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带艺投师的弟子。半年之后,范述圃 将家属搬到颐生堂后院居住,从此结束了教拳生涯。范述圃的3个 儿子范志忠、范志勤、范志孝和女儿范宝珍均未学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从永年传入邢台,郝为真具有不可抹灭的历史功劳。 虽然郝为真在当时还并没有自誉为一派,但邢台武术界都将其所传 称之为“郝式太极拳"。因韩钦贤、李集锋、范述题也都出自他的门 下,所以,邢台城区习练的武式太极拳,大多数应称之为“郝式太极 拳”。之所以在中国太极拳大系中没有将“郝式”与陈、杨、武、吴、孙 各式并称,主要原因是,196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郝少如的 《武式太极拳》一书时,顾留馨建议不要定名郝式。其实,不仅邢台称 郝氏所传太极拳为“郝式太极拳”,在南方也如此称之。 郝为真将武式太极拳传到邢台后,很快得以发扬光大。郝为真 亲传弟子申文魁、李圣端、王彭年、李宝玉、郝中天等人在邢台,王其 和、刘东汉、郭三刚等人在任县,孟和春、毛根元等人在隆尧,阎志高 等人在清河,广为传播太极拳。李圣端传授了马荣、陈固安、王学政、 王万庆、张德禄等人,王彭年传授了赵玉林、刘玉祥及次子王宗贵等 人,李宝玉传授了董文科、光步孔、石逢春等人,王其和传授了吴振 奎、王景芳、刘仁海和张金榜等人。这些武式太极拳的传人们分别在 邢台城内、辖区各县、乃至全国范围内弘扬和发展武式太极拳。这些 人在学武式太极拳之前,有的曾习练过洪拳,有的曾学过三皇炮锤, 也有的出自查拳世家,还有的在后来曾习练过杨式太极拳或形意、八 卦等拳种。所以,他们在传授武式太极拳的同时,也使武术的其他拳此外,20世纪60年代,隆尧辛山岐、齐金发先后拜石逢春、于仲卿为师,隆尧才有了武式太极拳的另一支。
武式太极拳创始于永年,发祥于邢台,并从邢台走向全国。1910 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南方形成,到20世纪20 年代末,高官显贵、富商大贾云集江南。许多北方的拳师也纷纷南 下。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纷纷建起了各种武馆、拳社。武式太 极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传到南方的。1928年,杨澄甫携弟子 董文科等人南下教拳,董文科在拜杨澄甫学杨式太极拳之前,先拜的 李宝玉学习武式太极拳。1929年夏天,董文科邀请李宝玉赴苏州西 医吴谷宜家教拳。而在李宝玉到达苏州之前,董文科已经在吴家教 拳,应该说,董文科是将武式太极拳传到南方的第一人。只是为了到 杭州另谋高就,才请授业恩师去接他的职的。3个月后,李宝玉应南 京国术馆的聘请,前往南京。李宝玉到南京教拳不久,便把郝月如推 荐到南京教拳,自己返回了北方。1932年,郝月如之子郝少如南下助 父教拳,最后定居上海。1931年,经韩钦贤的举荐,杨杰到南京拜见 郝月如,并皈依门下深造。后来,郝月如遭杨杰赴上海郝少如处,与 郝少如一起传播武式太极拳。,1926年,清河县葛顺成的弟子,33岁的顾印珂随父亲在沈阳开 饭馆。因掌打程铁牛事,顾印珂太极好功夫的名声传遍了沈阳城。 顾印珂是将武式太极拳传入东北的第一人。 1938年秋末,顾印珂从清河将葛顺成的内弟霍梦魁请到了沈阳。 霍梦魁农民出身,自幼聪明伶俐,会一手好木匠活,学拳也比别人快, 练拳时二目如电,人送外号“二鬼火”。各公馆的经理及弟子们也有 不少到武馆与霍梦魁进行交流。对霍梦魁也同样执弟子礼。
1944年,因家以闹病,顾印珂意欲回乡,霍梦魁一人难以支撑武 馆和公馆之事,二人便一起回清河老家。1947年,霍梦魁应沈阳众弟 子之邀,再赴沈阳教拳。1948年10月至11月初,霍梦魁携家限暂离 沈阳,回到清河。11月上旬,沈阳解放,霍梦魁很快返回沈阳,继续其 授拳生涯。1950年麦收时节,霍梦魁回清河请太极同门阎志高到沈 阳教拳,“清河三杰下辽东”的武林佳话由此彪炳史册。“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国民党保定行营南撤,在邢台抓了大量的 民夫。刘玉祥被程潜的部队抓到郑州,后又到西安。此前申文魁已在 西安,刘玉祥因打西安国术馆馆长郑汝平事而有幸结识申文魁,并拜其 为师。师徒二人在西安将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据刘玉祥生前回忆, 当时西安学太极拳的人很多。后来申文魁去了别处,刘玉祥去了兰州, 又到酒泉,为太极拳在西北数省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把武式太极拳传到北京的,当首推任县崔毅士。崔毅士本为杨 澄甫的入室弟子,但幼年曾拜任县刘赢州为师,学三皇炮锤,并向同 门师兄李宝玉学武式太极拳。早年虽有不少太极拳师赴京、津旅游 公干,但很少课徒授艺者。解放后,崔毅士才开始在北京传授武式和 杨式太极拳。解放前的商业巨子、山东人吴聘芝就是崔毅士当时的 弟子。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南和吴文翰在北京接受了崔毅士的进一 步栽培—解放后,许多拳师既以传统的方式接纳弟子,也以办班等方式进 行普及。从1952年开始,邢台地区和各县不断举行各种武术比赛。 邢台地区和各县也经常组队参加省和国家的各级各类武术比赛。 1961年,武式太极拳名家刘玉祥、陈固安等人相继回到邢台。当年, 邢台地区召开武术研讨会6 1988年,隆尧牛桥乡牛荣辰慕名拜于陈固安门下。由于要照顾 生意,加之路途较远,无法常伴师傅左右,只能隔三差五去学,每次小 住几日。牛荣辰人勤志坚,加之陈固安和其他弟子的尽心传授,进步 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四十八式新架、缠手、推手等技法。同 年底,牛桥乡李增亮、杨建辉、大张庄张露群在牛荣辰介绍下,也拜在 陈固安门下,三人年少气盛,自身条件较好,在陈固安门下进步很快。 张露群后参军到西安,陈固安经常通过书信鼓励其勤学苦练。此后, 乂有魏庄乡赵占奇拜人陈固安门下。随后,柏舍乡韩现峰、宋超拜人 张树彬门下,大张庄张海英拜入孔繁海门下,牛桥乡刘玉杰、李超华、 刘云霄、韩国华等人拜入牛荣辰门下,成为陈固安的再传弟子。由陈 固安传入隆尧的太极拳,以陈固安自创的四十八式新架为主,太极长拳为辅,加之以缠手、推手等实战技法,在隆尧形成了武式太极的另 一个支脉。陈固安去世后,常军、孔繁海、张树彬、楚树正等陈固安的 资深弟子对隆尧的小师弟们不断加以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当中的少 数人学到了一百零八式长架和本门器械。
20世纪70年代,英籍华人黄济复为深入研究武式太极拳,专程到 邢台访问。黄济复原在马来西亚工作,从精武会学到不少中国功夫,也 曾跟上海郝少如的弟子刘积顺学习武式太极拳。后移居英国,组建之 江太极学院,将武式太极拳作为主要课程。因当时邢台尚未开放,他只 能从官方粗略地了解一些武式太极拳的梗概,并未接触到陈固安、王学 政、刘玉祥等太极拳名家。1985年,河北省武术队教练萧长根赴英国传 授中国武术,并介绍黄济复再到邢台,拜丹玉魁为师,学练武式太极拳。 黄济复为学好武式太极拳,一年内三次来邢台学艺。是他首次把武式 太极拳带到了英国。1992年,黄济复以英国武式太极拳协会的名义,约 丹玉魁到英国,在伦敦东区和南区教授武式太极拳。1996年,黄济复因 心脏病突发而逝世:美籍华人、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会长王国强,自幼在马来西亚、新 加坡学习太极拳等中国武术。为学习武式太极拳,借来北京学习针 灸的机会,经黄济复的介绍,跟吴文翰学习武式太极拳拳术、器械、打 手及拳理、拳史等。1992年秋,吴文翰带王国强来邢台拜谒李圣端故 居,访问邢台市的武式太极拳名人,并拜陈固安为师。王国强回国后 组建了“美国武式太 极拳研究会”、“王国 强武术学院”、“养生 健身太极中心”,又于 1999年4月10日“国 际太极日”创立了“北 美武(郝)派太极拳总 会”,在北美及西欧等 国积极推广武式太极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1年10月,王国强又率弟子20多人,专. 程来邢台,拜谒陈固安故居,并与邢台武术界部分同仁进行了交流切。
浏览3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