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洛图与气功武术
《列仙传》日:“容成公(黄帝的大臣)者,能善补养导之事,取 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养生气者也。发白复黑,齿落复生”、 “冷寿光、唐虞、鲁女生三人者,皆与华佗同时,寿光年百五十六 岁,行容成御妇人法,常屈颈妈息,鬓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 时。”它记录了 5600年前的黄帝大臣容成等人以河洛图为原理的 修炼方法。
《黄帝内经》是在2500多年前的古人将5000年前医疗气功 经验编辑汇集成经典。《史记》云:“百家盲黄帝,其文皆不雅训,荐 绅先生难言之。”说明在古代也有很多人对气功不甚了解。
《论衡》王充云:“素女对黄帝陈五女(气功行气)之法”,可知 黄帝也是气功的研究者,闻道不分男女,不耻下问。也说明在远古 时代不但有气功获得长寿方法,而且还有性科学研究,通过气功 改善生理机能。
三国时期的曹植《桂之树行》记录了气功修炼地点、人物、方 法。“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47 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骄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 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平陵东》:“阊阖开,开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乘飞龙,与仙 期,东上蓬莱采灵芝。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
《苦思行》:“绿萝缘玉树,光耀灿相辉。下有俩真人,举翅翻高 飞。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郁郁西岳巅,石室青青与天连。中有耄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盘石篇》记录了功理、功法。“呼吸乔船棚”。
《飞龙篇》记录了功理、功法、功效。“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 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升天行》记录了气功发源地。“乘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五游泳》记录了气功修炼的意义。”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 疆。”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延陵君修养大略》曰:“以其功则气 化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 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就其 源流在6000年前的导引术。
《易经》中的养生技击的秘法经历数千年的转辗,形成武术的 内在运动秘法,古代的修行者将道家的导引气功与古代战争中的 技法结合形成了各种流派,这些流派在深山大川中、平原尘海中 流传着。
历史上武林高人,如三国的武圣人关羽,鸿门宴上“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的项庄,春秋时期因剑法驰名的越女,战国末期刺杀秦 始皇的荆轲等无不受益于道家的科学理论。军事家、武术家、《孙 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更是把河洛图的原理运用到实战当中。八卦 阵则是其代表作之一,八卦掌、太极拳等则是个体化了的军事武 48术。
在远古时期,一些武林高人为了修行或避乱把武术带到名山 大川,荒山、僻野之中,这样在一些常人无法生活的险峻之地保留 着古代的武术,如湖北的武当山、河南的嵩山、四川的峨嵋山、安 徽的九华山、黄山,辽宁的千山、黑龙江的长白山等。
近两千年来,由于道教、佛教的兴起,在名山之中又出现宗教 圣地,武术修行者又把传统武术融入宗教的生活之中,这又使宗教 圣地的武术更加充满神秘色彩。在近数百年中,武林界形成了北尊 少林、南尊武当的局面。到了现代,各种武术流派如雨后春笋。
注:传统武术流派虽多,总体可分为内外两大家:
外家拳:传统武术与佛教的禅学相融合,以刚猛威震武林,唐 王李世民曾经派遣少林武僧出征抗倭,此事立碑记录。明末清初 《少林易筋洗88经》问世,近代文学艺术更加推动了少林拳的传播 与发展。
内家拳:传统武术与道教的精修结合形成内家拳,武当山高 道张三丰以河洛图的原理开创了内家拳学,以柔克刚,名振遐 迩。皇帝闻其超人之能派人寻访,多次不遇,为此在湖北武当山立 碑记录了三丰其人其事。
明代黄梨州《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有所谓内家者…… 盖起源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忽之,道梗不得 进,夜蒙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明朝黄百家的 《内家拳法》“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即精少林,复从而翻 之,是名内家……”
内家拳是以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特征的一种高级修 行方式。近代南京国术馆为了教学方便开始划分武当派、少林派。
第四节河洛图与宗教
在距今6000 ~ 10000年前的甲骨文中有大量数术符号,说明 河洛图悠久的历史,宗教出现后吸收了它的精华。佛教绘画艺术 将洛图中的天象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见图B12、B13。
道家的阴阳鱼图案与佛教的吉祥图案是一个图案的变形,八 卦图案与佛教的说法图中的天象图案也是来自于一个图案的变 形,即洛图的演变而形成的,都是表达由天地宇宙的河图与洛图 演变而来的。
敦煌壁画等近代发现的佛教艺术中有关天体的图案在汉以 前就出现,大量的汉代铜镜图案已经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当 然也有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图,如大肚弥勒佛图等,有其独特 之处。
佛家、道教.儒家都吸收了河洛图理论。对照道家八卦图,佛 家法轮图,民间的吉祥图和敦煌绘画艺术的佛教说法图,会发现 这些图同出一辙,都是河洛图的变形图。
佛教经过中国文化的再创造、加工、熏陶,融入中国古代的文 化精华。在佛教的曼荼罗及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绘画中的观音说 法图中,巧妙地运用了河洛图的宇宙构思。
道教将古代对传统祭祀活动演变成道教的仪规,保持了远古 时代的风俗文化,也吸收了河洛图等哲学原理,因此河洛图、八卦 图、太极图在道教中流传下来。道教与佛教的弟子们在深山僻野 之中与世无争地研究宇宙生命的奥秘。道教《道藏》、佛教《大藏 经》传承了古代气功养生方法的理论,因此有“仙人”等超常的生 命现密,这就使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经久不衰。
施家哲学把一切变化归结为阴阳转换,而阴阳本质又为气, 一气中涵有金、木、水、火、土。生命为木类,最终归于黄土,故道家 认为死亡是必然的,故致力于长寿的修行,因而产生超脱的生死 观,但绝不苟且偷生,为了道义与真理视死如归。古代如此,近代 也屡见不鲜,抗日战争时期,崂山100名道士为了保护一名地下 党员,面对日军枪口,坚贞不屈,最后全部被杀害就是典型一例。
道教圣地武当山道总徐本善(I860~ 1932)为了保护庙资不 惧危险而被均州土匪暗杀。
安徽九华山修行的董海川(1797. 10. 13生)于1860年左右于 天津旭街严惩胡作非为的日本武士「惹下滔天大祸”后隐居肃王 府,光绪八年(1882. 10. 25)不忍山河被外敌蹂蹒以内气之法自杀 殉国,这是武术秘史中董海川仙逝的真情,董海川被埋葬在北京 郊外,1980年迁入万安公墓,墓碑记录了他的遗嘱“海福寿山永, 强毅定国基,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工
儒教虽然不是纯宗教,确也对精神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儒教可以从孔子对《易经》解释中找到源流:
乾:天行健,母子以自强不息0
坤:地势坤,份子以说筑厚0
电:云富,电缗子以经花。
就:山下出泉,家,叁子也集行方竟。
» 云上于天,» ,君子以饮食宴乐。
论:天后水建行,松,君子以作保健
:地中现水,师,君子以容艮宣众。
比:地上加水,比,光主以及万 ,亲陕。
小事:风行天上,小* •重子以疑文。
双:上天子以上下,火。
泰:天地交秦,后以财成天地之填,天地之亶,以左右
否:天地不交,香,君子以没爬邃雄,不可臬以稳。
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美族耕物。
大有:火在天上,大方,着子以通愿扬善.颠天体命。
谦:地中方山,像,君子以哀势益寡,稼物不施。
儒教崇尚仁、义、理、智、信。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代表了儒家哲 学思想的表现之一。儒家致力于修、齐、治、平,由于历代统治者只 吸取适合维护政权的部分,使儒家学术精神被曲解成三纲五常。
浏览4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