第九节鹤形
歌诀
鹤飞自翱翔,展翅似凤凰,
十指通经络,心收肾气藏。
一、基本练法
三体式开势,两手握拳。
左臂往里裹,右手由下经左臂外往上攒挑,高与眉齐;左手向下往外往上往里,划一个小弧,成截手之势。左脚同时进寸步。眼向前看。
右脚向后一蹬,前脚前进,右脚再极力向前拥进,立定;左脚提起,紧靠于右踝侧。此之谓“疾进”。与右足疾进的同时,右拳平直向前崩出,左手抚于右小臂内 侧。眼向前看。
左脚进步,打顺式炮拳(或炮掌)。此式谓之“鹤子再进右脚,打右式钻拳。此三个式子要连续打,一气呵成,束身而进,手脚齐起齐落,方能体现鹘子束身穿林之巧也。
再换式时,动作仍同前,唯左右相反。如是左右轮 换练习,接连不断。
二、技击用法与用劲要求
鹤为最敏锐之猛鹫,有束翅之法、入林之能。在技击上亦是发挥此作用也。
遇对方以拳掌来击之时,我右手上攒、引化,腰微向右转,侧身以避其锋,左臂缠绕而进,自对方外侧接住其大臂,两肩用合扣之力,将身子束成一根细杆,可 无隙而不入也。随即出右拳,低可打腹,中可打鸠尾,高可打华盖。至于是左脚进过步还是右脚进疾步,需视对方后退与否而定。
如对方回拳变招,我则前拳上挑,后手平直打出, 随即侧身进一大步,此即人林之势也。如对方未退,二 人相距甚近,也可前足再进过步而直接打入林之势。
若前手下扣接住对方来拳,上步,后拳以上攒之劲 打对方下须,如同钻拳一般,此乃鹦子冲天之势也。
此时若又有敌自背后来攻,我可将前脚向里扣,急转身,右手自面前下扣,左手从右手上攒出,取面;亦可以用钻拳打对方下领,其危自解。
另一方法是:左脚向前迈一步以缓和对方的攻势,鹤子人林,用力在两膊。须两膊一抖一展,侧身而进,并非硬打硬进也。鹤子翻身巧在以腰为主,向左、 向右、向后,中间皆不要停顿,以腰动带动两臂,要和顺自然,保持全身动作的完整性。
三、祛病养生
练鹤形能收心藏气,使先天之气入于丹田。起式两手一钻一裹,合肩、涵胸,使肾气皆凝聚于丹田,进步一个崩拳,内气便形成一个丹田会阴命门一再丹田的小周天循环,故曰可以藏气,活腰身,健肾强脊,利 水道,通腹气。全套动作,腰之摆动甚多,先随两臂之缠绕而划圆,再左转,再右转,再后转两手掌变拳,拳变掌,十指时放时握,指腕运动充分,手三阴、手三阳,奇经八脉俱动。换式时,脚尖有上跷,有外摆、内扣,疾步有提有落,有塌腰、抱胯能牵动全身经络, 故健身作用甚大。练之顺,能自觉全身舒松,通畅;练之不顺,则感觉浑身如被捆绑,不灵亦不舒畅也。
第十节马形
—、基本练法
三体式开势。两手握拳,左脚向前垫半步,身向前倾,眼向前看。
右脚向前疾进一步,未落地时即迅速提起左脚,紧靠在右脚踝内侧,脚尖上勾,膝要靠紧。与向前疾步的 同时,右拳平直向前打出,如同崩拳一般;左拳拉回至 左肋下。眼看右手。
左脚迈进一步。左拳向前平直打出,如顺式崩拳 眼看左手。
以上三动为一组,要一气呵成,不可间断。
进右脚,打右式鹰捉。
再进步换式,与以上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如此 左右轮换练习。
二、技击用法与用劲要求
马有质蹄之功,指的是马走极快时后蹄能超过前蹄练马形就是要突出其蹄的特点。故进步时须后腿蹬劲,前腿进步,然后后脚再极力拥进。此是追打之法。下盘 走疾步,两手打崩拳,这是在对方迅速后退时,我用前 纵而追打也,亦即老谱云:“起如闪,快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之意也。这种练法和打法,前辈刘文华老先 生常用之。山西董秀升所记曹继武先生老谱,也是这种 打法。
此外,在实用上还有两种打法。
(1)设对方以右拳击我;我以右拳自外侧接彼之腕部,并迅速扭转至拳心向上,滚转与下压之劲并用;随即进左步,以左拳自彼右臂肘弯上方进击,边进边小臂旋至拳心朝下,向右转腰,左肩向前松;右拳亦同时下扣,翻至拳心向下,右肩向下沉,向前松。此之谓单马形,前辈孙禄堂先生用之。
(2)设对方仍以右拳击我,我左脚迅速前进,两拳同时一前一后从左向右(自外向里)裹,贴住对方胳膊, 右手贴彼之小臂,左臂贴彼之大臂,顺着对方来势,向回一带;随即再顺着对方向回挣的劲,往前一送。送时, 可内旋小臂,变成拳心向下,两拳同时进击对方前胸。 此之谓双马形,用之者甚多。用时,无论是缠、裹、带、 送、击,其劲皆在腰。腰向里画一个圈,向前一抖擞, 劲即放将出去。效果如何,全在劲之整与否耳。
三、祛病养生
练马形疾进步,可以增强后腿大筋的弹力,提高足弓之功能。老谱云:“马奔之形,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意安定,可以凝神通络。”练时一纵一停,一起一 止,如再配以智颉大师的冲息,则可以疏通心肺及全身壅塞不通之处,尤其是可以调整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改善冠心病的病情。故临床上常用作治疗冠心病、肺心 病的辅助功法。
第十一节猴形
歌诀
不是飞仙身自较,若闪若电令人敬。
看它一身无定法,跳山跳涧一片灵。
一、基本练法
三体式开势。两手收回握拳,置于肋下。
左手由胸前攒出。同时,左脚走左摆步,右脚走右 扣步。眼看左手,转身135。。
左脚向后撤一步,右脚微前进。右手劈出。眼看右手。此名“猴挂印”。
左脚向后撤步,右脚随之撤至左脚内侧成虚步,身 体亦微蹲、后缩,成三折形。同时,右手撤至小腹侧, 肘靠肋;左手自胸前攒出至口左前约一分米(三四寸)处,五指张开,如鹰捉物,肘靠肋,头上顶。此式名“猿猴坐洞”。
右脚进步,左脚随之。右手同时向前抓臂,左手收 回肋下。
势不停,左手复出。右腿极力上提,大腿根与小腹 相触,脚尖上仰,微停。
出右手,落右足,如打鹰捉一般,左手收回至肋下。手足动作要整齐一致。这一系列动作名日
“猴爬竿,再换式时,手脚动作仍如上述,唯左右相反,转身 方向亦相反。如此左右轮换练习。
二、技击用法与用劲要求
老谱云:“猴有缩力之法,纵山之灵。”故练时左旋右转,闪展腾挪,前进后退,纵跳伸缩,总以灵活为第一,而又不能失其沉着稳定与完整连贯。技击应用时,也是着重突出其灵活敏捷的特点。
设对方以劈拳或崩拳向我打来,如彼之右手在前, 我可用右手攒出自彼胳膊外侧接手,下边右足外摆,左足里扣,上到对方身体右侧,我身向右转过90。,对准对方右肩“打横”。可用劈,可用崩,亦可用虎扑,随意为 之可也。此即“猴挂印”之为用。如我身法敏捷,也可一摆一扣跳到对方背后而击之,则更妙。
“猴爬竿,,之为用,如同连环劈拳一般,只是多了一个“膝顶”。设对方用右手崩拳打我,我仍微进右脚, 攒出右拳,自对方右侧接手;随即右脚进一大步,右掌 向对方后肩劈出,或向对方右大臂用鹰捉之力抓劈之;同时,右腿极力上提,以膝顶对方之肋或胸;前脚落地时,右掌即同时水平击出。此三下,要快,要连贯,一 气呵成,手脚动作要协调一致,劲要整。
猴形之用,虽与劈拳之动作大体相似,但出手多用抓劈,五指张开,其形如钩。所取部位亦多在面部或双眼,不以力胜而以灵巧、敏捷为先。手脚虽起落一致,也有整劲,然而以轻灵为要,不似劈拳或虎扑之落地蹬 蹬有声也。
三、未去病养生
老谱云:“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 又云:“气机催动身如电,化实为虚此中求。”猴形之动作,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平衡,所以是一种“平衡锻炼”; 同时使内脏受到不大但较全面的抖动,通血化淤。转身动作,活动了带脉,也锻炼了全部脊柱神经。走步之摆 与扣,脚外缘和内缘交换用力,五阳脉气全动。坐洞的式子可聪耳通窍,其步法先退后进,身法先缩后伸,有
通督通任、走冲脉之功。脚尖点地,动肝脾经,可活血 化瘀,去风刮湿。注意练时宜顺乎自然,不可努筋拔力,勉强为之;否则,将心摇神乱而形色失和。在临床上, 对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等,有较好疗效。
浏览7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