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家吴荫农诠释该势时,喻草原野马狂奔甩头转身时,其鬃自分 之形象。从技术含义上是指设想对手正面击来,我一手采之,另一掌 穿其腋下,同时上步到敌身后,用搠搠劲摔其后仰从步法上讲,野马分鬃势是前进步,是正弓步,是顺步正弓步。 与搂膝拗步势比较,搂膝拗步势也是前进步,也是正弓步,可它是拗 步正弓步。两者虽都是正弓步,但野马分鬃势的两腿之间的横向距 离要略大些。因为此势的搠搦劲是击敌于侧方,不像搂膝拗步势是 击敌于前方,这样会使身形更加平稳些,前腿的支撑更加稳定,后腿 移动也就更加轻灵。从手法运行上讲,野马分鬃势与斜飞势有类似之处但幅度比其 稍小,要充分体现出肩靠、肘击、臂先搠后捌的劲势来。弓步分手时, 劲起脚跟,圆转于腰,贯穿于背,由肩至IJ肘,由肘到手,前后分开。后 手采按下落,位于胯侧前方。前手由臂肘处搠起搠出,勿太高太直。 两臂相吸相系,保持其劲势开而不散。

习拳心悟(24)杨氏太极拳的捶法85式传统套路中有所谓十大捶法。有6个单捶和4个复捶。

6个单捶含搬拦捶、肘底看捶、撇身捶、转身白蛇吐信、进步栽捶 和进步指裆捶势。

搬拦捶和肘底看捶虽都是击敌胸肋部,但肘底看捶势妙在一个 “看”字,此处“看”之含义是“看打、看刀”之“看”。

肘底看捶势的做法是:接前式抱虎归山的按势,手法是两臂随转 体抹平圆至东南方时微坐右掌,左掌依序搠捌采抄托后出掌朝前,右 掌先捋拦盖后变拳护己胸腹,遂伺机而动故称“看捶”。身法步法则 是实腿转身右脚要内扣至正南方,身体先由西北转至东南;然后以右 腿支撑左腿提收,当左腿开胯外展朝东出步落脚时身体转至正东,重 心移至左腿,右腿随之抬起;而后右腿往后落地踏实,重心又移回右 腿,左腿则随之抬起往前落步。定势呈虚步。

撇身捶和转身白蛇吐信都是击敌面部,只不过转身白蛇吐信以 拳变掌可穿敌双瞳。进步栽捶以右带左搂进步击捶攻敌膝部。而指 裆捶则由右搂左搂连环上步,以左肩前冲靠挤敌肋,遂以右拳击敌裆 部等劲势组成。

6个单捶使敌上中下三盘俱受攻击,除撇身捶是用拳背击打外, 其余皆用拳面击打。

4个复捶含左右打虎、双峰贯耳、上步七星和弯弓射虎势。

左右打虎势:要求两臂圆环饱满,两拳相荡相合,拳眼上下相 对。左打虎面向西北方,右打虎面向东南方。两势在一条直线上但 面部相背。

双峰贯耳势:其技击含义是以双拳夹击敌耳部,技术要领是先 以己之双臂叠压住敌之双腕,随后翻转己之双臂,拥身向前,双拳贯 击敌耳。要做到上下相随,意到、眼到、身到、腿到、脚到、手到。要裆 劲下沉,力由脚而腿而腰,通达脊背,贯于两拳。做此势时易犯的两 个毛病:一是容易忽视由前势回身右蹬脚接此势时,先要有个以己 之双臂叠压敌之双腕的动作。二是叠压后,自己双臂反转时,身形太 靠后,双臂反转角度过大,若呈此背势,反易为敌所乘。

上步七星势:定势时,头肩肘手胯膝脚恰似北斗七星排列,故 名。两拳交叉搠架,胸背有后撑之意,两拳眼要朝向里上方,过于朝 里则易亮肘,过于朝上则搠劲不足。两胯松沉呈虚步,有上下对拉 之感。

弯弓射虎势:左手握正拳为冲拳发放,右手握反拳为当头捶,呈 反手开弓放箭状。做此势时,要注意动作和劲力协调一致,避免出现 先落步转腰再移动双臂的现象。当双拳向东北方向出击时,要求拳 到腿到,不可弓步已成,腰还在扭,手还在动。

习拳心悟(25)玉女穿梭势攻防转换的体用含义

在诠释玉女穿梭势的名称时,拳家吴荫农说:穿梭是织布的动 作,织机上的综盒把经线上下分开,绕有纬线的梭子从左穿到右,当 综盒再次把经线分开后,梭子再从右穿到左,如此往返不绝。势中上 手如综下手如梭,左右手相互穿插像穿梭般巧捷,故名玉女穿梭。

玉女穿梭共有四势,按行拳顺序是一隅(西南角,左穿梭),二隅 (东南角,右穿梭),三隅(东北角,左穿梭),四隅(西北角,右穿梭)。 此势是85式传统套路中的精彩之笔,有的套路中将其减至二势,则 感觉大为逊色。

玉女穿梭定势虽为四隅方,但整体的攻防含义和身法转换却全 部蕴含于八个方位之中,即四正方主防,表现为闪展腾挪,封缠拿裹O 四隅方主攻,表现为提滚托架,拗步击掌。

做玉女穿梭时,要体会起承转合的意味。四个穿梭中,一、三穿 梭需转身90度,二、四穿梭需转身270度。举例说从第一穿梭定势 开始做第二穿梭时,想要达到转身270度这样的大角度却要顺遂的 效果,需要先扣左脚旋左胯(尽量内扣大于90度),然后右转身时,保 持身体重心在左腿,拎起右腿开右胯右转身,继而弓步搠架,拗步击 掌,左脚跟要同时碾转。双手搠架推掌时要有前拥的感觉,即手和身 同时往前拥。由于旋转角度大,尤其要注意腰胯的虚实变换,才能做 到上下相随,姿势平稳连贯。

习拳心悟(26)下势的技术功能

下势看似简单,只做一个仆步,其实不然。套路中有关下势的招 式共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单鞭一下势一金鸡独立和单鞭一下势一上 步七星一退步跨虎两种连环招法。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这其中便涉 及下势的先化后发的技术功能。

当我出单鞭势时,对手握住我左手腕部,此时我左手边沉腕边移 重心往后使两腿呈仆步定势以引化对方之来势。对方此时要么撒 手,要么失去自身重心倒向我方。如对方欲撒手撤回时,我即乘势做 金鸡独立势,左手采住敌腕,右掌扑其面,右腿随即提起以膝盖顶敌 之裆部或顺势落脚下跺敌之脚面,此招确为杀手。故《全体大用诀》 中之句“单鞭下势顺锋人,金鸡独立占上风,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两 足难留情”即是指此一用法。

做下势呈仆步的技术要领是:右腿不要过分蹲曲,最大程度为大 腿和小腿成直角即可,身体重心往后往下落,但不可往右脚上坐,左 膝也不可绷直应略曲,否则两胯将失去互撑之劲反成背势,非但不能 迅速起右腿反击对手,反而易使对手有机可乘。

做下势动作时,向前向后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腰胯膝三个部位。 当右脚尖外摆,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头要顶劲,肩要松沉,腰要松 竖。以腰身右转带回左肩,肩带肘移,肘带手回,节节贯穿带动左掌 下沉,右吊手随身形下落而保持水平下落呈下势之定势。

当由下势接做金鸡独立势时,左掌由左腿内侧向前穿,右吊手松 开成掌收至腰右侧;腰渐左转,重心前移,同时先左脚掌外摆踏实,后右 脚掌内扣(此顺序不可先后颠倒,否则将失去“顺锋人”的机势)而形成 左弓步,此时身体重心已移至左支撑腿;当将右膝前提上抬时,要体会 先以右手领右腿往前进,继以右肘领右膝往上提这样一种劲势。

金鸡独立分左右两势,其实是一种连环的乘势攻击方法,先以左 势进攻,以双掌采托敌之两臂,以右膝盖攻击敌之裆腹或顺势落脚踩 跺敌之脚面,若敌后退闪避则顺势以右脚踢之,若己攻击失利也可顺 势后退再换以右势攻之。

习拳心悟(27)行拳走架与人体关节

拳家范贵林先生在其《太极拳运动论》中指出:源动腰脊转股肱 是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源动腰脊转股肱的具体做法:下身运动是转腰旋舐,以舐带髓, 以虢带膝,以膝带踝,以踝带脚,脚随腰转,着地踏实,劲根于脚;上身 运动是转腰旋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手随腰 转,形于手指,劲达指端。不论是脚随腰转,还是手随腰转,这一系列 的传承转带动作都是以腰为轴带动肢体屈伸旋转的画圈运动。

这种画圈运动包含两种转动形式:一是以腰为轴带动肢体的转 动,二是肢体做动作的屈伸旋转运动的转动。这两种转动在太极拳 运动中缺一不可。以腰为轴带动肢体的转动是代表太极运动的方 式,肢体屈伸旋转的运动是代表做动作的转动。所以说,以腰为轴带 动肢体屈伸旋转运动是一个整体。以腰为轴带动肢体旋转运动为公 转,肢体自身屈伸旋转做动作为自转。太极拳运动要求用公转带动 自转,自转随公转运转,才能符合以腰为轴带动肢体屈伸旋转的画圈 运动。这如同天体运动中,行星地球边自转边围绕恒星太阳公转的 道理一样。

如上所述,行拳走架与人体关节息息相关。什么是关节?太极 拳中所讲的关节是将“关”与“节”分开来表述的。一个关连着前后两 个节,譬如肘关前后连着小臂与大臂节,膝关前后连着小腿与大腿 节。人体有六大关,即上肢腕、肘、肩,下肢踝、膝、鞭。就关与关之间 而言,腕关为梢,肘关为根;腕、肘关为梢,肩关为根。踝关为梢,膝关 为根;踝、膝关为梢,雕关为根。也就是说肩为上肢的总根,髓为下肢 的总根,它们都不为其他节做梢。这两个上下肢的总根所组成的关 就是腰脊,也就是全身的总关。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是“曲与伸”,“收与放”「开与合二这些基本 动作与关节的运动有直接的关系。

先说“曲与伸二习拳时每个关都必须弯曲,否则关的前后两节 顶死了便无法转动。只有弯曲关,节才能自由伸展。拳论说:“无过 不及,随曲就伸二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收与放二上肢关的收是向内向下沉,放是向外向上走。下 肢关的收是向内向上提,放是向外向下走。此时你做一下曲臂或曲膝 动作即可领会。腰是总关,其他关向腰而来都为收,离腰而去都为放。

最后说“开与合”。有人误以为外放内收即是开合,其实两者是 有差异的,开虽有外放之意,但其与合共用时则应针对有对应的关或 节而言,要有相对应的配合,否则无法讲开合,一个关或节的动作只 能讲收放。举例说以左搂膝拗步弓步定势向右搂膝拗步势变换时, 左腿膝关内收(合)的同时,右腿膝关必须要外放(开),否则阴阳(虚 实)不分便是“双重”,而“双重则滞:这一合一开便是一阴一阳的配 合,方能称之为“开合”。细察太极拳中各招式所体现的各种阴阳关系,如上下、前后、左 右、起落、屈伸、进退、转折、虚实、刚柔、蓄发等等无一不含开合。而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相寓。无一不以开合贯穿其中,故有人亦 称太极拳为开合拳。

浏览1,3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