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武术教学的目的究 竟是什么还不是很统一,是为了强身健体,还是为了学习一定的 攻防技击,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 时,变得犹豫不决,不能形成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武术教学的大纲和教材陈旧、单一武术教学所用到的大纲时间久,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身心 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大部分老师也不愿意使用参考教材,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 了困惑,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

(三)武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武术理论内容缺乏从相关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对理论内容 的教学是严重缺乏的,不能很好地将武术文化中的精髓和武德思 想,如形神兼备、德艺双修、内外合一等,很好地传递给学生,让学 生领略到武术的精神文化,而只是将武术作为一项锻炼身体的方 式进行传授,让学生简单地模仿相关的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学生们认识武术的真正价值,降低了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

武术项目过于薄弱,

在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设置方面,主要还是太极拳、长拳、散 打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 是由于大学生的兴趣广泛,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宽武术教学内容, 比如可以设立一些武术养生功法、太极剑、猴拳、螳螂拳等拳种的 学习,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四)武术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进行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改革,但是武 术教学仍然延续着之前的讲解示范方法,学生大部分只是机械地 跟随着进行动作的模仿学习,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 发式、讨论式方法并没有被引入到武术教学当中。教师们延续着 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 学生发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武术兴趣和热情的丢失。因此•必 须对武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武术教学 的发展。

 

(五)武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传统武术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武术技术的掌握程 度、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平时表现来进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 度、武术文化的掌握程度、武德等内容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显得 有些死板和不公平,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进而也 影响着传统武术教学的发展。

(六)武术师资力量的缺乏

由于高校编制等原因,很多高校在配备体育教师时,往往会选 择一些大众体育项目的教师,如篮球、足球等,对于武术教师的配备 不是非常积极,这就导致教授学生武术的教师可能是其他项目出 身,没有深厚的武术基础。另夕卜,由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武术家们很 少能够进入高校担任武术教师,导致学校武术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 上也会显得薄弱,从而影响了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七)武术教学研究薄弱

传统武术的有效教学和发展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目前, 高校武术教师开展的武术教学理论还很不够,主要体现在研究方 法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研究群体和研究氛围,不能很好地找到武 术教学研究的切入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武术教学在实践中 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从而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向前发展。

第三节传统武术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概述

(一)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内容对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内容来说,不但要具备代表性与安全 性.而且要具备文化性、体育性、娱乐性以及特定的技击性。在当前的教材体系中,没有体现出传统武术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以 及怎样把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传统武术教育 的过程中。教材延续了竞技武术的内容,但依旧停留在竞技武术 套路为主的层面上。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武术教学模式 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传统武术教学作为无数教育的关键方式与 途径,必须在模式与内容两方面符合该需求。

“淡化套路”属于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 很久以来,学校武术教育中始终将武术套路设定为主要内容。许 多参与武术教学的教师仅仅掌握了几个武术套路,难以解释与示 范武术的攻防。“淡化套路”并非对套路进行否定,而是对以往部 分程式化套路结构与组合进行否定,在传统武术流派中挑选部分 相对实用的招法加以组合,其中散招与组合是主要内容,如此能 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武术教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在选取素 材时还需考虑大众化,部分区域特色浓厚的武术流派由于地方特 色或个人特色明显,所以不适合选为学校武术教育素材。应当把 教育部和武术管理部门的有关专家组织起来共同研究,明确哪些 东西能够代表我国武术,学生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中国武术,编写 出一整套全国统一教材,并且要将地域文化差异考虑在内,充分 考虑统一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三者结合,如此才能使传统武 术教学内容显现出多样性特征。

(二)传统武术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武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以仅将武术视为简单的体 育项目,应当把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入在内,利用肢体运动,使 学生充分感受“技术后面的文化工传统武术文化教学应当从武 术礼节的教学上人手,在传统武术教学顺序方面要先教礼节后教 武术技术,同时,还需把礼节贯穿在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体现在传统武术教学的所有环节中。要积极挖掘武术技术的文 化内涵,如递送器械的方式就值得深入研究。从军事实用性角度 进行分析,进剑者一方面要横递,另一方面要左首,换句话说就是 在呈剑时要双手捧剑将剑首朝左。原因是这样不仅可以让受剑 者右手可以自然接到佥I」柄,也可以让进呈者免去行刺之嫌(即表 达进呈者没有行刺之嫌)。最后,对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加以开发, 还包括开采动作名称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如以“仆步穿掌”取 代“燕子抄水”,以“虚步前指”取代“金针指南”,对过去美学化动 作名称实施动作实质清晰的大众化、平白化改造后,还改造了习 武者和观看者对武术动作的文化想象,在现代动作名称的性质命 名面前,广大群众难以唤起传统动作名称文化命名的美学与历史 联想。而该技术动作带来的其他文化联想,正是需要发掘与发扬 的武术文化,同样还是当代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文化教 育的切入点。

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目的

全面掌握传统武术教学的基础常识,纠正习武者思想深处错 误的武术理念。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认真遵循武 德,树立道德风尚;全面掌握传统武术的基础性技术,推动学生身 心健康的发展,增强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 观、开拓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意志 品质。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掌握传统武术的理论知 识与技能.推动学生掌握合理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 锻炼习惯,为未来课堂教学和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为达到武术教学的要求,武术礼节、基本功以及基本拳种成 为传统武术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内容。

武术礼节众所周知,习武先习德,武德是习武人修行极为关键的一条, 即武礼行天下。武礼指礼貌、握拳礼,能够将其理解成四海之内皆 兄弟;德能够指品德、品行。就学生而言,武术的礼节不可或缺0

武术基本功

参照学生发育特征来拟定教案。手型可分为拳、掌、勾,步型 可分为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基本套路可分为基本热身活 动与基本动作。基本热身活动大多以不同种类的跳、跑、游戏为 主。基本动作可分为站立冲拳冲掌;马步及弓步冲拳冲掌;弹腿 冲拳冲掌;正踢、侧踢、离合、外摆这四种。

武术基本拳种

许多人叫“入门拳”一-五步拳,不过的确是五步,是融入武 术的各种基本手型和基本动作创编成的.如此能够更加熟练地掌 握武术动作.增加武术练习技巧、观赏娱乐性以及学生的平衡性. 对学生发育成长发挥积极影响。

浏览4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