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规则


这次大会要求所有的比试人员不分级别,不准用头盔、护胸、护裆、护膝、护肘以及拳套等护具,另外所有参加擂台赛的比试员必须要参加拳械表演。因为不会拳械的人上场后可能会因为双方差距太大而导致伤害,也保证这是武术的比赛,而不是用死力气的蛮打。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实战擂台赛原定的比赛规则有21条。

  • 此次比试纯为振兴国术,扩大宣传,所有本会评判委员及监察委员如愿比试者务于比试前二日内向筹备会报名登记。

  • 比试日按规定时间比试员一律到场听候点名。

  • 评判委员长点名完毕,各比试员一律到指定休息室休息。

  • 评判委员分鸣笛及记分数两组,每组二人。

  • 监察委员分执红白旗者两人,用身手制止比试者四人,其余委员轮 班执行。

  • 比试人员定32人为一组,共分若干组,先由委员长用摇球法摇定 之。

  • 比试开始时,由比试人员同时按组自行抽签,即以各人所抽得之数 目相同者为对手,每组分抽十六次,其先后依据数字为次序。

  • 比试人员分对抽定后,由评判员唱名即行登台穿用本会所备之衣服腰带。

  • 腰带分红白两种以便识别,系红带者及系白带者之姓名,评判员须 登记分数内,速记生将二人姓名记载于宣告牌上。

  • 比试人员听评判员之鸣笛第一声到台中指定地点,第二声两人互 相行一鞠躬礼,第三声开始工作。

  • 比试次数以三次为限。

  • 比试时间每次三分钟为限。

  • 比试胜负以三次两胜者为胜,如到时间仍不分胜负者鸣笛停止休 息二分钟再行继续动作。

  • 如故意逃避被对手追击三分钟之久而不敢一较者认为完全失败。

  • 甲击乙两次者评判员立即鸣笛,监察员闻笛实行制止之,若经鸣 笛而再击人者虽击中亦无效。

  • 比赛时不准挖眼、不准扼喉、不准打太阳穴、不准取阴,犯者按 刑事条例处分之。

  • 比试员经过数次比试人数在十名左右时,其比试法不能单以击中为胜,应以每次击倒或对手失却继续比试能力为断。

  • 如视为危险或自知功夫不到者比与不比听之能,既系情甘入场比 试,如遇重创,本会不负其他责任。

  • 如遇有外国人参加比试时,规则另定之。

  • 救急药科由本会置备之。

  • 本细则经省政府核准实行。


除了比赛程序上的规定以及评判员与监察委员的分工外,关键是关于比 赛员的分组方法、比赛对手的确定方法、比赛胜负的确定方法以及比赛的禁止事项。比赛的分组由委员长按照摇球法摇定。每组内对手的确定在比赛开始时 由比试员按组自行抽签,先后依数字为次序。比赛明确规定不准挖眼、不准 扼喉、不准打太阳穴、不准取阴。但是在最初的21条中对于比赛胜负的确 定方法却并不明确。规则规定比试次数以三次为限,比试时间每次三分钟为限,比试胜负以三次两胜者为胜,如到时间仍不分胜负者鸣笛停止休息两分 钟再继续比试,如故意逃避被对手追击三分钟而不敢一较,认定为完全失 败。但是对于每次比赛时如何判定胜负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在第17条中提到当比试人员还剩十人左右时,不能单以击中为胜,这是一个不明确的标准,也是一个不好判断的标准,这就使得判别胜负非常难,所以到了比赛的第二日,第一次修改比赛规则,对比赛胜负的判定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

  • 双方比试以跌倒为负。

  • 双方俱未跌倒以自认不能支持,情甘认输者为负。

  • 双方比至四分钟仍未见胜负准休息二分钟再行比试,如仍不遵命立予停止比赛资格。

  • 评判员应照以上规则评定胜负。

  • 监察员应监察比试各员身上不得带有危险物件,比试员未分胜负 时,各员不得上前分解以免误解。中国武术有句话“站着的是英雄,倒下的是狗熊”,所以说用跌倒来判 断胜负是非常符合传统武术的标准的。而且在传统武术里面,武术与摔跤是不分家的。练武术的拳师一般都练摔跤。比如曾经名震上海的霍元甲曾经规 定与外人的比武标准实际上就是摔跤的标准。以跌倒来判断胜负不仅让比赛更好看,而且还可以减少伤害,既然以跌倒为负,就没有必要进行无用的纠 缠。但是比赛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比赛员互相击打头面,造成很多人 面部受伤。且有些参加比赛的选手故意延长时间,消极比赛,很长时间都不能判定胜负,甚至在比赛时说笑。所以比试的第四日,评判委员长李景林第二次修改比赛规则,特增订比试规则三条如下:



  • 比试时不准互击头面;

  • 比试时不得言笑;

  • 一律只准比试十分钟,过期无胜负,取消比赛资格。


如果只用跌倒来决定胜负,或者以对方不能支撑来终止比赛,可能会让 比赛时间拉长,影响到比赛的顺利进行,所以在以跌倒分胜负的前提下加了时间的限制,而且对不能决出胜负的比赛,取消其比赛资格而不是再给他们比赛的机会,这样就让比赛变得更激烈好看,而不是消极比赛。因为比赛采 取的是双淘汰制,比赛失利的选手还有机会参加复试,所以与其不分胜负, 双双淘汰,还不如遇到强手选择自退,保存实力进入复试,从而获得下一轮 比试的资格。虽然这个规定看上去似乎对不分胜负者不公平,但是仔细想来,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方法。以跌倒作为评判胜负的标准,显示的是李景林对完整武术技术体系的理解。当第一次修改武术规则,规定以跌倒为负时,很多人反对。认为主要是 摔跤让对手倒下,而不是武术,对此李景林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拳术用手力居多,而摔跤用脚力居多。但是无论用手还是用脚,练熟了都是国术,近来武术同志,率多长于以手相搏,短于以脚制胜,可谓练手而未练脚,知上不 知下,深可惜也!拳术用手时,多系直力,近于阳,易为人防备,摔跤用腰用腿的多,是横力,其性质近于阴,往往出人意料而制胜。论其力则一直一 横,论其性质则一阴一阳,均系国术。不过练习国术者,多长于短打,而不 长摔跤,用手者各人为用腿者所致,而因之痛责摔跤,自己不知改良,不知 所学所练不完备,误解摔跤非拳术,是大误也。其实摔跤本来就是武术的一 部分,真正的武术家几乎都会摔跤,武术加摔跤是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家完整的技术体系。通过这个裁判规则,可以看出,武术加摔跤的体系是李景林所 推崇的武术擂台赛的体系。比试的第六日,优胜者26人开始决试,大会认为为了选拔真才,不应 有所拘束,第三次修改比赛规则,由评判监察各委员公共议决拳脚一律解放,踢击各部均可。完全放开的,毫无禁击部位的比赛无疑是传统武术的巅 峰对决,充分展示了传统武术的精华。

(三) 上海国术比赛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结束后,李景林与褚民谊接着转战上海,组织上海国术比赛。上海国术比赛的目的一是为提倡国术,二是为了弥补那些来自云南、新疆、贵州等偏远地方的选手没能参加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缺憾,三是为了赈济浙灾,慰劳东北将士,补充上海各团体经费。大会筹集资金的方式 如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发行参观券。比赛的发起人是李景林与上海的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筹备主任仍为李景林。这次比赛参加者有一百七八十人,超过了杭州国术比赛的109人。因为参加杭州国术比赛的人基本上都移师上海参加这次比赛,还有那些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参加杭州比赛的云南、新疆、贵州等省的选手也得以参加了这次比 赛,再加上有了杭州国术比赛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选手参与这次比赛。上海国术比赛持续的时间很长,从1929年12月18日一直持续到1930年1月 7日。比赛的地点最初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逸园内,后来因为天气寒冷, 12月23日后改在云南路口的上海舞台举行。上海国术比赛可以看作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延续。只是这次比赛取消了拳械表演,直接进行擂台赛。擂台赛的规则也很自然地沿用了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规则,并且自始至终都允许击打头面部,所以这次比赛比浙江国术游 艺大会更激烈。上海国术比赛客观上对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形成的比赛规则进行了重新的验证。上海国术大赛最终取前12名为获奖者,比赛名次为:第一名曹晏海、 第二名马承智、第三名张熙堂、第四名章殿卿、第五名李树桐、第六名张英 振、第七名高守武、第八名袁伟、第九名韩其昌、第十名张长信、第十一名 郭世铤、第十二名李成希。

浏览5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