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击:陈氏太极拳练到懂劲和四阴六阳阶段后,技击水平达到 艺术化和神奇境界。闪战惊弹、引进落空、听劲化劲、迭法神用,沾、 粘、连、随,不丢、不顶,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浑身无处不拳。

练缠丝劲这是陈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练太极拳,走架推手练 气练劲,就是练缠丝劲。缠丝劲要求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 转,内气发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旋腰转脊,布于全身。上行旋腕转膀,下行旋踝转膝,动作弧行,圆活连贯,一气呵成。进而内外 相合,一动无有不动。这不但为技击提供了重要条件,而且对健身非常 有利,它对内脏器官起到了按摩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大脑的功能,使全 身受到益处。

练纯熟之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练越小,甚至达到有圈不见圈的境 界。这种螺旋缠丝劲犹如子弹通过枪膛中的来福线(亦称来复线),是 很有穿透力的。缠丝劲外用开式多样,可为搠、捋、挤、按、按、拗、 肘、靠、沾、粘、连、随、弹、抖、寸、空等劲。顺逆缠丝劲贯彻于各 种刚柔、快慢、开合、升沉动作之中,体现于身体各个部位之上。动作 再快,蹿蹦跳跃动作再多,也不能失去螺旋劲。打拳如旋风、旋涡、飞 轮、滚动在地上的球体,出劲如飞旋前进的子弹。合则以螺旋为形式, 发挥胸腰的向心力,气聚丹田;开则以螺旋为形式,发挥丹田气的离心 力,气贯四梢。陈氏太极拳之缠丝劲因陈发科而为社会所熟知。陈发科 从1929年至1957年长期在北京传拳,罕逢敌手,为人敬重。时人杨季子 有诗云:“都门太极旧称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 劲势特刚强。”

顺逆缠丝:陈氏太极拳缠丝劲按性能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缠丝,即 顺缠丝和逆缠丝。小指领劲,大指合,向掌心一方旋转,为顺缠;大指领劲,小指合,向小指一方旋转,为逆缠(《太极拳全书》中与此说相 中国 反,今采陈照奎说)。手顺缠多数为捋劲,逆缠多数为搠劲。陈氏太极功 一切动作一个圆包含着二种劲别变化。腿以膝盖旋转方向为标准划分顺夫逆,膝盖由裆内侧往前转外向下斜缠,或由裆外侧往后转内向上斜缠为 顺缠;膝盖由裆外侧往前转内向上斜缠,或由裆内侧往后转外向下斜缠 为逆缠。

缠丝类别:在顺逆两个基本缠丝之下,因方位不同和变换各异,又分出五对不同的方位缠丝:左右缠丝、上下缠丝、里外缠丝、大小缠 丝、进退缠丝。练拳时感到动作不得势或不得劲处,就可用缠丝来检查 以求得顺遂,纠正姿势。缠丝劲练习时,有左单云手、右单云手、双云 手、左右后捋翻手缠、握拳左右缠、双手缠、进步双手缠、侧身进步双 手缠、退步左右缠、左开步缠、右开步缠等10多种练习方法。

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推手技术术语。语出《拳经》:“察四两拨 千斤,显非力胜。”即用巧力,是以巧破千斤,而不是用拙力,你来 力,我去力,互相顶控,形成“顶牛”之势。太极拳枝法要求以小力胜 大力,以弱胜强,力从人借,这是符合力学原理的。四两拨千斤常用方 法:①用叠加力,即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及时加少量力,即能使对方 重心不稳而跌出,这是借人之力最常用的方法。②用惯性力,物体有保 持自身静止或运动的特征,力学上叫惯性。比如人们在行驶的汽车里, 是在与汽车同时向前运动,当汽车急刹车,人就会向前倾斜或跌倒。用 力推击对方时,对方如用力抵抗,我立即松手撤力(术语叫空劲),对 方身体受惯性支配,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向前失去平衡,此时若再轻轻一 拨,对方跌出更甚。③用旋转力,比如当对方以右手击我左肩时,我的 左肩应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转腰不动步避让,对方未受阻而继续前进, 引动其身体,此时我立即以右手击其左肩,无须用很大的力,就能使对 方身体旋转成为不稳状态。将自身练成气球体,随时掌握屈伸的螺旋缠 丝劲,遇来力随化随发,或者乘对方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一刹那,运用 “四两”之力,即可使对方失去重心而顷跌。

 

第四章太极拳文化内涵

第一节太极拳文化内涵

运动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动作的协调是靠中枢神经来 统一指挥的,武术的功能不外乎攻击、防守、健身。练习武术是通过人 的身体运动实现的,演练者只要进行适度的身体运动就能够增进健康, 即使是在以武术作为技击手段的古代,人们也没有忽略它的健身价值。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篇》中说,凡兵平时所用器械,轻 重分量当重于交锋所用之器。重则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不 为器所败矣,是谓练手之力。凡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 不气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轻便,是练 足之力。凡平时习战,人必重甲,荷以重物。勉强加之,庶临战身轻, 进退自速,是谓练身之力。戚继光练兵是为了 “临阵”、“临敌”,

“临战”而练“手之力”、“足之力”、“身之力”,但通过训练可以 健身,健身可利于实战则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陈王廷在造拳 的过程中将武术和中国养生导引之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增强了太极中 拳的健身价值。所以,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轻柔缓慢的运动方式受到海内国功 外人们的青睐。它松静自然、气沉丹田,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对心血夫管、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性情,缓 解压力等,在任何时代对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尤其在近年普及得很快,绝非偶然现 象,而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感到健康的重要,认识到健康是今 天社会上价值最高的需要。许多人选择练习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轻松柔 和、平稳舒展、先后贯穿、密切衔接、连贯均匀、绵绵不断、以腰为 轴、圆活自然、上下相连、协调完整,练后自觉全身轻松、精神愉快, 有着很强的强身祛病功能。

太极拳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有套路练习形式,还有对抗练习形 式;套路练习中不仅有拳术,还有多种器械;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对练,并且还有多种衍生流派。这些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各有其运动特 点,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并相互补充,可以全面促进人的 身体素质的提高。太极拳锻炼对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 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作用,不同的人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爱好 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套路进行锻炼,以达到更好的增强体质 的目的。

强身健体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一般分八大系统(也有说十大系 统),即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 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等。而练太极拳,对这些系统都有调节 作用,有病祛病,无病健体。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第一,练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人体是以骨骼 为杠杆,关节为支点,依靠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各种活动。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活动减少,肌肉力量减弱,骨质变得 疏松,容易造成骨折、骨裂,关节软骨多发生纤维样变或钙化,关节凝 结不活,从而易发生各种骨关节病变。尤其是知识分子、学生、常年伏 案人员,颈项韧带及周围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慢性劳损,颈 椎病发病率很高。演练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极拳是一种 内外结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因此,可使全身各部肌肉、关节都得到锻炼。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的运动 量通过架势的高低可以调整,属中运动量,不至于对人体造成损伤,却 又能达到人体所需。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国道家的养生观,特 别强调练下丹田,就是腰及小腹部位。中医尤其强调膝关节,把它称作 “筋之府”,大脑称“神之府”,下丹田称“精之府”。练低架太极拳能够使腿部肌肉发达,腿部的肌肉和血管丰满,就增强了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就像在下肢增加好多个加力泵。因此这套拳对运动系统有较 大的促进作用。脊柱是人体整个躯体的支柱,是人的中枢所在。打太极 拳要求上身中正,身法中正,强调脊骨对拉拔长的作用。现在很多人患 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腰椎骨质增生,都是平时立不正、坐不正、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腰椎都会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 问题。因为经常虚领顶劲、裆部下沉、气沉丹田,要求命门往下撑,所 以从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浏览3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