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变的是永远的新”——日本武道风格保留的思考

日本人一直以武道作为自己民族的骄傲,不少日本人将武道视为国际社 会交流与理解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有人致力于将武道作为现代竞技运动方 式,普及到世界各国。另一方面,又有一批学者极力提倡在国际文化的融合 中,保持武道的传统特性。东京大学一位学者的思考有一定的代表性。2007年2月,东京大学文化学者浜野保树教授①,接受日本剑道联盟的邀 请,为每年照例举行的“剑道文化讲习会”作主题演讲,他在“像不变一样新颖” 为题的演讲中指出:“文明与文化是不同的,文明是进步,全世界都在学习,以 求趋于一致的水平,而文化则需要个性。”他认为现代柔道过于竞技化,将日本 武道的个性淹没了。成为奥林匹克竞技场的柔道,都是按欧美人的规则来演 化的。作为文化的剑道,则应该保持自己的东西。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多 元文化应该和睦共处。所以剑道应当保留日本原本的东西。他本人在东京电 影节担任评委时,总是穿着和服。他认为,组委会提出穿正装,欧美人的正装 是西装,而作为日本代表的他,正装应该是和服。日本武道文化留下的是什么?浜野保树认为是日本人的“伦理”与“道 德”。而这些正是日本武道崇高的内在理念。他认为现在许多日本古装戏中 的武士,特别是日本“歌舞伎”的武士打斗的场面,是脱离真实的。只有黑泽明①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电影评论家,动漫专家,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日本黑泽明电 影作品研究会理事,也是日本烹饪学会会长。的电影《七个武士》中的武士,才是真正的日本武士。武士的“伦理”、“道德”是 日本的精神依托,正如《旧约圣经》是犹太人的精神依托一样。尽管犹太人被 逐出家园,浪迹天涯,但是犹太人因为有自己的精神底蕴,这个民族还是有活 力的,这个民族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他反问,日本有人像珍重《旧约 圣经》那样珍惜《七个武士》①吗?关于七个武士的传说,在日本有许多版本,而亚洲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演 绎的,是被浜野保树认同的版本。黑泽明是武士的后裔,他明白自己的血液中 有武士的血统。《七个武士》电影是大制作,在当时的日本,算是耗巨资的作 品,是成功的作品。《七个武士》中的武士,不是冷血嗜杀的狂人,不是战争时 期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国人民痛苦上的殖民者的武士道,而是不惜性命对 弱者“关怀、体谅、同情”的战士。他们一旦承诺,就“专心致志”至死不辞。这 也可以看成是现在日本知识界主流的人士对日本武道的一种理解。他们反对 剑道的“奥林匹克竞技"化。现代日本剑道联盟对青少年剑道修炼强调五个特点:②第一,重视剑道的 教育作用,学习技术之前,必须先学习站立之礼、正坐之礼、蹲踞之礼等各式礼 仪。第二,明确剑道技术是由基本技术构成的,如果没有练习同伴,就无法获 得技术,剑道技术的建立,是由自己的努力加上同伴的支援而成的,通过这样 的实践,培养尊重他人人格、人与人相互肯定的人生观。第三,剑道对抗技术 的要点,只通过口头的解说,所学到的是很有限的,剑道学习者要通过与传授 者实际对抗交流,从中体会到剑道技术的要点。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以敬畏之 心,传授者以关怀之心作为基础的“师弟同行”,通过这样的途径,对家庭、地 域、学校教育机能的正常化作出贡献。第四,剑道对抗技术应用是否有效,不 是依靠别人的判断,而是实践者自己来判断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自主性。第《七个武士》,日语为“七人侍”。故事梗概:坐落在一群小山之间的小村庄,并排着 四座武士的墓,故事从这里开始,日本战国的后期,在远离城市的多村,农民靠种田来维持 着艰难的生活,他们要给官府交税,还不断地遭受“山贼”袭击。农民无法生存了,村里老 人建议,去请武士来保护山村,可是这是一个贫穷的村庄,除了能供应白米给武士饱腹外’ 他们再也无能为力了。因为贫穷,付不起酬劳,到城里去请武士几次碰壁。几度周折,他 们幸运地遇上七位武士。在那个为野心与功名而疯狂的年代,这七位武士全不顾名利,为 了可怜的农民而战斗。武士们出生人死,付出生命的代价,保护村庄不受侵袭,实现了自 己的承诺。死的壮烈地死了,活着的离开了村庄,像无踪迹的风一样,轻轻地飘去,但他们 的慈善的心、优雅的姿态、勇敢的行动,至今成为美好的传说,被民众传颂。他们是真正的 武士。他们的行为才是日本武道的理念所在。


  • 《武道))2003年第4期。


五,剑道修炼中技术的追求与心智的锻炼如车之两轮,剑道的修炼与其说追求 结果,不如说更是追求过程,必须具备坚定地为达到目的而努力的决心与行动。在日本武道中,日本人对“剑道”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就像新渡户稻造在 《武士道》中写的一样,刀是武士之魂。持日本刀进行格斗是武士。武士的情 结、武士的精神、武士的风范,是日本人精神的绿洲。在现代武道九大团体中, 剑道联盟人数最多,剑道的理论研究领域最广,剑道的影响也最深。正因为剑道联盟强调保持日本文化的特性,相对柔道普及到世界195个 国家地区,日本剑道在世界范围中则普及较慢。2003年7月在英国举行的第 12届世界剑道锦标赛后,韩国人申承昊认为:“剑道与世界化、普遍化还距离 很远。”他认为有三个问题,一是虽说参加世界锦标赛的男女选手和参加单位 数增加,但是最后进入决赛的基本上都是韩国选手与日本选手,缺乏国际竞争 性。二是比赛缺乏公正性,在大会上,裁判员41.5%是日本派出的,加上已经 加入其他国籍的日裔裁判,日本人裁判员达到58.5%。三是无视运动竞技的要素,强调日本武道的文化的因素,这些都成为剑道世界化的障碍。①这恰好从另一种角度说明,日本武道的现代发展中走向也是多元的。相对而言,剑道是保留着日本传统精神的。也有不少人为这种保留呐喊叫好。

三、小结

1.战后日本武道发展的高峰期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由于日 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传统的社会道德产生了动摇,再加上人口减少,社会文化 生活多元化,传统特色退落,竞赛中金牌至上的各种问题,日本武道发展面临 困境。日本政界、教育界与武道界人士协力,希望让武道在唤醒日本传统认 真、顽强、克己的传统精神中发挥更大作用。2-日本政府及民间团体在日本武道的普及方面投入的物力与人力是很 大的。从中央到地方,对物力与人力的投入都有规定性的要求,这点,目前以 我国体育总局所属的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力量推广武术运动,是远不能比较 的。而且对武术的特殊教育作用,中国各界并未形成共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逃学、以大欺小、自我自私、不尊重师长、缺乏公共 教养等现象,在我国一些城乡中学也屡见不鲜,只是日本人忧患意识特别浓① 田中守:《武道——过去、现在、将来》,东京:日本武道馆2005年版,第94〜95页。重朝野一致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寄托在传统的武道上,这对中国武术现代改革也是一种良好的启示。尽管与20世纪80年代高峰比,日本武道目前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 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如此重视武道的教育作用。日本的武道在日本有高贵而又根深蒂固的基础。日本武道被民众尊重之原因,在于它突出了武道的教育价值。武术技艺的优劣,各种竞赛的胜负,只是一种途径,礼仪与克己,勇气与怜 悯,正义与责任,才是日本武道追求的根本目标。

 

第八章活力在于青少年

日本学校的武道教育日本教育的普及率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年(明治44年),在校小学 生总数已经超过700万,对全国儿童来说,已取得入学率高达98%的好成 绩”。①普及九年教育,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到2000 年,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9. 8% ,如果包括函授制、专修学校专修课程 的入学者,就达到71. 95%。②所以在各类学校中推行武道教育,是日本武道普及非常重要的环节。武道成为中学的正式课程,不论技术水平的高低,经过学校教育的日本人,几乎都接受过武道的教育。日本的男子不是练过剑道,就是练过柔道。女子则是练刀或是弓道。

浏览4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