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浏览,一套85式传统套路所用时间因人而异,有约14.25. 40.60分钟的,最慢的竟然有人打了 120分钟。
我的感觉,40分钟的尚可,120分钟的虽然每势都很稳,但招式 内以及招式之间动作的连贯性几乎失去了,明显感觉滞,没有太极拳 上势将落下势即起的那种连绵不断的味了。而用时14分钟就完成 整个套路则略感仓促,当然所谓杨氏太极拳快拳不在此讨论范围 以内。我认为整套85式拳架大约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较为合适。
在这个时间段内,习练者自身的感觉应是每招每式的细节都能做到 且运劲如抽丝,式式均匀。而给观众的感觉应是柔美舒展,连绵不 断。总之掌握行拳速度的原则是“快而不散,慢而不滞”。过快则有 “描拳”的感觉,过慢则有“断劲”的感觉。晨练时,常看到有人按统一音乐口令习练套路,习拳者为了跟上 口令节奏而急于比划,形同做操。《十三势歌》曰「势势揆心须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外形细节动作尚做不全,何以谈内功感受。
杨氏太极拳85式行功歌诀
(万玉纲原创2014年6月)
(三)
斜飞势南接提手, 海底探针扇通背, 上步揽雀回单鞭, 鹤翅东展左搂拗, 撇身捶接搬拦捶, 云手连环往东返。
(四)
单鞭探马双分脚, 进步栽捶撇身捶, 左右打虎回右蹬, 搬拦捶打封闭按, 闪身西北抱虎归, 转身左蹬双搂拗 搬拦捶连右蹬脚 贯耳左蹬转右蹬 十字封裹又面南 斜拉单鞭野马追
(五)
揽雀回身拉单鞭,
揽雀再回拉单鞭,
返身穿梭四隅全,
云手连环又东返。
(六)单鞭下势金鸡立, 倒撵猴儿又一番。
(七)斜飞势南接提手, 海底探针扇通背, 上步揽雀回单鞭, 鹤翅东展左搂拗 撇身蛇信搬拦捶 云手连环再东
(八)单鞭探马带穿掌, 上步揽雀回单鞭, 转身摆莲弓射虎, 十字收势再面南, 十字腿回指裆捶, 下势七星跨虎威, 搬拦捶打封闭按, 静虚无极归自然。
习拳心悟(30) 85式传统套路编排特征解析之一——提出将85式套路分为八段
由于85式套路招式多,往返趟数多,单靠背诵拳谱进行教学或 习练是有困难的。不少人认为这套拳架太长,招式繁杂,重复动作又 多,很难记忆。其实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完全是由于对这套拳架的结 构特点和编排特征不了解造成的。
目前社会上出版的有关85式套路的书籍中或许多拳师在传授 这套拳架时,通常都是按照传统拳谱三段分段法(以两个十字手为标 志)来组织教学的,也有的人在其专著中将拳谱分成六段或十段等。 这几种分段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套路的规律性和特征性,使教者 和学者都感到困扰。因此解析套路的结构并从中寻找套路的内在规 律和编排特征,然后提出能增强记忆并实用的教学方案,进而普及推 广85式套路的习练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我通过不断琢磨,反复体悟,发现该套路在编排上有很强的规律 性和特征性。于是提出将整套拳架的拳谱分为八段并提出分段原则 是以行步或称连续移动步(前进步、后退步、横行步)的最后一动作为 每段的结尾。如此分段,就将整套拳架的特征性和规律性清晰地呈 现在人们面前。如果在《杨氏太极拳85式行功歌诀》中来观察其特 征性和规律性则更加明显。
因此通过以前进步(搂膝拗步、野马分鬃)、后退步(倒撵猴)和横 行步(云手)来进行分段,便很自然地将整个套路形成了八个段落。 即第一段结尾在如封似闭,第二段结尾在倒撵猴,第三段结尾在云 手,第四段结尾在野马分鬃,第五段结尾在云手,第六段结尾在倒撵 猴,第七段结尾在云手,第八段结尾在收势,全套拳架结束。
习拳心悟(31) 85式传统套路编排特征解析之二
——招式的组成特征将85式套路分成八段并分别统计每段的新招式和重复招式的 分布情况。从下边表格中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整个套路中有新招 式49个,重复招式36个,共计85式。
套路中新招式和重复招式有机地分布在八个段落中,习练者在学 习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在学习新招式的同时也复习了旧招式。
招式在各段落中的分布情况
段落 | 新招式 | 重复招式 | 合计 |
—' | 11 | 2 | 13 |
二 | 4 | 0 | 4 |
三 | 7 | 4 | 11 |
四 | 15 | 6 | 21 |
五 | 1 | 5 | 6 |
六 | 2 | 2 | 4 |
七 | 1 | 10 | 11 |
八 | 8 | 7 | 15 |
总计 | 49 | 36 | 85 |
浏览6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