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痛:格痛是指武术攻守格斗中格斗双方根据战因所进行的痛性作战,是对作战双 方攻击程度的严明告诫,是武术攻守中作战双方根据战因所进行的战性确认,是中 国武家攻击分寸拿捏的第二个层面。在武术攻守实践中,痛性作战是只限于对身体 内部的击打刺激,是不准伤及体表器官的攻击,是瞬间、一会儿、短时间的击后感受,是对人体内部击震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感觉o所谓分寸即对敌攻击程度的基本单 位,与尺度、深浅、火候共同构成中国武家对敌攻击程度拿捏的四柱。几千年来的格痛实践告诉我们,格痛的禀性把持即准确无误的中性把持,对人 的阴性开发、建设、激发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格痛的准确把握,不仅可显著提高修 炼者内在的应性、奈性、受性,而且对修炼者的内在感受、感觉、感知认识水平的 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任何多余的偏阳和偏阴以及过阳和过阴的格 痛,都是徒劳无益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所谓过余即刺激大大超越了接受刺激者 所承受水平。从医学角度来讲,合理的刺激,可改善人体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代谢配伍, 促进人体的兴奋灶、反应速度、病理康复。从武学角度来讲,良性的痛感刺激,可使 应该受刺激者明轻重,懂强弱,长记性和合理的保护、守卫、预防。中国武学家说: “痛使人恐,恐凝则警惕,警惕则机灵,机灵则聪明,聪明则势必多得。”并认为:“痛 过则伤,久伤则损,久损则弱,久弱则一弱百弱。痛无则虚,久虚则衰,久衰则一衰百 衰,唯适度而牢,而固,而坚韧,百益而无害也。”所以说,格痛性的教育、训练、锤炼 是炎黄子孙极为伟大的发现之一,是中国武家内练一气功夫的重要手段之一。古往 今来,中国武家的痛感刺激教育、训练、锤炼有自我痛感刺激即主动格痛锻炼、内部 痛感刺激即互动格痛锻炼、外来痛感刺激即被动格痛锻炼之分,都是中国武术攻守 格斗修炼的重要环节,也是世人不良现象改良的关键环节。中国武医学中的疼与痛互为阴阳,共同构成了疼痛的辨证体。从认识的角度来 讲,人体疼痛均拥有三种不同的特征,即病理性疼痛、格理性疼痛、建设性疼痛,为 此中国武家对疼痛有三种不同的认识、理解、态度。病理性疼痛即中西医意义上的 疼痛,是有害的、损毁的、致命的疼痛感悟,必须坚决制止、治疗、祛除,直至取得彻 底康复。格理性疼痛即武术、武学、武文化意义上的疼痛,是警觉性的、提醒性的、激 发性的疼痛感悟,必须坚决备斗、备战、备荒,直至取得人类、动物、宇宙万物的永久 和谐相处。建设性疼痛即武术锻炼、保健、修炼(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意义上的疼 痛,是有利的、受益的、保命的疼痛感悟,必须坚决扶持、品味、赞赏,直至自己的身 心取得、保持、延续人类认为最为健康、漂亮、活力、聪明、智慧的状态,成为一个勤 劳、勇敢、高尚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族人、国人、世人的尖端人才。

格伤:格伤是指武术攻守格斗中格斗双方根据战因所进行的伤性作战,是对作战双 方攻击程度的严明告诫,是武术攻守中作战双方根据战因所作的作战性质确认,是 中国武家攻击分寸拿捏的第三个层面。在武术攻守实践中,伤性作战主要限于对身 体创伤面积、开裂程度、损毁程度且能恢复正常功能未造成残疾的攻守格斗,是较 长时间的击后感受,是对人体进行伤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未达到残疾标准的攻击。这就是达到伤害标准的典型性的人体伤害,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之别。格残:格残是指武术攻守格斗中格斗双方根据战因所进行的残性作战,是对作战双 方攻击程度的严明告诫,是武术攻守中作战双方根据战因所作的作战性质确认,是 中国武家攻击分寸拿捏的第四个层面。在武术攻守实践中,残性作战主要限于对身 体骨骼、体表、脏腑以及人体八大系统、感觉器官、人体构筑的残害并造成残疾的攻 守格斗,是永久性的击后残废,是对人体进行残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已达到残疾标 准的攻击。这就是达到残害标准即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典型 人体残害,有残疾、严重残疾之别。几千年来的格残实践告诉我们,格残的禀性把持即准确无误的格残中性把持, 对阻断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格死:格死是指武术攻守格斗中格斗双方根据战因所进行的死性作战,是对作战双 方攻击程度的严明告诫,是武术攻守中作战双方根据战因'所作的作战性质确认,是 中国武家攻击分寸拿捏的第五个层面。在武术攻守实践中,'死性作战主要限于对身 体致晕、致命、致死等要穴攻杀并造成晕死(昏迷、植物人)、毙命(休克)、死亡的攻 守格斗,是可塑性极大的击后死象,是人体进行散失神志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已达到 死亡标准的攻击。这就是达到死亡标准即以致死手段致人一死的典型生死格斗,有 致晕、致命、致死之别。所谓可塑性极大,是说同样的死亡刺激,有的人就会死亡,有 的人却只会休克,有的人却只会昏迷,有的人却只会成为植物人,有的人甚至能扛 得住。几千年来的格死实践告诉我们,格死的禀性把持即准确无误的格死中性把持, 对消灭敌人、侵略者、罪大恶极者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独斗格局分析:一对几的格局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关键的问题,是武术攻守格斗中最难为 事情之一。其难主要难在一对几的具体作战即独斗格局。在独斗格局里,一旦缠抱, 必将被擒;一旦被围,必需突破;一旦靠近,必将猛击。所以说独斗格局只有在不停 地远离跑动中就近、就弱、各个击破自己的对手。但又由于战因的局限,必须遵循格 疼、格痛、格伤、格残、格死的武术攻守铁性原则。因此,在格疼、格痛原则下主要比 拼的应该是跑的速度和耐力。格伤、格残、格死原则下主要比拼的是快速跑动下格 伤、格残、格死的功夫技艺。中国武术家认为:“事事有其道,局局有其律,方方有其 理,行行有其规,出手定胜负,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独斗格局开端,能 给自己带来万千的方便和顺利,可以影响其所络属的方方面面,引发一系列功名 利路,形成一片大好的局面。如果开局不利,这种不利会伴随你走完全局。甚至能 引起与其相互连锁的系列不良反应,导致事与愿违、散失优势、一败涂地。作为中 国武家只要能懂得独斗格局所有的道、律、理、规,就会在所有的攻守格斗中立于不 败之地。三独斗收局:独斗收局俗称独斗残局,是指按照武术理论在比赛、对抗、作战结束期对对手 所发起的攻坚五致(致疼、致痛、致伤、致残、致死),是武术攻击的最后阶段,是按照 格理在比赛、对抗、作战最后时期所实施的了解性攻杀,是巧杀、妙杀、硬杀、追杀、 绝杀的战斗,是以绝招、绝活、绝技、绝路、绝伦、绝妙、绝学、绝艺、绝着为核心的对 抗,是以决赛、决胜、决断、决斗、决计、决裂、决然、决死、决战为心志的攻守。中国武术独斗的残局攻守,复杂而有序,错综而有道,多变而有着,乱套而有 律,具有各个击破、从弱着手、就近绝地、斩首为上、动态伺机、游击进退的攻守特 征。故中国武术独斗的残局攻守,是通过动格对垒,游行对抗,盯随作战来实现的。 其基本攻守机制主要表现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停我动、敌动我隐、敌追我绕、 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劳我击上,方可取得最终胜利。这仅仅适应于敌强我弱的独 斗残局,如果在一对一、一对二我强敌弱情况下,其攻守机制就会截然相反,一举战 胜对手。古今的临阵实践告诉我们,从独斗战局打出来、练出来、走过来的人,即使做得 不好,也会对单打战局不屑一顾。但从单打战局打出来、练出来、走过来的人,即使 做得再好,也会对独斗战局的四面楚歌给吓到。这就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真的终久必立,假的迟早夭折;真金不怕火炼,身正不怕影斜”的根本所在。所谓动 态伺机即在盯住不放的跟随动态中伺机而攻,必须遵守不清则跑、明了则进,不利 则逃,有利则挺的基本原则,是高级动物攻守的基本章法。

实践证明,中国武术独斗残局的攻守章法逆乱,大多会引起独斗残局阴阳对立 统一的不相顺接,表现为横冲直闯、无头无绪、杂乱无章,如此的独斗形式,即使面 对乌合之众,也迟早会被捉、被擒、被拿而败北的。还可引起与其相络属功、技、艺运 化的紊乱,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可引起与其相络属打法、斗法、战法和 招照、制套、组合以及谋略、计策、手段等一系列攻守常规的无从施展,也是导致失 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浏览4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