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糖酵解供能系统与专项耐力
1.糖薛解供能与柔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关系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影响柔道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技、战术训练的水平,二是专项耐力水平。实验证明,随着柔道运动员等级的提高,专项耐力对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报道,高水平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67.4%的获胜者是专项耐力水平高的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大小是影响柔道运动员技、战术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柔道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主要与糖酵解供能水平密切相关。专项耐力水平高的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强。对糖酵解供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重大比赛中,80.4%的获胜者是血液酸化绝对值低的运动员,认为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是提高柔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生化基础。
原苏联希扬等曾用大负荷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训练计划,对发展高级柔道运动员专项耐力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一个月的实验性训练计划,在计划中以40%的训练量(占总训练量)进行大负荷的糖酵解供能训练,结果柔道运动员各项专项耐力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如果无氧运动负荷量比例过大则不利于一般能力指标的提高。
2.发展专项耐力的糖酵解供能训练
糖酵解是短时间(2〜3分钟内)大强度运动缺氧状况下的主要供能方式,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糖酵解供能越强。但由于糖酵解生成的产物是乳酸,乳酸是酸性很强的物质,过多生成会引起体液酸化(即pH降低)而发生酸中毒,酸中毒会引起机
体生理机能下降,抑制代谢能力,导致运动能力降低、疲劳发生。乳酸堆积越多,机体酸化程度越高,上述不利作用越明显。因此,在高强度的柔道比赛中,谁能在体内乳酸 浓度更高的环境下,仍然保持较高的运动能力,谁就有更多的取胜机会。这种在高浓度乳酸环境下保持运动能力的高低,则取决于运动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能力的大小,机体耐受乳酸能力的提高,必然使糖酵解供能能力增强,从而有利于专项耐力的提高。
乳酸耐受力训练,就是提高运动员机体耐受酸的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
(1)乳酸耐受力训练
乳酸耐受力训练,是在训练中给予运动员一定运动负荷,使运动员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处于12mmol/L的高浓度血乳酸环境中,以刺激机体产生耐受酸的适应能力的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可采用1分钟的大强度运动,如最大运动强度的90%使血乳酸达到12mmol/L水平,休息4~5分钟血乳酸有所下降,又进行下一次练习,血乳酸又升高至12mmol/L ,如此间歇练习重复约12次,经过5~6周的训练即可见效。由于乳酸耐受力训练强度较高,易造成运动员的过度训练,所以应经常通过生化指标评定,控制负荷量。在练习的休息间歇,最好采用活动性休息以加快乳酸的消除,以利于强度的保持。
近年来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越来越引起世界优秀柔道运动员的注意,因为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日趋接近,比赛越来越向打满5分钟的时限发展,很少有人能在2~3分钟内取得胜利,胜利往往取决于最后1分多钟。而这时,乳酸耐受力强的运动员,可以还有力发动进攻取得胜利。
(2)乳酸耐受力训练效果的评定
经过训练后,可以400米或800米跑成绩及血乳酸水平进行评定,若成绩提高,血乳酸浓度亦升高,表示训练效果好。若在更高的血乳酸浓度下,运动员仍保持较好的运动能力,则视为训练效果好。
(四)有氧供能系统训练与竞技能力
1.有氧代谢能力对柔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晌
柔道运动员要在4或5分钟的比赛中,保持很好的攻击能力,除需要有极高的无氧代谢能力,还需要有很好的有氧代谢能力。因为有氧代谢能力是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基础。通过有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醉活性和氧的利用率,可以提高有氧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使柔道运动员一般能力指标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专项耐力能力的提高。在比赛中,有氧代谢能力高的运动员,具有提高磷酸原的恢复速度、加速乳酸的消除、延缓血液酸化程度、推迟疲劳的到来等作用,尤其是在比赛中暂停的短暂休息时间内,更显得有氧代谢能力高对上述作用的重要性。在双方同样强度对抗时,有氧代谢能力 好的运动员,动用无氧供能时间较晚,从而能保持更好的速度耐力和爆发力的潜力,提高取胜机会。
此外,在一天多场比赛赛间休息中,有利于加速恢复,促进能源储备,提高下一场比赛的能力。
2.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乳酸阈训练
有氧训练需要确定一个适宜的训练强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有氧训练的效果。目前流行的一种能较精确的控制强度的有氧训练方法,为乳酸阈训练法。
乳酸阈训练,就是将有氧训练强度控制在血乳酸4mmol/L (或36mg% )水平上进行练习。血乳酸4mmol/L,为从有氧供能区过渡到无氧供能区的强度界限,故称为乳酸阈。乳酸阈训练是有氧训练的超负荷强度训练法,血乳酸浓度达到较高水平但又不会引起血液明显酸化,可以进行长时间练习,在练习20〜30分钟之内血乳酸也不会进一步提高。在这个强度上进行长时间练习,刺激乳酸的生成和消除速率,能有效地刺激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
3.乳酸询训练效果的评定
经过一定时期无氧阈训练后,在乳酸阈值(血乳酸4mmol/L)时,跑速提高,表示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训练效果好。这时就要以新的乳酸阈强度进行练习,以进一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三、彩喻柔鞋送劭艮竞林他力找上化因隶
柔道运动是激烈的直接对抗项目,如前所述,它是属于无氧、有氧代谢混合交替,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一)影响无氧代谢能力的因素
多种因素影响柔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1.年龄、性别和肌肉质
生长期的个体,无氧代谢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大,20岁以后达到最高水平,然后便逐渐下降,大约每10年下降6%,此变化无性别差异,就最大无氧做功而言,女子一般为同龄男子的65%左右。
去脂体重和肌肉质量也对最大无氧代谢能力产生极大影响。
2.肌肉形态及肌纤维类型
肌肉形态如肌节的排列和长度、肌纤维长度、肌肉横截面积、肌肉总量等均影响无氧代谢能力。
肌纤维类型主要指快肌纤维的比例,具有高百分率快肌纤维的肌肉,收缩时无氧功率输出值大,骨骼肌肌纤维组成比例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力量训练可使肌纤维肥大和增加力量,而力量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速度增长。
3.供能物质的含义
短时间全力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内源性高能磷酸化合物(ATP、CP)和肌糖元, 表2-4-3显示,ATP含量在运动中变化很小。研究表明,在任何方式的运动中,ATP含量都会保持在原贮量的60%~70%。肌糖元在短时间力竭运动中,其含量消耗不到一半, 惟有CP在力竭时几乎耗尽,因此提出,CP贮量是短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限力因素。但近年来核磁共振法的研究结果质疑这种情况。
表2-4-3不同时间极运动肌肉供能物质及pH的变化
代谢参数 安静时 6-10秒钟运动后 30秒钟运动后 短时间运动力竭时
ATP 5 5 3 3
CP 17 12 5 1
肌糖元 85 74 68 50
肌乳酸 2 7 22 32
pH 7.0 6.9 6.7 6.3
4.酸性代涮产物堆积
在最大无氧代谢运动中,糖酵解数秒钟即可启动,表2-4-3显示,6~10秒钟运动后,肌乳酸即明显升高,力竭时,高达32mmol/kg湿肌,此时,仅部分H+可在肌内被缓冲,急剧增加的H+使运动力竭后肌内pH从运动前7.0下降到6.3。pH下降,使钙离子与肌质网结合加强,释放进肌浆的钙离子减少,降低收缩兴奋性;pH下降引起肌原 纤维ATP酶活性下降,阻碍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肌肉收缩能力;pH下降,使糖酵解限速酶尤其是PFK活性降低,延缓甚至阻断糖酵解供能,极大地降低无氧代谢供能能力。
大量研究一致认为,在局部肌糖元贮备充足的情况下,肌细胞内H+堆积是影响无氧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表2-4-4列出了影响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诸因素以及高强度训练的作用,结果显示,多数限制因素经高强度训练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提高。
浏览2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