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馆的开镜式是从1884年就开始的。住在东京的学员,从元旦到元月 7日,带着镜饼(年糕)到道场来,向老师与同人一起祝贺新年。讲道馆在新年 第二个星期天早晨的寒稽古后,老师与学员一起吃开镜饼互相祝贺,然后举行 开镜式。开镜式的第一项是师范(一般是嘉纳治五郎)致词,对学生发表柔道 方面的见解与评论,还有本年度工作展望。第二项是学生代表向老师致贺词。① 讲道馆最早的入门者须知是1894年制定的,这里引用的是经1912年修订的。 接着门人开始“形”及“乱取”的表演。表演者是从前一年中练习最认真、进步 最显著的学生中挑选出的,表演带有表彰的意思,让进步最快者在大家面前展 示一下。从儿童组到青年组,从低段位到高段位都挑选一些人出场,表演大约 到上午11点30分结束。作为惯例,师生与参加开镜式的客人一起在柔道场 中席地而坐,共尝红豆粥和学员们带来的年糕。当天的申请升段者作为服务 者,为到场的来宾和参加仪式的同学们服务。开镜式后举行升段仪式,馆长宣 布获得新段位者名单。一般讲道馆一年升段四次,但是开镜式时升段人数 最多。月次比赛:最早称为“月次胜负”,每月一次,选在星期天,预先将参加练习 者按强弱顺序分两队编排好,由一方最弱的开始向对方最弱者挑战,依次向高水平挑战。如果有平手的,则等上位两人的胜者产生后再挑战。随着到讲道馆练习柔道者的增多,一天无法完成比赛,就分组比赛:儿童组、无段者一天, 有段者一天,用两天比赛;或者是儿童及二级以下者用一天时间,一级、有段者 用三、四天完成比赛。红白比赛:这是在月次比赛的基础上规模更大的比赛,预先将参加者按实 力分成红白两方,各方按水平由低到高排列,从实力最低者开始较量。如果第 一组较量红方胜,则白方第二位者出场迎战获胜的红方选手,如果还是红方 败,则白方的第三位者出场,依次类推,水平最高者最后出场。这是讲道馆表 彰进步,鼓舞士气的一种教学组织法。讲道馆还制作了流动的旗,用于表彰胜 利者。如果一方勇猛,可连克对方数员高手,就可以夺得流动的旗。这种红白 对抗后来从讲道馆中走出来,成为全日本的比赛方式。从全国选来的高手分 成红白双方,双方各有500余人,一整天比赛下来,难分胜负,这种比赛曾经在 天皇面前举行,称为“天览试合”,蔚为壮观。寒稽古:是讲道馆的一种练习惯例。1935年,在寒稽古开始时,嘉纳治五郎 就“寒稽古宗旨”做了一段讲话:“本馆例年来实行的寒稽古,是在每年最寒冷的 30天的早晨,进行乱取练习。这个做法,明治维新前,在武艺界、演艺界是广泛 实行的,明治维新后,大约是讲道馆最早实行的。……我们开展这个练习,主要 的理由如下:在道场中进行柔道的修行,为了锻炼身体与掌握攻防技艺是不用说 明的,同时还要达到精神修养和培养良好习惯的目的。所以选择一年中最寒冷 的季节,每天早晨5点(或4点)开始到7点,鼓励大家一天也不缺席,参加乱取 练习。如果这30天不缺席,就具备一旦下决心就坚决做下去的精神。必须要有 不畏寒冷、克服睡眠不足的干劲。而且要在30天中不感冒、不受伤,还需要养成 凡事细心的习惯。不论做什么,往往容易中途遇到困难和障碍,这时,只有依靠不屈的精神和精细的行动才能超越。寒稽古30天全勤,就是自然养成这种一旦 决心,始终不渝做事的精神。这就是寒稽古的宗旨。”①嘉纳治五郎还指着挂在 道场墙上的书法竖轴,让学员领会。轴上用汉字写着:"人之生,斯世不可徒费 精力,宜本天性、随境遇、察国情以就崇高之业,此之谓立志。志既立矣,然当 其行之,苟有害人祸国者,则反不如不行之为胜也。故行之,贵必得其正,此之 谓择法。志立、法得而怠于行之,亦难成功,宜自强不息以遂所期,此之谓竭 力。是三者治已处世之要件,为人者不可顷刻忘之。”②据后来成为讲道馆十段高手的三船久藏回忆,他年轻时参加寒稽古,早晨 3点多就起床,匆匆从家里赶到讲道馆,一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天寒地冻还光 着脚,穿着单衣,可是寒稽古30天中,一天也没有迟到,这样的经历确实磨炼 了的意志,强壮了身体。暑中稽古:也是出于磨炼意志,在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集中练习30天。这些仪式,既是进行一种身体教育与技术教育,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炼,也 是平常生活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一种引导。对于讲道馆学员来说,敦厚有礼的 举止、规矩勤奋的习惯、直面艰难的毅力,都是在艰苦磨炼中养成的。(四)段位制的激励作用段位,最早是在日本的围棋或日本将棋中使用,最高为“九段”。所谓的九 段名人,这个发想应该受佛教“九品净土”、《易经》中“九为至尊”的影响。日本 武术授予段位是在江户时期剑术各流派中开始的,“直心影流”剑术就分为“初 传”、“中传”、“皆传”三个等级。柔术的-些流派也根据学习水平,分为“目录、 免许、皆传”,或者“初传、中传、奥传”等。嘉纳治五郎认为,这种三段式的资格提升太慢,应该经常对学生练习的情 况进行评价,他说,“明治15年,我创设了讲道馆开始教授柔道,为了便于指导 门下的学生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不设原来的'目录,、,免许,、,皆传,这样的 等级,设立更多的等级,便于学生有更多的升级的机会。将修炼者分为有段者 与无段者,无段者中分为甲、乙、丙三等(后来改为从五级到一级)。有段者从 初段升到二段、三段直到十二段。在讲道馆,一般来说,如果达到六段,则被认 定为'乱取'与'形'的修行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授予这种水平的人柔道老师的 称号。如果到十段,'乱取'和'形,达到精通水平不用说,对柔道的整体的精神


  • 摘自《柔道M935年2月号,第2〜3页。

  • 同①,引文中汉字轴本没有句读,句读为笔者所加。 修养还得十分通晓,相当于榜样的资格。更高的实力,还可以达到十一段、十 二段,要建立这样的段位构架。”①后来讲道馆设立了十段,在入段位之前还有 五个级,一共15个等级。初段可以系黑带,作为一种技术与人格修养的象征,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柔道的黑带标志是讲道馆最早开始的,当时在警视厅比 武,黑带一挂,成为赛场相当醒目风景,收到良好的效果。1883年8月,嘉纳治五郎将初段授予为讲道馆初期辉煌立下功劳的富田 常次郎和西乡四郎,这是讲道馆最初授予的段位。到1898年,有段者共152 人,占讲道馆馆员3783人中4%。当时最高段位是六段,只有山下义韶、横山 作次郎两人,五段只有富田常次郎和户张龙三郎。后来成为日本海军大臣的 财部彪、内务大臣的若概礼次郎当时为初段。讲道馆的十段,最先是追赠给 1935年死去的山下义韶。活着的高手中,最早被授予十段的是永冈秀一和矶 贝一,是1937年12月授予的。2006年,曾授予醍醐敏郎(讲道馆现任的道场指导部长)、小泽庆已(支撑着女子柔道发展的讲道馆女子部主事)、安部一郎(国际派代表,常年在法国、 比利时指导柔道)三人为讲道馆十段。②讲道馆从创办至2007年的125年 中,总共有12人获得十段的荣誉。升段是一个综合的考评,申请者品德修养、对柔道精神的把握、对柔道的 理解、柔道技术的水平、对柔道普及所作出的贡献,还有修习柔道的年限等等, 都是考评的内容。如果是品行不良者,出现有悖于柔道精神的言行者,不论其 他方面如何强,都不能授予段位。讲道馆柔道升段年龄上也有规定,申请初段者最小年龄为14周岁,五段最小年龄20周岁,八段最小年龄42周岁。现在的六段以下的申请者,考评依据由“修行年限”与“技术水准”两部分 组成。技术水准分成秀、优、良、可四个等级,参加全日本锦标赛或世界锦标赛 或奥运会柔道比赛获得前3名的选手直接为“秀”,被选为日本柔道联盟集训队选手或在比赛中取得10点以上成绩的选手为“优”。下面选一则男子从初段到五段评定规定以说明:这里引用只是大略的要 求,还有许多细则。嘉纳先生传记编撰会:《嘉纳治五郎》,大阪:布井书房1964年版,第429〜435页。中村民雄:《今天,为什么要武道》第39回,载《武道》(月刊)2006年第3期。


浏览4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