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陈再道,目睹了吴振奎 的太极拳表演,体验了他的精深功夫后,大加赞赏,虚心请教,很快学会了这躺太极拳套路在其奉命南下时,还恋恋不舍地要带上吴振 奎,因家庭原因,未能成行。

巨鹿城东武家庄,有一武姓大家,叫武庆恩,其舅当时是巨鹿县 长王文珍,家境富裕。武家遭来自花窝村的土匪打劫,被偶然相遇的 吴振奎所救,因而羡慕太极拳技。专程把吴振奎及家属请到家中,拜 师学练太极拳。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吴振奎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练太极功夫上,数卜年如一日,坚持不懈,邻村登门求学者络绎不绝,也有经人介绍,慕名而至,来访求教的外地弟子。

刘舜曾

刘舜曾(1938.6~),任县环水村人。大学文化,曾任高级工程师、县处级单位一把手,后任中型企业行政一把手。1998年退休。

刘舜曾1962年8月师从刘仁海,学习王其和式太极拳,直到刘仁海去世,长达20年;期间遵师命1964年1月起,从太极拳名家郑汝平学习 杨式太极拳。刘舜增循规蹈矩研练太极拳凡40 年,从未中断,多有收获。

刘舜曾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视 角看待和演练太极拳,自然而然地将所受到的武事教育与自己的“文 职”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武事文为”的练拳理念和 宁静淡泊的个人气质°他认为太极拳是为弱势群体设计的拳术,旨在防身健身与疗体,寓技击于健身和疗体之中。应力求达到技击性、健身性、疗体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其技击性可提高习拳 者的兴趣,其健身、体疗的愿望可以通过学习技击的方法得以实现°

因此,刘舜曾认为太极拳的技击尚被动,不尚主动,一定要以静

待动;尚用意不尚力,以小力 胜大力,一定要沾粘连随,以 柔克刚;尚“柔过劲”,引人落 空,或不动彼丝毫,顺势而 为,使彼自跌;或趁势而入, 从人不远,“刚落点”将人弹 出,或摔跌、或拿住。防止出 现伤害事件。

刘舜曾的拳势中正圆 满,端庄大方,浑厚沉雄;步拳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法灵活稳健,转换轻灵无滞;行拳流畅和顺,神态安详潇洒;搭手不承 来力,出手绵软;呼吸深细自然,神态从容不迫,落落大方。其器械也 乘承这些原则与方法。他认为,太极拳到头来练的是拳家的太极文 化素养。

刘舜曾教有一百多位太极拳业余爱好者,也不时接待著名来访 者,莫不皆大欢喜,共同体认“全民健身”精神之真谛。2000年,他召 集同门,成立了“河北邢台王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并任会长。会员 遍布邢台市区、任县、巨鹿、隆尧、平乡和天津、太原等地。

檀凤琳

檀凤琳(1923 ~),任县环水村人。自幼爱好 武术,17岁拜师学少林拳。23岁正式拜王景芳和 刘仁海为师,学练王其和式太极拳。他基本功打 得牢,且品德端正,尊师重道,又十分勤奋用功。 遂成为王其和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

1951年,檀凤琳到山西省太原市当工人。 1963年调到太原第二热电厂,直到1978年退休。

檀凤琳到太原后,结识了久居太原的杨式太 极拳名家张钦霖。二人既是同乡,张钦霖又与王其和同为杨澄甫的 入室弟子,再加上二人兴趣相投,经常一起谈论切磋,交情深厚。

檀凤琳在太原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在太原的机关、厂矿、学 校、公园、广场等地练拳教拳,积极推广王其和式太极拳。他认为练 王其和式太极拳一要拳架端正;二要体用并重,所谓“练拳不讲体和 用,练到中期艺难精丁他认为“体”与“用”互为其根,相辅相成,只有 同等并重,才能练好太极拳。檀凤琳重视太极拳推手的锻炼,并担任 了由刘东汉高足李桂昌发起和组织的“太原市太极拳推手协会”的理 事,还担任了太原北宫太极拳推手辅导站的站长。每天清晨六点钟, 他骑自行车准时到辅导站,指导弟子们练拳和推手,虽已古稀高龄,

却风雨无阻。他和他的弟子为太原市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做出 了贡献,在太原市影响很大。

1983年8月,任县成立太极拳拳友联谊会,檀凤琳被推举为理事 长。2000年3月“河北邢台王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宣告成立,檀风 琳又被聘请为名誉会长。为传承王其和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做出了 应有的贡献檀凤琳弟子很多,在山西太原主要有汤晋铭、段凳云、马宝贺、王 兴晓、梁健生、王成槐、杨维江、王俊才、王作文、李生贵等人;在原任县主要都陷好等人。

王贵群

王贵群(1945.7.20~),字众英,平乡县后马 康村人。王贵群4岁丧母,初中肄业。1964年冬应征 入伍,在天津某部198师炮兵团任班长、司务长。 1976年春转业至平乡县机械厂工作。1998年退 休。

王贵群早年由其舅祖父王会臣(平乡县北流 渠村人)传授大洪拳,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1974年从战友李学令处学一百零八式太极拳,

苦练数年。1976年,经好友介绍,任县天口村老拳师魏修路把王贵群 推荐到赵春计门下。王贵群在赵春计处首次看到了太极对搏,颇受 后发。后经赵春计介绍,拜吴振奎为师,学习王其和式太极拳。吴振 奎还拿出祖传珍本太极拳谱让他誉抄。

1978年,经曲保震和吴振奎推荐,王贵群转拜刘仁海为师,同时 受教于王景芳。是年,王贵群还三赴广宗赵富城武僧赵炳海处,学得 “四平混元太极桩法”及武式太极拳等多种功夫。刘仁海病重弥留之 际,瞩其师从永年姚继祖。1982年冬,王贵群在姚继祖处潜心学习武

式太极拳、械、推手等功夫。同年,王贵 群又结识了太极名师李英才,继续深造 王其和式太极拳,并同李英才次子李新 夺交流切磋,拳技日进。

王贵群繁重的家庭负担,砥砺了他 习练太极拳的意志。他晚睡早起,见缝 插针,挤时间练功,节假日都是在师友家 过。1983年秋,父亲轧断了右腿,卧床不起。是时,祖母亦年且九十,生活不能自理。王贵群下班后既要护理两位老人, 又得耕田种地,还要烧窑盖房。即使如此,他也从未间断练拳,甚至在两位老人 去世守灵期间,也要利用后半夜时间练习功夫。王贵群练拳已到了 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至有好心人劝他放一放手,有的人还说他是精神 病,不明真相的人见他则绕道而行。凡此种种,他总是一笑了之。

经过几十年的苦练,王贵群功力与日俱增,并创编了三十六式 太极拳和三十六式太极杖。一年春节之际,王贵群赶集购置年货, 见一伙不法之徒对一卖服装的女青年纠缠不休,便上前劝解。对方不仅不听,反 而出言不逊,其中一个膀大腰IMI的汉子 掏出凶器动武。当匕首离王贵群胸口不足一寸时,他出手叼住了对方手腕,稍一 用力,那人当即双膝跪地挣扎。几个歹 徒在人们的哄笑中灰溜溜地逃跑了。像 这样的“闲事”管得太多,难免得罪黑道 人物,一日晚饭后,王贵群坐在宿舍门口品茶,歹徒从身后悄悄摸过来,企图制其 于死地。王贵群手向后一挥,歹徒便身向后仰,砸散了凳子。

 

廊坊一邱姓查拳师傅,几次登门要 与王贵群试手,都被婉言谢绝。1998 年,邱某再次来到平乡,找到王贵群练功 的地方,乘其不备,突然袭击,王贵群轻 轻一挥便把他抛出,摔得尿在了裤中。

平乡县的太极拳在20世纪70年 代还是空白。王贵群转业回乡后先是 在近邻和同事中传授拳架。尔后不断 有人主动上门拜师学艺。1991年,王 贵群被评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1992 年3月20日,平乡太极拳协会成立, 王贵群任会长。2000年,王贵群自费在县城建起了太极楼,无偿提供给太极拳协会使用。他还出资千 元,捐助永年武禹襄故居修复工程。为了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王 贵群开办了太极辅导站,7年内共义务办班21期,培训骨干学员 300多名,再传学员近万名,在平乡县初步形成了全民太极拳健身热。

王贵群师承传递表

张志祥

张志祥(1941.1 ~),任县岭南村人。历任小 学教师、中心校长、县委组织部干事、乡长和县局副局长等职。

张志祥1961年中师毕业后分配到任县环水村小学任教时,开始师从刘仁海和王景芳,学习王其和式太极拳。仅年余,胃部不适和睡眠不好的毛病竟然痊愈。从此,张志祥无论到哪里工作,其至下村蹲点期间,都坚持练拳不辍。逢人便宣传太极拳的好处,遇同好便谈拳论技。凭四十年之努力,终有所成。

改革开放后,张志祥开始授徒。从1982年冬天到1992年,先后举办了三期培训I班,培训青少年近百人。2001年,退居二线的张志祥应聘回乡,担任乡中和实验学校的太极拳教顺。

浏览1,1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