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传统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对显示中华民 族特有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 谊,都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国家和地方曾多次派遣武术团、队到国外表演、访问。这些出访不 仅扩大了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的外交工作做出了贡献。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武术开始真正走出国门,在“要 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方针的指引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 法,武术运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广泛开展起来。1985年8月,国际武术联合 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举行的第1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期间成立。随后在国际武 联筹委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各洲的武术组织也纷纷成立。如1985年欧洲武术 协会在意大利成立,1986年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在阿根廷成立,1987年亚洲 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1989年由扎伊尔牵头成立了非洲功夫联合会。 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自此,武术运动在世界范围 内走上了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999年6月20日,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奥委 会第109次全会上,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这表明,武 术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中的一员。2013年,马来西亚举办第12 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通过国际武术比赛形式,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

一、传统武术的类别

我国的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武 术类型。传统武术类型可按其特点或运动形式加以划分。

(一)以传统武术特点划分

我国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具体可以分为:少林拳系,

以柔克刚的武当派,以道术武器为代表的昆仑派


  1. 少林拳系


少林拳是外家拳的一种,以长拳见长。少林拳基本上都是由遁入空门 的民间武术家传授发扬而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包括龙拳、虎拳、鹤拳、豹 拳和蛇拳的“少林五拳”进行更为系统、具体的划分,少林拳系可分为小洪 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

众多的少林拳法,和少林特有的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击技法以 及少林易筋、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一样,都是少林武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

  1. 武当派


在中华传统武术中,武当武术是以柔为主,主张以柔克刚,讲究内功 心法。武当武术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武当功法不讲求进攻, 以自卫为主。武当拳的风格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见长,以慢击 快;武当拳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著名,就是在后世衍生出许多分支、且对 后世传统武术有着重大影响的太极拳。武当的主要击技特点是动作小、变化 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攻防时交叉使用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多顺势前 钻,借力反击,以快取胜。

  1. 昆仑派


昆仑派是传统武术中武器使用的集大成之派,其武术特点是使用各种小 巧精致、携带方便的兵器。在交手中这些兵器往往不易被对方发现,有出奇 制胜之效;昆仑派武术讲究的是实打实拿,目的是以击技的运动方式强身健 体、增加功力。

(二)以运动形式分类

中国传统武术可分为武术套路表演和武术散打实战。

1.套路运动

传统武术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拿、击、刺等为基本动作,并在整套练习 中融入了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传统武术 的套路运动按演练的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1 )单练

单练即个人独自练习,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运动。

拳术

中国拳术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徒手击技技术,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 展也有所不同。

拳术讲究的是力道与套路,记载于史料中的拳术内容,主要包括“手 搏” “手足” “角抵”等。从传统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这一角度来看,拳术 的历史在剑术之后。拳术的发展始于汉朝时期,在当时,为了平定匈奴之 乱,汉武帝命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远征匈奴。漠北之役,匈奴军死伤七万 余人,元气大伤,此后无力南下。中原人民想要与匈奴交战,必须首先解决 体质相对较弱和民族精神柔弱的问题,中国拳术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 和发展的。在以后的武术发展中,拳术的地位逐渐上升,发展越发迅猛,并 慢慢形成了各种拳术套路。中国拳术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形意拳、八卦拳 类;二是通背拳、翻子拳、劈挂拳类;三是地躺拳、象形拳类;四是少林 拳、太极拳、各门派的传统南拳以及查、华、花、豹、燕青戳脚等其他。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相传是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所创。它以动作整齐简 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著称,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拳术之一。形意拳以 力量训练为主,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为基本拳法。形 意拳在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体育领域,由于其动作中正不倚、打法 可刚可柔,因此,即使是体质偏弱的人也可以练习。

八极拳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拳法自成一家,并在历代 传人对其进行刻苦精研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八极拳在拳种里面占据着 相当重要的位置,武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 拳是一种短打类型的拳术,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作为主要内容的拳 术,具有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紧攻的运动特点

通背拳以其伸臂动作由背发的特殊伸臂动作著称,相传为清末时的祁 信所创。近代通背拳主要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与一般拳法比较,这种拳 法的拳或掌的手形较为丰富多样,其运动特点是出手为掌,击手成拳;腰背 发力,放长击远;甩膀抖腕,立抡成圆;大开密合,击拍响亮,发力冷弹脆快。

被视为中国武林精华之一的翻子拳,在明代被称为“八闪翻”。该拳法 以直拳为主,并十分注重腰力的使用。翻子拳的拳法理论认为,以腰力贯穿 其身法,可使两拳快似闪电,密如疾雨。翻子拳在实战中非常实用,往往使 人防不胜防;翻子拳讲究动作一气呵成,具有步疾手快、身势闪摆、翻转灵 活、双拳交替快速的运动特点。明代戚继光在其所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 要》中对翻子拳的称赞是“善之善者也”,这可谓是对拳术的最佳赞誉了。

劈挂拳古称“披挂拳”。劈挂拳于明代中期开始盛行,是一种以猛劈硬 挂为主、长击快打、兼容短手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远则长击、近则抽打,
可长可短、可收可放,吞吐含放,翻滚不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对劈挂拳的论述是:“活足朝天而其柔也。”

地躺拳又称为地功拳、八折拳,其拳术内容主要包括跌、扑、滚、翻等 摔跌技术。其运动特点是腰身灵活、跌法巧妙、顺水推舟、起伏闪避、一气 呵成*地躺拳的技巧性较强,其打斗技术除了打击法之外,多半是利用杠杆 原理,并通过高难度的动作来击倒敌人之后再予以擒拿。

少林拳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在众多拳法中拥有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 为少林武术的总称。注重击技、立足实战的少林拳建立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 基础上,其套路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而多变。动作起、落、进、 退多为直来直往少林拳的主要套路有少林五祖拳、小洪拳、大洪拳、罗汉 拳、梅花拳、七星拳、柔拳等。进退和顺,起落自然,变换灵活以及步法的 轻灵敏捷,沉实稳固,是少林拳的主要运动特点。明末清初之际,少林武术 在本寺武术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吸收、融汇、改进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最终 形成了内容渊博、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主要表现为柔和缓慢、圆活、均匀且连贯。它以拥、 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运动方法。虽 然太极拳有许多不同的派系,但为达到太极拳特色的要求,有五点必须做 到:第一,要做到平心静气,心意相通,以意识引导动作,自然平稳;第 二,要让身体保持舒适、自然的状态,打拳时如行云流水;第三,需要注意 全身上下,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整体性;第四,保证动作重心的稳定,以 由内及外的对于动作的衔接进行协调;第五,要轻松沉稳,外柔内刚。

南拳是流行于南方各地的拳种,所以又称南方拳。南拳拳种流派很多, 比较有名的有洪拳、刘拳、咏春拳、五祖拳、广东洪家的伏虎拳等。由于历 史悠久,再加上师承关系的演变和北方武术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打法,各门 派的特点各有不同,但总体的特点则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自成一体。体 现出的击技特色是: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

浏览4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