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棍术
棍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长器械项目之一。也可视为是棍、棒、杆、杵、枪的总称。我国南 方常见的有长棍、花枪、齐眉棍、短棍、二节棍;北方在此基础上增加长二节棍、杵、鞭杆、三节 棍等。基本棍法有:劈、蹦、挤、撩、缠、绕、拔、拦、拿、点、封、擦、挂、扫等。棍有单头棍的练习方法,也有双头棍的练习方法,长棍多属于双头棍,长棍一般是六尺二寸。
棍可单人练习,也可双人对练。棍术的实战比拳术实战危险性大多了,拳术胜方容易保 护败方,而棍从保护概念上增加了难度,希望练习者有自知之明。棍的力量决定避免实战比 赛为好。但棍的技法又不能失传,所以棍的实战训练应当慎重。
练棍术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活动筋骨关节,开阔视野。棍术的双人对练更是含有协调 性,是增强人体应变能力及勇气和胆量的好方法。棍术不仅适合男女老少的训练人群,而且 可研究其促进生长发育、预防偏瘫、延年益寿。
白蜡杆就是对练的好棍,硬木棍在对练中没有弹性,缓冲不了对手棍的死力,两棍阴阳 相合中一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全在手上,难用上力学技巧。枪可扎,棍也可扎,棍术的反手 是枪术“输怕头来,枪怕圆”,是棍的端头延长了杠杆力学的力点。
把棍视为是拳的延伸,这样练习棍术可以思考拳理。有人将棍盲练,专心玩味,全靠心 灵感应去训练。“棍打一大片”,看是刚劲有力。在许多场合是不符合实战的攻防的。棍与 棍实战,打一大片的棍看起来横扫有威力,但横扫中做了许多无用之功,延长了时间过程,攻 防上都造成很大错误。剖析棍的技巧:是棍和拳合,合可以散,散又可以合。棍有劈、戳、蹦、 缠、绕、拔、拦、拿、点、封、擦、扫、抡、舞花、点刺等动作。棍发劲到,封敌动静,方能四两拨千 斤。棍打棍,巧者短毒,运棍能正能反,能上能下,拳与棍的条理相同,技术相合,都有阴阳变 化,拳理能融入棍理,使棍术也其乐无穷。
例如:持棍者双方实战演练,甲(进攻),乙(防守),假设乙的身高1.8米,持2米左右的 棍,以立棍近护周身,棍稍离地面几厘米垂直应战,手持棍中段,手动一寸,即棍两端点动一 尺。手向前动一尺,即棍端点动到目标。摆动角度宜小,使用时可以身法侧摆,增加棍力,缩 小横度,增加防守能力。
假设甲左击右打图中的乙,无论是打上下不相部位,乙棍仍垂直身体稍转几寸,或手移 动几寸,乙握棍牢固、力量集中,守敌不空。甲横打一大片的棍,不仅耗费体力很大,速度不 及对方快,而且难以碰上对方身体,此时乙要稍将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进攻甲,横扫一片 的甲棍主人完了,就这么简单。可知棍是可立木承千斤,将棍术的实战动作与拳术的实战动 作贯通、练熟。可知棍术是拳术力臂的延伸,棍拳相通均要护人的中线。如图(156-2)棍 术动作要小,如金钟护体,把本人全身上下全保护到位,方为科学的棍术技法。如图(156 - 3),假设当甲用棍击打乙左方时,乙棍或身体稍向左转动就保护到位了。反之如图(156- 1),当甲用棍击打乙右方时,乙棍或身体稍向右转动就保护到位了,如果乙,防守成功的棍
第二节:向冷兵器说停
冷兵器已成为过去,100多年前中国武术的长短冷兵器还在用于军事,甚至包括暗器、 药物、水攻、火攻都可发挥军事作用。在这段时间中世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惊人的速 度发展,科学带动了军事,火器的弹药发挥了威力,而清末年间,大清国衰落,仍是封建帝制 及半殖民地的社会。使帝国主义有机可乘侵略中国,当时帝国主义、世界列强称中国人为, “东亚病夫”和“老大之邦” 。入侵到中国的洋人欺负中国人,尚武的中国人以十八般武艺报 国,吃了无科学的大亏。所以冷兵器已成为过去,十八般武艺只能成为可供观赏的一种传统 文化。
当今潜伏在武术器械之中的药物伤人和暗器,仍在武术之中,这是法制不健全的原因。 在当代中国武术可继承的好内容只有中国科学的拳术和器械的棍术(其中包括以棍术代 枪,以拳代棍)。
十八般冷兵器的分析:中国武术器械有十八般冷兵器,器械的演练是拳术中手脚的延 伸,要是真讲作为器械的物品,不用去挖掘整理也是无穷无尽的。物体由小到大,一根针、一 枝笔、一支烟、一本书、一根锯条、一双筷子、一把扫把、一壶热水、一把伞、一根鱼竿都是武术 器械,但十八般冷兵器之王就是枪,其次是棍、剑、单刀,再次的无论是长短兵器,都比上述 兵器既繁又浅,更多的是观赏而已,古代两军对阵最有威力的是枪,骑兵用的是大枪,步兵用 的是花枪,枪的基本功是:拦、拿、扎。枪练得好的人内劲和心意运在枪尖上,枪花随心变化, 好枪法用起来是不见枪尖的,让人眼花缭乱,枪在古时候可保家卫国,振荡乾坤。古枪法全 世界只有中国独有,花枪是刚柔并齐,阴阳相合的长兵器。古代好枪法的枪中王有:民族英 雄岳飞、杨家将、罗成、赵子龙等。他们是中华民族威武骄骄的英雄。中国武术的剑法也是 世界之最,武术界喜讲华山论剑,武当剑法,中国的剑是以三尺为宜。至于是2尺8寸还是 3尺2寸都是偶数。这是中国对剑的讲究,中国剑只有七寸在锋、但八面有刃。剑是短兵器 之王,自古是英雄佩剑。
十八般冷兵器中,本书只提倡练棍术一种。棍术训练,器材方便易取,而且不像刀、剑带 铁、带刃不利于演练安全,所以提出建议:今后武术科学发展应该向冷兵器说停。
第十六章:气功
“气功”一词来源于道家医学的功理,《上古天真论》指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调气、调 神、人静。《内经》认为人的生命组成有三元,即形、气、神。有形的生命活动方式是物质世 界的生命载体;神是思想灵魂的生命活动方式,灵魂是生命的主宰;气是生命的根本。这里 的“气”不是单独指人体呼吸的气体,也不是单独指没有固定形态和体积,能流动散布的物 体,而是指万物的气化活动。
道家医学认为人顺应了天地阴阳二气的自然规律,就能够健康长寿。道家涂鼎炼丹追 求长生不老,并在道家的武术训练方法上产生了气功这一健身运动。气功健身运动有丰富 的道家医学文化,所以气功可增强体质和治疗一些慢性病。
武术中“气”的概念是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认为世界万物有形者以“气”为源, 无形者以“气”为根。并指出,“天地之间气无所不在,有气则生,无气则死”。《黄帝内经》 把人对自然界的风、寒和天地之气的认识抽象的上升为哲学概念,气是无形的生命活动方 式,是生命的根本,人是依赖气而生存的。内家拳吸纳了 “气”的概念,中医有《气化论》和经 络脏气学说,这是武医相通的哲理。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入”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内家拳主张炼气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修炼过程为得到真气、正气。有了正气,以心行 气。以意领气,在技击中心意提高速度,心、意、气、力形成整齐的内劲。
气功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意念活动,人们所说的气功中有许多封建迷信,再说气功的疗 效也是有限制的,不可盲目追求,例如:道教追求“人可炼丹成仙”的养生修仙之道。千年 以来道教盼炼丹长生不老的心愿无人成功,但无以计数大同小异的养生功法,无论是强身健 体的,还是延年益寿的,也无论是防病治病的,还是病后康复及房事养生功法,都作为气功的 内容一直有人在追求。
浏览3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