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镖局的发展规模
由于商业对镖局的需求很大,镖局数量众多,规模很大,尤其是北方商业中心北京和号称“海内最富”山西。现知有据可查的镖局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区(京城历史文献较多和笔者研究能力所限是其中一个原因),其经营则辐射到全国。
1.北京镖局的发展规模
北京是清之都城,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商业最为发达的地方,是商旅货贩最大的集散地,因此也是镖局集中之地,现有镖局起源的最可信的历史文献记载就是山西人张黑五在北京开设。清初北京镖局的规模现已无从考证,但清末民初时北京仍有众多的镖局经营,并且其经营规模很大可说明镖局在清末仍很兴盛。
民国初年,对镖局来说,已是夕阳黄昏,当时,北京城及河北省大大小小还有不少镖局和大镖局设的分号。光是北京就设有十几家,但最著名的是“八大镖局”:会友、永兴、志诚、正兴、同兴、义友、光兴、源顺。李尧臣也在其《保镖生活》中说:当时北京城有八个大镖局,会友、永兴、志成、正兴、同兴、义友、光兴都在前门一带。会友镖局是最大的一家,开设在粮食店南头路西。另外还 有些跑散镖的,没有镖局这么大的规模,可是名气大的,也总有人找他们保镖。其 中最有名的,就属贯市李家,相传是彭公案中神弹子李五的后人。在我进镖局的时候,正是会友最盛的时代,在南京、上海、西安、天津各地,都有分号。镖局的规矩,和一般商号不同,都是师徒关系。那时,南北各地,师兄、师弟、师叔、师大爷,共有1000多人。常在北京柜上的,总有二三十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 京师外城尚有镖局13家,东光裕、西光裕、东三义、同和、永兴、德荣、隆泰、东元成、北元成、义顺、自成、义友、福元。
李尧臣生于1876年,病逝于1973年,18岁是进入会友镖局,1921年会友镖局解散时离开。在会友镖局待了27年,可以说其见证了会友镖局兴盛与消亡的全过程,因此其所作《保镖生活》,始终被镖局研究者视为最珍贵的资料。而从上所述,可以看出民初时,北京的镖局规模仍然很大,而且已经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
2.山西镖局的发展规模
说到镖局,就不得不提到山西,不仅因为山西人张黑五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镖局,而且其开设的目的是保护晋商,可见山西是经营镖局的理想场所。
整理有关的文献,可从中发现镖局的一些资料。山西最有名的镖局,是太谷志一堂。据卫聚贤先生在1936年在山西太谷调查,“太谷之领袖票号为志成信、协成乾,志成信为最老,协成乾系志成信之伙友分设者。志成信在外设有镖局,名曰志一堂,系送现银,有账可嵇者在道光年间,且票号在北京仍用志一堂名号。是志一堂在太谷票号中为最老。”日升昌、蔚泰厚等票号均委托志一堂在北京、沈阳、苏州等地间运送现银。志一堂镖局是志成信的前身。平遥县的王正清创办的同兴公镖局,祁县戴二闾创办的太汾镖局,文水左二把创办的昌隆镖局都是有史可查,戴隆 邦父子在河南赊家店(今社旗县)开设广胜镖局。山西榆次人安晋元在张家口开办有“三合镖局”,王福元在蒙古三岔河开办有“兴元镖局”。此外还有“志一堂”、“长胜”、“三义”、“无敌”等镖局,太谷车二、祁县戴二闾等都是有名的镖师。据说,车二的徒弟李复祯,出师后经常保镖于京津及辽宁一带。光绪三十年 (1904),李复祯带领弟子为太谷县王庄富商保镖。
3.其余地区镖局的发展规模
镖局的的兴盛,不只限于北京和山西,清高士奇所著《天禄识余》卷下《马头镖客》中说:“临清为天下水马头,南宫为旱马头,镖客所集。”临清是山东省西北部水陆交通的中心之一,领接河北和卫河、南运河流域,北魏设临清县,明代 升为临清州,古来就是重要的商旅集散码头。南宫,位于河北省南部,汉代已置南宫县,是冀北主要棉花产区之一,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陆路码头。“镖客所集”这些商埠,即在于商旅集散所需②。李尧臣也说:当时直隶(今河北)冀州的绢子镇,“非常繁荣,比县城还热闹。绢子镇上,开有很多镖局,会友镖局的南柜就在 那里”。光绪年间,营口有大小镖局23家,镖师、趟子手和脚夫共400余人。日升、福顺、金成是营口最有名的镖局,分别由沧州、山东、河南的镖师经营④。
二、镖局兴盛之佐证研究
那些散于文献中的镖局介绍,还有很多,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还会找到,现有直接表现镖局兴盛的资料虽少,但也可说明清代镖局规模状况,除此之外,更有一些与镖局相关的佐证,可从另一方面说明镖局的兴盛。
(一)北京镖局枪支管理史料之研究
武术技术是镖局之镖师的基本技能,但社会发展到道光之后,冷兵器已经不在 是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洋枪洋炮利用其超强的攻击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随之进入中国社会。洋枪的出现,迅速拉近了习武术多年的武林高手和手无搏鸡之力的柔弱之人间的拼杀实力对比,对镖局的社会而言:盗匪们使用了洋枪,实力大增,对镖局的“镖”、镖师生命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镖局之镖师使用了洋枪,无异于如虎 增翼,技击实力加洋枪,对镖局“镖”的安全性有了更多保障。因此,镖局并未视枪如洪水猛兽,而是与时俱进,在镖局所需掌握的技艺这中又增加了洋枪的学习,并配置了洋枪。
查阅史料,可找到光绪三十二年北京馆藏巡警部全宗档案,选辑出京城管理镖局枪支史料,从中可以看出镖局在光绪朝时的兴盛状况。
巡警部稽查处为将外城巡警总厅移文等移送核办事致警保司移文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稽查处为移付事。
据外城总厅遣送镖局枪枝数目清册并请变通烙印办法,奉堂批:枪枝烙印后失 去如何交司细核。等因。奉此,相应将外厅原文及枪枝清册一并移送贵司核办,并希核定后将文册移还备案可也。
须至移者,右移警保司。
计原文一件清册一本
附件一外城巡警总厅为造送各镖局枪支清册及变通烙印办法事致稽查处移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四日
外城巡警总厅为移知事。
本月初一日,准贵处移开:本处禀奉堂谕,饬查各镖局枪枝数目,造送清册,以便盖用火印,咨明崇文门税局查验放行。等情。当经本厅饬查去后。
兹据各镖局东、伙先后来厅具禀声称:镶局枪枝专为护送客商货物之用,通共各局计一百三十四杆。惟在途备用者多,在局存储者少,若俟将枪枝传齐送部,必须暂停行走。且汇齐之后由厅送部烙印既毕,由部发厅,往返必致需时,通行恐有未便。等语。本厅查各该镖局所禀,亦属实在情形,兹拟略为变通办理。先由本厅造具枪枝数目清册存部备查,其烙印之法拟请部将火印发交本厅再存,俟各镖局枪枝到京之时,随时送厅烙印,编列号数,随印随记,其未经列册之枪枝概不准送请烙印。一俟印毕后,即将火印送部缴销,以示限制而恤商情。
除将各镖局枪枝数目清册造送外,相应移复贵处查照酌核见复可也。
须至移者,右移稽查处。
计枪枝清册一本
附件二各镖局枪支清册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四日 谨将镖局枪支开列于后。计开:
东光裕镖局:马拐子枪六杆、十三出枪二杆、十七出枪二杆、直五匣枪一杆、后门炮枪19 一杆。共十二杆。
西光裕镖局:马拐子枪三杆、步拐枪一杆、七籽梅枪一杆、十三出枪二杆、天门炮枪一杆、直五匣枪一杆。共九杆。
东三义镖局:直五匣枪一杆、斜五匣枪二杆、拐子枪一杆、大七出枪二杆。共六杆。
同和镖局:十七出枪一杆、七籽梅枪一杆、慢里下枪一杆、马毛司枪一杆、马拐子枪四杆。共八杆。
永兴镶局:斜无烟炮枪五杆、直无烟炮枪一杆、九子十成枪四杆、十三响枪三杆,歪把毛斯枪一杆、大六出枪二杆。共十六杆。
得荣镖局:五眼枪二杆、毛丝枪二杆、门连灯枪一杆。共五杆。
隆泰镶局:五眼枪二杆、十三出枪五杆、毛丝枪五杆、开丝枪二杆。共十四杆。
东元成镖局:十三出枪四杆、铁板开丝枪五杆、木板开丝枪二杆、十响毛丝枪一杆、套筒五眼枪二杆。共十四杆。
北元成镖局:五眼枪四杆、十出枪三杆、毛丝枪三杆、开丝枪三杆、六响毛丝枪二杆。共十五杆。
义顺镖局:五眼枪一杆、十八出枪一杆、毛丝枪三杆、大十出枪一杆、七星抢一杆。共七杆。
自成镖局:斜五牌枪二杆、六出枪三杆、十成枪一杆、毛丝枪二杆。共八杆。
义友镖局:金口毛丝枪二杆、大八响枪四杆、十三响枪一杆、开丝枪三杆。共十杆。
福元镖局:斜五眼枪三杆、正五眼枪二杆、十三出枪一杆、毛丝枪二杆、小六轮子枪二杆。共十杆。
共计一百三十四杆。
巡警部为自置火印烙印镶局枪支事致外城巡警总厅批文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