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和自1915年春节返里后,农闲时候学拳和教拳,或去北京,或赴永年广府城。一般每年去北京一次,住1个月左右。1923年春,邢台驻军胡景翼聘李宝玉、王其和为“招兵团长”,共吃一个团长的薪俸,其实并不管军中之事,只管教胡及部下太极拳。闲暇时乘两匹高头大马,脚蹬军用皮靴到浆水、将军墓、路罗、下稻畦一带教拳。一次,在下稻畦村教拳的间歇,一伙徒弟便围在王其和周围,聆听他讲在北京学拳的故事,当讲到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太极拳师 们内功修炼的境界时。一位徒弟手指场地边的尹家两层小楼,问师父能否将小楼的角摔倒,王其和实事求是地说摔倒楼角是不可能的。说完站起身来,运了运力,一脚跺下去,距离数丈的小楼“轰轰”作响。 徒弟们骇然,莫不叹服。

该村水磨房掌柜,年龄在30岁上下,身高六尺有余,膀大腰圆,虎背熊腰,闲暇之际,便来到王其和身边,一边喊着老哥,一边与王其和动手。王其和让他用双手抱住了自己后腰,浑身一发力,来了个 “金鸡抖翎”,将其抖出丈余,跌倒在地。自此,他们关系更加密切,掌柜的倾尽地主之力,帮助两位远道而来的拳师。至今这一带及远至山西昔阳仍有演练他所教的王式太极拳的。待胡之部队于1924年往河南换防时,曾诚约两人同往而未就,这时,老人已为王其和兄弟三人各自安了家,置办了房产,令分家单过。迫于生计,王其和在之后的岁月里,操持农活的同时,兼顾驾船水运。但仍然精心调教弟子,传授太极拳。这天练习拳术到一段落之后,众徒弟围坐在王其和周围,聆听他谈论修练内功的方法。 有好事者从家抓来一把小米,欲试师父内功,王其和往躺椅上一斜 躺,往肚脐处放几粒小米,只见肚子一吸,丹田力一发,小米被弹到顶棚的笆薄缝中,无一落地,徒弟哗然、同村王妮子,长王其和一辈,年 龄比王其和小儿岁。王妮子笑说王其和长了一身臭肉。王其和便让其往自己身上打打试试。王妮子运足气力,向王其和小腹击去,王其和一含腹。随即稍一用力崩出,只听“哎呦”一声,王呢子手腕顿时骨折。王其和内功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拜师求艺要递帖,是武道里的一个规矩,也是一种时尚。当时邢家湾就有几位不学拳也递帖的买卖人,遇到什么难事,只要一说 是王其和的递帖徒弟,人家就要高看几分。邢家湾乃水旱码头,店 铺林立、商贾云集。尤其漠阳河水运更是繁忙,逆水而上即至邯郸 码头镇,顺流而下直通天津卫。不时有插着镖旗,喊着镖号的船队 经过,负责这一镖段的乃属京城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下属分 柜。为保证押镖安全,分柜镖头到各地都要寻一位当地有名望的武 林人士,递上帖子,执弟子礼。王其和即为冀南乃至冀中一代如此 所拜的师傅、王其和在杨澄甫精选传人名单中名列第18位,在1931年由上海 出版的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所列传承表中,任县籍其他弟子中董 英杰列第4位,崔毅士列19位,姜廷选列第24位。任县籍四大弟子中除王其和因突患肠疾自内丘火车站回原籍外,其他三位均于1928 年随师南下,之后周游全国,特别是建国后仍健在者,无不名噪一时, 成为一代名家。

在京期间,在杨澄甫的指导下,王其和在太极硬架即郝式的基础上将上身动作往开展处做了变动,吸收了杨式太极拳“舒展 大方、深厚庄重”的特点和一些拳式打法。从而形成了以郝式为 基础,吸收杨式拳架之长的一派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后广泛流传于任县、巨鹿、隆尧、平乡、邢台和山西昔阳一带。并随着 第三、四代传人到外地工作,遂传入天津、太原;南京、山东、 浙江等地。对于这套拳路有人称之为“郝杨架”,有称“混合架”、“综合架”、“软硬架”,也有直呼“其和架”的。这些不同的名称, 反映了它的师承关系及独具特色的创新。2000年,由其后世传人 组建的“王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将其定名为“王其和式太极拳”。

关于这套拳架所具备的特点,可概括为:步法灵活、转换自如;下 盘结构严谨,轻灵沉稳;上身舒展大方、匀缓柔和。在王其和式太极拳传人中,论贡献最大、影响面最广当首推王其 和的大弟子刘仁海。刘仁海17岁拜王其和为师,亲受师父教诲达15年之久,深得 王其和式太极拳精髓。初练时期与小其9岁的师弟王景芳整日厮 混在一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晨昏无间,相得益彰。这一双搭档 为日后的成手创造了极佳的条件。他为人谦和谨慎,举止言谈不失礼节,待人温文尔雅。他粗通文墨,天生睿智,博闻强记,虚心好 学,认真研读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勤于默识揣摩,反复验证。几十 年从不间断的功夫,使其造诣日渐深厚,拳技精湛,拳理妙通。尽 管他身怀绝技,但从不轻与人较,即使婉拒不成,也是严格遵守武 德,点到为止,制人而不伤人,使来者心悦诚服。平时授徒总是平 易近人,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诲人不倦,讲解示范,不厌其烦。在 第二代传人中授徒最多,弟子几近千人,其中许多为外省、市弟子。 他所演练的太极拳式舒展大方,有着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观赏 性的完美统一。1960年春,邯郸大专区在巨鹿县城举办大型武术 赛事,他取得太极拳成年组第一名,从而名扬冀南。但是,由于当 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刘仁海放弃了参加全省乃至全国赛事的 机会。由于他在太极拳苑的¥勤耕耘,赢得了广泛赞誉,堪称二代传人中的卓越代表。

王其和之子王景芳,受家庭环境影响,未成年时已对太极拳的精 要心领神会。16岁初试锋芒,18岁即拳业有成。他较完整地继承了乃父拳势的风格,严格保持了原拳势的技击性特色。他一生崇拜杨 班侯,笃信“不打不成交”,喜与人较,即使因此而险遭杀身之祸,仍秉 性难易。他的拳架开展大方,尤善散手,他出手绵软,发劲干脆快捷, 发人有声。凡来访者,举手之间无不应声倒地。他专喜往访别派权威,定见输赢。他交游广泛,一生未曾失手,平生只服师兄刘仁海一 人。其技击功夫远扬京城,使得太极泰斗吴图南的两位弟子不远千里来访,以亲身领略其技击功夫。但他脾气暴躁,急于求成,只嫌徒 弟们学得慢,成手慢,再加上学者怕挨“打”,以及其他客观因素,致使他的弟子较少。王景芳在继承、传播王式太极拳上做出了较大贡献, 也应视为第二代传人的代表人物。

王其和的主要传人还有:张金榜(1912 ~ 1991),任县邢家湾人; 吴振奎(1911. 11 ~ 1998. 8),任县刘家庄人;石瑞云( 1897 ~ 1937 年),任县刘家庄人;孙群考,字仲三,任县环水村人;尹九湖(1876 ~ 1952)邢台县下稻畦人;张洪太,邢台县南厂人;吴礼增(1906 ~ 1988年),任县刘家庄人。此外还有王焕林、王其桃、吴计华、吴其 寿、吴连选、刘和平、刘学海、刘孟起、金京保、曹绶华等。他们都为 王其和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县与巨鹿县地域为邻,巨鹿县夏旧城的一代洪拳大师萧人良在走江湖生涯中,先后结识了王其和、郝为真、李宝玉等名家,并与王其和结为挚友,往来甚密。箫人良看中了太极拳的长处,大胆地把原来的洪拳套路拳式改为仿太极拳的拳式和用法。从1943年开 始,他先后把自己的高徒李英才、夏广修和夏俊贤送到刘仁海、吴 振奎处学习太极拳。李英才和夏广修后来成为了巨鹿一带集洪 拳、太极拳为一身的著名拳师和技击名家,授徒众多,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第三代传人中拳术最高,影响面最大,为王式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重要贡献的当属李剑方、刘俊英、檀凤琳和刘舜曾等人,他们不仅继承了王其和式太极拳的武术精华,并广为传播, 还在王其和式太极拳的历史资料挖整和理论研究方面成就显著。 此外还有刘云廷、刘占英、孙连妮、王占英、张志祥、刁凤超、 张文斗、王贵群、周芒、杜春堂、李运刚、张进东、王占其、张丙戌、吴辰茂、李计勋、夏广修、杨春怀、黄广柱、王朋军、朱 占中等一批代表人物,他们也在积极授徒传艺,为弘扬王式太极 拳努力工作,王其和因肠疾不治身亡,年仅47岁,虽然他精通太极拳术,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悟性,但由于长年蛰居乡野,加之文 化太低,又缺乏文人的辅佐,教拳时只能身传口授。除留下一部 《太极拳谱》手抄本之外,未能在文字上留下只言片语。

浏览4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