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形须知身有灵,拗步之中藏奇精。
肾水上潮济心火,肝气疏泄目自明。
一、基本练法
三体式开势。左脚收回至右脚 内侧,成左虚步。两手亦同时握成 八字拳,收回置于腹侧;不停,左手贴胸前上攒至高与口平,随即翻至手心向外,随向左转腰之势,向左前方横击出去。左脚亦同时向左 前方进一大步,右脚随进,提起与 左踝骨平,紧靠左腿内侧。眼看左手。
随即右手贴身上攒, 向右前方横击出去,腰向右转。右
脚向右前方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提起与右踝骨平,紧 靠右腿内侧。眼看右手。如此左右轮换练习。
老谱云:“蹙有浮水之精。”练时要特别注意腰脊之转动,呼吸之配合,眼神之变化。其特点在于摇膀活胯, 运动着腰脊、鼠尾和命门。量形之打法均用肘,故练时其力于肘至为重要。两手轮番云化外开,所以用肩、之力以横劲破对方的直劲。得势时则进一大步,前手 (上之手)云开对方胳膊,后手以阴掌(掌心朝上)横斩对方腰、胁。
如对方来劲甚猛且直,胳膊亦不甚低,我也可不去接手,自对方外侧上步,侧身闪开对方的进击,随以阳 掌外开之力,横扫对方软肋。用时总以摇膀活胯转腰之力而进击,方为得体。
三、祛病养生
量形之运动,在腹内为肾水,练之可以壮腰、补肾、散心火、消食。两手臂内旋外翻,阴阳转换,可以化拙气,舒筋脉,舒肝气。头随腰手之运转而左右转动,可防治颈椎病的发生。眼神之变化,眼球的转动,左顾右盼,大大调节了眼的神经和血的供应,在防治眼病中起 了很大作用,是临床治眼病的主要配方功法。
练量形,是一动无有不动,上动下随,如风吹大树,百枝摇曳,故是祛病健身之绝妙功法也。
第五章
八字功
拳经云:“练法有八字,展、截、裹、跨、挑、顶、云、拎是也。”此练法八字,后人称之日“八字功”。
八字功是前辈形意拳家在长期锻炼与攻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八个单式,作为个人单独练功和操手之用。此八个字,一字一种练法,一字一种用法,正所谓 “一字一功”。其中有打有顾,有刚有柔。既有将对方之 力引进落空的柔化之法,也有乘虚而入、直踏中门的迅直刚猛之举。如能长期反复操练,既长自身功力,又可掌握应敌致用的技巧。
第一节展字功
一、练法
1.起式用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两手握拳,两臂同时一齐往里裹劲,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右臂向前伸,两小臂交叉,置于胸前,拳心向胸,与肩同高。前腿稍弓,身向前倾,眼向前看。两胯要向里合劲,两肩向前松劲,两肘向下垂劲,身体如同被捆住一般。这是一个“合”劲。
3.腰向右转,左手向上挑翻,到额正前上方停住, 拳心朝外(或散开拳用掌亦可);同时,左拳自胸前向下、向后连翻带拧带戳,至肘关节伸直为度(亦可散拳 用掌向后下方塌击)。左腿蹬劲,左肩向里扣劲,眼向左看。这个动作应注意打好一个“开劲”。
4.左脚尖向外摆,腰向左转。同时,左臂向左、 向上划一个小圈(用转腰 回身之力带动),划圈的同时,左小臂外旋,翻至左手心朝上(或左拳心朝 上),肘微屈而向下沉劲; 右手握拳下落,置于脐下, 拳心朝下,成“截”式。眼向前看。
5.上右步,打出右手顺式崩拳。
6.两拳两臂向里裹,如同本节练法2的动作,唯左右相反。再打左势展式,左手顺步崩拳。
如此左右轮换练习,连续 进行,次数不限。
二、用法
展,有展拓之意,舒展自斩断对方进攻之势而予以还击之意。《形意拳九要论》中云:“斩捶勇猛不可挡,斩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 势如虎,好似鹰鹤下鸡场。”即指此也。的式子是束身而进;是两膀撒开,上挑下打;是柔身 而进,以左臂裹缠之劲截住对方的进击,其中暗含着自 身后接手的方法;是脚踏中门而进,奋起进攻。在 实践中,这四个步骤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此时 最后之一击就可不上步打顺式崩拳,而是仍进左足,左 手变掌下按,同时出右手打“半步崩拳”。据云,崩拳大 师郭云深老先生,用此一招有独到之处,是以其勇不可
当也。
第二节截字功
一、练法
1.起式用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右脚向右前方跨半步,左脚随之,向前进一步。与此同时,左手抽回经左肋下向左向前划弧,至正前方时,左小臂外旋,翻至掌心向上,高与口平,肘向下垂,肘弯曲约130。〜150。;与左掌平划的同时,右手也自然配 合着在右小腹前划一小圈,并以勾拳形式甩向身后,停于右臀后方。眼看前手。此为左截手。
3.右脚向前进一大步。同时,右掌自左掌下向前塌 出去,左掌则从右掌上撤回,置于右肘左下方,掌心斜 向前下方。双脚成子午步势停住。眼向前看。此之谓右滚手。
4.左脚向左前跨半步,右脚随向前进一步。同时, 右手划弧向前成截手,右手向左臂后甩勾拳,打成右截 手之势。其步法、手法、动作与本节练法2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5.左脚进步,左掌塌出成滚手之势。其动作与本节 练法3完全相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轮换着练习,循环不已,次数不限。
二、用法
截者,乃指截断对方之力,以截退对方进击之手之谓也。曹继武先生所遗《形意拳十法》中第六法所云之 “截手”,指的就是本法。练习时,身体左、右变换要灵,步法要快而稳,出手中掩肘宜远,滚手宜速,此是要旨。
在实践中,前边的截手掩肘是接对方之手,不要硬磕硬碰,一搭手便以我之小臂裹缠住对方小臂(有把握时可直接找对方大臂则更佳),贵在能和对方 接上劲儿。滚手则是以塌掌之力进击对方肋 下或当心。
交手时,形势千变万化,故而出手也不要拘泥于成
法。比如掩肘时可以用拳而不用掌;后手可以不必向后甩勾而是在胸前接住对方腕部,如此则能将对方进攻的 手臂拿住,随即两臂向里一合劲,然后向前一搓,两肩 向前一松,后腿蹬劲,自能将对方击出。或者在拿住对 方手臂时,顺着对方向回挣脱的劲路,打右手拗步崩拳, 继之前进一个寸步,打个左手顺步崩拳,如此连击,十有 九中。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派生出其他各种打法,在 本书“八门打法” 一章中,有较详细的阐述,可供参考。
总之,此功法的中心,在于出手一截一打,截中有打,截即是打。运用之妙,全在个人领悟。易日:“神 而明之,存乎其人”,即此意也。
第三节裹字功
—、练法
1.起式用三体式,左脚左手在前,右脚右手在后。
2.紧接着上右脚,打出虎托。腰向右转, 左手插向右胯,掌心朝外;右手置于左肩,掌心亦朝外。 同时,左脚跟进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右合肩之势,名曰“怀抱阴阳”。
4.左脚向前进一大步,右脚随之, 置于左脚内侧,提起,勾脚尖,摩胫,脚掌与地面平行,相距约3厘米〜6厘米 (1寸〜2寸)许。同时,两手保持交叉 状态向前、向左划一圆圈,至左胸前 停住。此谓之裹势。
5.上式不停,右脚继续向前进一大步,左脚跟进。同时,双掌向前平直推出,掌心向前。此谓之双撞掌。
6.上左步,打左虎托势。
7.打左合肩。
8.打右手裹势。动作与本节练法3、4完全相同,唯左右相反。
9.左脚向前进一大步,右脚跟步。双手向前打出左势双撞掌。
如此左右轮换练习,次数不限。
二、用法
裹,用以围裹对方手足,使之被捆住,难以进退而失效也。此式身旋力柔,有顺势缠绕而进、以柔克刚之妙用。
形意《内功经》讲劲功时,有通、透、穿、贴、松、 悍、合、坚八劲之说。裹式是初接对方来手,用穿贴合坚的劲路,横竖联络,横缠斜绕,周身合一,刚坚凝结,将对方捆住,使之进不得势,退则挨打。双撞掌则是用的通透松悍的劲路,在对方被捆而企图挣扎时,我从柔顺之中,养精蓄锐而变出刚直迅猛的进击之力,一击而使对方败北。此正所谓“松者劲之渔,悍者劲之萃;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的劲法之妙用也。
实战中,根据对方来势,既可以双手交叉着裹,也可以双手开着裹,还可以单手接手而裹。总之裹是柔化,是引对方之劲落空。进击可用双撞掌,也可以单撞掌,可用进步、过步,也可以用寸步,发寸劲,全在个人平 时如何能得心应手而施之,不拘于一格也。

浏览6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