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附会武术的历史渊源,乃至神传仙授的种种神 话,无限夸大武术功用之风,盛极于清末。民国初期,民间 武坛依然如故。新文化运动以后,一些学者开始用新的观 念去认识、整理、研究传统武术。武术史家唐豪在这方面 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曾于1923年4月,在首次中华 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期间,组织医生对八十余高龄的查拳 名家何玉山进行了多组生理指标的测试,观察武术对人 体的锻炼效果。倡导武术比试,观察各种武技的实际技击 效果,并且通过翔实的考证,抨击那些“荒诞的、邪魔的、 神秘的种种关于武艺的谬说”。刘蔚天评述说,这些研究 的意旨在于“把前代遗留下来'武艺'上的东西合理 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无怜惜地剔除出来;扬弃了它 ——作一度新的整理和估价。更要指明的是:所谓‘武 艺'本身在人类历史进展上,目前以至将来的社会,它应 该占着怎样的位置和价值。这样明了以后,我们才能得到 一个正确的、带有科学性的实践标准,才不至蹈于盲目的 努力,从实践中可以更接近地证明了所谓‘武艺'的价值 在哪里”。当时,实事求是地考证武术的源起和发展,验证武术 的健身与技击效果。促进了武术的科学化,使唯物史观在 武术研究领域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而取得一批可 贵的学术成果。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武术论著,其中有不少具有 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创见。这些论著大致可分为: 借易理阐发拳械理法;沿承传整理传统拳械;依考据探求 武术源流;参西学普及拳术运动等四类。借易理阐发拳械理法的论著,以陈鑫著《陈氏太极拳 图说》、孙禄堂著《八卦拳学》、毓慧著《八卦转掌汇览》等 为代表作。孙禄堂氏之著述开篇《凡例》首条即云:“是编为修身 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于卦形,命名于拳术,谓之游身八 卦连环掌J指明了此书“取象”、“立体”、“命名”来源于 《易》。该书“第一章形体名称说”中,将身体各部皆“以 八卦取象命名”,乃有头为乾、腹为坤等说。此书中将八卦 掌的基本掌法,也一一比附卦形、取象命名。再一一依卦 形、易理和取象动物之形性,说明拳式的练习要求。沿承传整理传统拳械的论著颇多。当时的绝大多数 专著,皆属此类。著述最丰者,当推姜容樵。他在民国中 期前后,共编著了二十多种拳械专著。其中包括有形意 拳、八卦掌、太极拳、秘宗拳、少林拳等多种拳术套路,以 及刀、枪、剑、棍、鞭等兵械的套路练法。他还将这些流派中名手们的故事;演义成《当代武人奇侠传》(12册),以 文艺形式介绍拳派的传承和技法。这类整理传统武术的书,大多包括有该拳种(或拳械 套路)的传承关系、基本动作、功法以及套路动作图解。保 留下了前代传流的拳械技术和技法。有的书中,还增益作 者体会,编入技法歌诀,发展完善了所著武技。依考据探求武术源流的论著不多,主要出自唐豪③ 手笔,徐震④等也撰写了一些。自二十年代末起,唐豪广泛查录文献,收集民间武术 抄本,深入实地考察,不仅写出了《少林武当考》、《少林拳 术秘诀考证》、《内家拳的研究》以及关于太极拳源流和拳 谱的系列考证论著等,还出版了《中国武艺图籍考》、《行 健斋随笔》等广辑武术史料的专著。唐豪的考证论著,应 该说材料翔实,推论细卷,结论也较公允。为武坛扬弃附 会玄虚之说,提供了依据。引后继者提供了考察拳术源流 的方法和研究武史的重要材料,唐豪的开拓性研究,为现 代中国武术史学科打下了基础。参西学普及拳术运动的专著,包括两类:一类是参照 西方兵操和徒手体操教练法,将传统武术套路改编成按 口令进行教练的教本,马良编《中华新武术》、吴志青编 《查拳图说》等书,皆属此类;另一类是参照西方体育运动 的基础学科,阐述拳术的科学性和技法,徐致一著《太极 拳浅说》属此类的代表作。作者在书首明言此书“志在普 及”,“以说理为主”。书中以心理学原理解释太极拳“以心 行气、以气运身”,意识、呼吸、动作三者配合的技法;以生 理学原理解释太极拳对人体各部姿势要求的道理;以力 学原理解释太极拳发劲规律等。此书浅显易懂,既让读者看到太极拳与现代科学完全吻合,同时也引导读者借助 现代科学掌握太极拳练法。这类著作,促进了武术对西方 体育承科的借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随着 国家性质的根本变化,武术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地位、目的和作用也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从而开始了新的篇章。四十多年来,武术运动 的发展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参加武术运动的人越来 越多。新中国的武术运动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 生活,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促进了国际间的交 往,使武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业绩。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全国人民参 加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怀。1949年10 月由政务院批准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央人民 政府副主席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筹备会议上讲话 时提出:“要广泛地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体育形式。”筹备委员会主任冯文彬在这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中也指 出,“要开展武术活动”。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 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把武术提到了 新中国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1952年6月10日,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 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给新中国的 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号召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 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 育运动。1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 成立后,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并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 究会,根据t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 方针,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挖掘、整理、继承和 推广工作。为了推动武术及其它民族形式体育的发展,1953年 11月8-12日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 竞赛大会。图119。参加大会的有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 军、火车头体育协会等9个单位,汇集了汉、满、蒙、回、维 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苗、傣、朝鲜等十几个民族的选手, 其中三分之二是工人和农民。武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 容。有145名运动员做了 332个项目的表演。仅拳术一 项就有少林、罗汉、八极、猴拳、绵拳、查拳、八卦、太极、通 臂、螳螂等拳术;此外,还有刀、枪、剑、棍等武术器械,以 及对练、散手、短兵等,内容十分丰富,展现了建国初 期传统武术的最高水平,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大会期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政务院副总理贺龙在接见 记者时对武术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民间流传的 武术套路是很多的,不仅汉族有,各少数民族都有,这是 要花费力气去发掘的。譬如一座宝山,大家都说它有宝, 但到底有什么宝?有多少?不探明白是无从了解底细的。 因此,要探明情况,发掘出来,这是头一件要做的事。被挖 掘出来的东西是真宝还是假宝,又得花费力气去淘洗、整 理。要剔出其违反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 固有的健康形体。同叫一个名字的套路,由于各人的体会侧重不同,往往有不同的手、眼:身法、步。如何使它们符 合科学原理,使它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前体质的效验, 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件事。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要 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就得注意随时提高自己。做学问是 这样,学拳习艺也是这样。至于提高,不外两个方法:一是 从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一是博采他人的擅长。只有 经过刻苦认真蟀摩,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掌握好了前人 的技艺,也才能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取得更大、更多的 成效。这是第三件事。”会后,还组织了武术优秀项目赴京 表演团,到中南海怀仁堂及各部委、院校汇报表演,受到 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朱德看过表演后说:“要 珍视祖国几千年的传统。”

 

浏览3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