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少林功夫”就曾率先展 开了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2006年,国务院公布 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 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入选» 2008年,峨眉武术、红拳、八卦掌、 形意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月山八极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五祖拳、 查拳、螳螂拳、莅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大项,积极开展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武术文化瑰宝的整体传承,是对中国和世界文 化遗产的贡献。
三、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容
(一) 武术的文化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把“文 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类别,并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 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由此可以 看出,文化空间是指有价值的文化空间或时间,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民 间文化活动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这些活动是有规律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活动。
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空间。例如,少林功夫 作为武术的代表项目之一,其拳术套路与功法,1500多年的历史,以及嵩山 少林寺这一特定的佛教文化环境与僧人习武,就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注重整体性,对文化空间进行整体传承与保护,比仅仅对技术进行保 护更加全面,更加特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与实际。这也是文化空间概念提 出的意义。
(二) 武术各拳种 '
中国武术的理论与技术是以各拳种方式传承的。各拳种基本上具备了 “击 有其术,舞有其套”的特点。各拳种除了有大量的徒手单人套路和器械套路外, 还有拳或器械的对练套路、功法、散招等。不少拳种还以歌诀的方式保留了拳 种的理论。武术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拳种丰富、流派众多.1979 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1983年至1986年, 在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体委武术挖掘组的积极 参与下,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开展了我国武 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初步查明流传 各地“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的拳种129种。1991年6月出版的《中 国武术拳械录》就是从129种拳种中选择出71拳种。其中包括少林拳、心意 六合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通臂拳
武术是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少林功夫”就曾率先展 开了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2006年,国务院公布 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 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入选» 2008年,峨眉武术、红拳、八卦掌、 形意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月山八极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五祖拳、 查拳、螳螂拳、莅家拳、岳家拳、蔡李佛拳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武术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大项,积极开展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武术文化瑰宝的整体传承,是对中国和世界文 化遗产的贡献。
三、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容
(一) 武术的文化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把“文 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类别,并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 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由此可以 看出,文化空间是指有价值的文化空间或时间,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民 间文化活动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这些活动是有规律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活动。
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空间。例如,少林功夫 作为武术的代表项目之一,其拳术套路与功法,1500多年的历史,以及嵩山 少林寺这一特定的佛教文化环境与僧人习武,就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注重整体性,对文化空间进行整体传承与保护,比仅仅对技术进行保 护更加全面,更加特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与实际。这也是文化空间概念提 出的意义。
(二) 武术各拳种 '
中国武术的理论与技术是以各拳种方式传承的。各拳种基本上具备了 “击 有其术,舞有其套”的特点。各拳种除了有大量的徒手单人套路和器械套路外, 还有拳或器械的对练套路、功法、散招等。不少拳种还以歌诀的方式保留了拳 种的理论。武术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拳种丰富、流派众多.1979 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1983年至1986年, 在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体委武术挖掘组的积极 参与下,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开展了我国武 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初步查明流传 各地“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的拳种129种。1991年6月出版的《中 国武术拳械录》就是从129种拳种中选择出71拳种。其中包括少林拳、心意 六合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通臂拳
件、道德水平上都适合继承本门的拳术,加之精心培养,反复磨炼,必然使该 拳种向精、深方向发展。不同的徒弟由于不同特长和不同的理解,就会形成该 拳种的不同派别。这种情况在中国的民间武术中比比皆是。据调查,山西省新 绛县的和氏太极拳就有七八个派别。师徒传承的重要特点是纵向传播。这种传 播方式会使武术项目在保证自身特点的情况下,逐渐增殖,使单项拳种向纵深 化发展,既保障了武术技艺的特点和风格,又使武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 征。于是,出现了刚劲凶猛的少林拳和柔绕弹抖的太极拳,千姿百态,丰富多 彩。拳种的多元化是武术博大精深的生命力所在。在古代社会,许多民间武术 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甘愿忍受贫穷和寂寞,为了本门拳种的代代传承默默奉献 着自己,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在当代社会,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仍然具有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师徒传承是武术传播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传统武术 中不仅是历史、现在,而且还是很长时间的将来。
师徒传承可以保障武术技艺的多元化风格。于是,武术技艺呈现千姿百 态,丰富多彩的景象。在古代社会,许多武术传习者,为了传承武术,默默忍 受贫穷和寂寞,无私奉献。当今社会,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这种方式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
浏览2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