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要论(交手法)
当与人相搏时,必须像以巨炮摧毁很薄的墙壁一样的气势,勇跃直入,手出之时为散而不整(是为散手),挨着人了才成拳(为聚而不散)。发手以得人为标准,不露形状为要领。
将要交手,须以气为先导,周身上、中、下,三节要一气贯注,手、身、足要按照规矩标准去做,既不盲目地望空起,也不随便地向空而落。
歌日:
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逞刚强,云闭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
步距尺寸要把定,身手不离方为上,发招不中可重用,解开其意神通广。
若是遇到变化很大,情况难以预料的时候,需要镇定,不可盲目,不能慌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娴熟的技巧,去争取主动,混淆对方的视觉以扰乱其目的,对抗的胜负,是要看手身是否配合得恰当,远近距离是否判断得准确,进退是否得法,一旦失误是否能补救及时,这就是其中的意义,能够顺心自如地掌握,就有胜利的可能了。
既已交手,其中的精明灵巧一切变化,全在于机动灵活。能进能退,能柔能刚,能攻能守,能打能防,动静互变,阴阳难测。以静待动有其法,以动处静亦有法,审察来势去势之机会,思忖敌人之优劣,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应为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两边提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出手要取胜,四梢要齐整,不胜也有骇士心。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计谋施运,明暗难辨,艺精心勇称上策。拳以心发,力以身催,手以心来把握,心以手来引导,进身进步,一步一捶,一处动,周身都动,一伸浑身皆伸,既伸就要伸得进,把握就要把握得准,不管是提打、按打、挑打、斩打、肘肩头打、进步退步打,拗步顺步打,以及前后、左右、上下,各种打法,都需要一气贯注,相顺相随。当出手时,需站中门,这也就是巧法。骨关节要相互对应,不 对应就无力,手把要灵活,不灵则生变化,发手要快,不快就迟误, 举手要活泼,不活也就不会快,打手气要跟,气不跟则不济事。存心要毒,不毒则就不准,存心要精明,不精则受愚。外静内敛,机要熟 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稳静似书生,发动如雷霆,脚踢头冲,拳把膊作,窄身进步,长身而起,手脚东指须防西,前虚后实,诡计胜不胜数。灵机需要自己揣度,力大打力小,手快打 手慢,自然道理。远不发手打,两手要护心,左来左迎,右来右迎, 此为捷取之法。远了就上手,近了便加肘,如是贴了身,则用肩膀头。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相靠触肌肤,臀胯莫迟疑。距离远近要知道,对方的势法要看清,采取进击只在一闪念间,即使有意,不可表露出任何形状。心要整,目聚精,手脚齐到才可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还是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又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尺寸间。身动时,如墙崩倒;脚落时,如树生根。身如一条蛇,首尾须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操演时,前面无人似有人;交手时,前面有人似无人。起前手,后手紧催;起前脚,后脚紧跟。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周身一气贯注。胆战心惊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必不能为主。千种打法,何以为绝,是快为其巧;万般方法,何以为尽,是活为其妙。总之,要以心为主宰,统率五行,运动阴阳二气归于一,时时操练,朝夕莫误,初时盘打而勉强,功用日久而自然,这些就是再正确不过的道理了。
小结
气功暂且论述至此,虽不精确尽致,但也还是能让人们有所认识,人体进行过锻炼,它的能力表现是有所超常的。用现代医学观点对其衡量,也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呼吸通畅,血液循环功能加强,消化、吸收良好,分泌、排泄正常,特别是神经中枢得到了调解,使得周身机能健康、旺盛,是药物作用不能比拟的。
只有整体素质的健康,才可产生自身免疫功能,抵御和防止疾病,试看社会上历次的疫症流行,只有身体素质强健,才可免于传染,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发生,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控制,只有通过身体锻炼,增加素质功能才是根本预防措施,此非卑人妄言也。聪慧之士选择的是自我强健,纯粹依赖药物和其他,不注意身体锻炼,也只能说是认识中尚有欠佳之处。全民健身,国家的号召、指令,身体锻炼,百益无害。
锻炼、健康、长寿、幸福,至诚之理,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生命的存在就是幸福。当然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贤哲之士,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他们的生命价值是高尚的、幸福的。但就我们一般常人来讲,生命的存在会给周围的一些生命带来欢乐、安慰和鼓励,这些何尝不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呢!
浑元一气养生拳名称歌诀:
浑元起势当为先,阴阳两手须转换;
左右飘然如摆柳,怀中抱月心坦然;
手臂平直两极探,龙潜海底浪花翻;
坐盘观音把佛念,力士伏虎把头按;
挣脱锁铐添力气,桩步提地又举天;
左手左掠聚手炮,右手右掠撩阴拳;
上步探脚须响亮,落脚弓步贯耳拳;
弓步左转楔糠捶,双手十字向右转;
左倒三步回环手,反身一掌梭子穿;
身一稍懈双挤按,又一抱月转右边;
双手平伸挥两极,右转楔撅势法仙;
向前三上游龙步, 左拳右拳互换打, 左起飞脚天踢破, 左弓双推十字手, 反身一推穿心掌, 扑步掠手像捞沙, 炮打耳门龙摆尾, 挤按抱腿左右踹, 浑元收势心稳静, 两仪养生拳一路, 桩步斜行似单鞭上步左掠撩右拳 双脚一震窝地拳向右倒步手回环 懈身沉胯双手按右手一举火烧天 转身桩步磨腰拳 震脚舞花是坐山修身祛病坚持练 君家莫要等闲看武术部分
众所周知,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其真正起源不可追溯,总之,它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古老、最根本的一部分。人类进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发明创造了文字,各种事物发展的经历过程和验证结果,都用文字记述了下来,形成了各种思想派系,学说理论也渐趋完备。武术也依附着唯物科学的观点学说,升华到独具自我风貌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境界,日渐形成与社会、国家、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武术文化。
什么是文化呢?笔者愚见,就是指某一事物的发生与发展,对社会进步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有深刻的意义、广泛的影响。那么它也就必须是有历史根源、社会作用和表现,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详细的文字论述,才可说是文化。文化又是人们能够接受认识的、心理向往的、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一种观念。大多的文化象征有其历史时期性、人物特殊性,只有武术这一文化理念,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恒的保持;它的基础深厚,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因此说,武术是历史,是文化,是人类发展的保障动力,是为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行为之智慧结晶,是一种意识境界,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区别也仅是在技术程度方面有所差异一
那么一种文化的形成,必须是先由人们的意识概念和认识观念的 发展结果来决定的一种行为举动所谓的概念,就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不同时期和阶段,并且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表现,让人们有了认识和了解,又能够掌握运用,通过交流、探讨方式又能促使其更好地发展观念,就是人们对事物认识了解后所持有的态度。
武术这一事物,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从它经历的不同时期来认识它,客观地去看待它。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它的名称、内容,以及社会影响是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的在没有文字以前,是不可能有武术这一名词出现的,根据考古推测,原始人类的手脚功能是敌不过猛兽的锋牙利爪的,为了求得生存,也只能加强攀援与奔跑的能力,有时也只得依靠森林(如有巢氏)。随着人类的进化,模仿一些飞禽猛兽的动作,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继而发明了简单的石器工具,当作斗争的武器,出现了雏形的武术(仅限于手打、脚踢、投掷、砍砸)。
部落群体的形成是人类向文明发展的过渡,国家的建立,阶级的出现,军事战斗技能成为镇压与反抗的必需手段,促使了武术的大发展,成了政治层次的高等文化(学就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直至封建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术文化体系由于地域和风格特点的不同,又有派系的区别。
总之,武术的发生是人类求生存的自然反映,这一观点是无疑的,就现今对其他动物的观察、分析,它们的意识是决不可能形成认识的,但是它们也为了自身之利的偶尔争斗,也就是自然的能力反映。人的进化,对自然能力反映有了认识,懂得了能力功能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期望和着意于它的提高,原始的生产方式是采集与狩猎,人的自然反映能力,也自然地要运用于其中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和战斗促使武术技能的提高与发展,武术的作用性质和表现形式由原来的原始性改变成了意识性,成为了专门的格杀和技术标准设定的训练模式。
现代化武器的运用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武术已失去直接的战斗作用,但是它的社会作用仍然在不断地加强,因为它是人体能力和智 力提高的特殊辅助手段,武术发展到当前的蓬勃形势,是人们已经又用新的多角度的认识观来看待它了。它的内涵与表现也将要以更新更 高的程度作标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意味着必然的进步与发展,停滞了就意味着将要被淘汰与灭绝。武术自有史以来,在各个历史阶段中都是以其社会现实作用而存在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有当前意义,并蕴含着未来意义。决定武术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多方面的功能,即提高了人体自身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使人们能适应多种客观环境;长期的刻苦训练,培养了人的坚忍不拔性格;树立起坚定不移的意志,激发奋进情绪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它的内容始终具有攻击和防守意识。
武术技能和伦理道德修养融为一体,就是伟大和正义的象征。
浏览3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