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十九岁出家于山东 昆嵛山,至二十岁赴山东宁海全真庵听王重阳真人讲道,重阳爱而收为徒。后 元世祖慕邱真人之道,封为“混元大宗师”,因真人曾修道龙门山,即以山名 派,命传龙门派并御赐该派百代字辈之称。往后代代相传,所以龙门派之名, 乃属皇封(见《道藏源流考》)。据《阳曲县志》载:“甲申,先生避地龙池,师事焉。道家龙门派,以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等四十字为号(按:四十字为误, 当以百代字辈为准),常、守已有人,真字虚一座,故属先生。”说明傅山正式 入道,为道家龙门派第六代弟子。信道、好道和入道是两回事。古代道家入道 很严格,道教对于求道者,必须有师傅传授秘道,所谓“道贵师承”也。故受 师承时,必须誓戒、拜三师(度师、保举师、监度师),然后传与度世之法, 谓之传度。誓戒也叫传戒,入道之初,必先受持五戒,而学道者,则须恪守九 真妙戒,谓之受戒。九真妙戒者,为初、念、持、守、保、成、悟、得、登, 即敬让,孝养父母;克勤,忠于国王;不杀生,慈救众生;不邪淫,正身处 物;不偷盗,推义损己;不嗔,凶怒凌人;不诈骗,谄贼害义;不骄,傲忽至 真;不二,奉戒专一。道家以一戒违真,二戒杀生,三戒偷盗,四戒邪淫、五 戒妄语,称为五戒。另外还必须精读黄帝之(阴符经》、老子之《道德经》、太 上之《黄庭经)、庄子之《南华经)、关尹子之(文始经)。尤以《道德经)为 道家宗奉之思想中心,必修之经典。除此之外,道教主要修养为:积功累德, 布善行仁,以安己利人;习静服气,修性摄生,以长寿传人;习研济世神方, 驱魔之术,以济人度鬼;推研五行术数,占卜星相,以趋吉避凶。这些都对傅 山有一定的影响。据(霜红龛集》一二三五页《傅青主先生年谱》记载,崇祯 三年(1630),傅山二十五岁,应乡试,“乡试闱撒有怀卷自缢于有奎光楼者, 傅山作诗吊之,感慨时局纷浊,才士不遇”,“以文章从龙池先生游”。崇祯五 年(1632)傅山妻张氏卒,誓不复娶。崇祯八年(1635),傅山亲见还阳真人 表演卸骨术,“师兀一足脚脱胫骨出,师静处用功,竟能肉下包骨”。十三年 后,即顺治五年(1684),傅山在《书扇贻还阳道师》一诗序中,还提及此事, 大加赞赏。崇祯九年(1636),傅山时年三十一岁,受知于袁继咸,“见道人 艺,以为是子忠孝人,置第一,延于三立书院。时晋国士三百余人,以道人为 祭酒(凡同列中以齿德相推者,为祭酒。又官名,汉有博士祭酒,最著为国子 监祭酒,至清末始废),而道人读方外书如故”。崇祯十年(1637),袁继咸任 武昌道,约傅山去游玩,当时傅山正服柏叶(松杉科植物,药用其干燥树叶。 为常绿乔木,树冠圆锥状,树皮薄,红褐色,小枝极细,叶鳞片状。灰绿色, 将其枝叶用火微烤即变绿,表面有亮晶的松油溢出,并发出柏叶之特殊香气。 有凉血、止血、清血的作用,治吐血、崩带、便血、血痢、风湿诸痹等症。据 《道藏•珠囊》卷三“服食品”记载:“女官肖贞,东海丹徒人也。少离家入遣 山学道,唯饵柏叶也。”),不便出游。崇祯十五年(1643)秋,傅山三十七岁, 应乡试(科举之制,每隔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简放考官,试以四书文, 试帖诗,五经文、策问,谓之乡试。中试者为举人。)不中,遂服黄冠衲头 (谓道士也。(太清玉册》解:古之衣冠,皆黄帝之衣冠,历代虽有变异,独 道士尚存,故称道士曰黄冠。《新唐书•方技传》载:李淳风父播,仕隋高唐 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衲,原解僧衣,谓百衲衣,称僧为衲,也有称道 士为贫衲)。据戴廷械《石道人别传》记载,乡试之前,傅山做了个梦,梦见 上帝议论灾危,给傅山一个纸单,上面的字认不得,只有尾部“高尚”两字认 识,并且赠给他道士戴的帽子和衣服。他醒来一想,知道这次考不上举人,便 按梦中所赠的道士衣冠样做了一套。放榜以后,果然没有中榜。有个一百三十 多岁的长寿老僧向他贺喜,傅山说,你贺错了,

我没有中榜。老僧说,正因为 你没有考中,才来贺喜。傅山点头会意,便取来做好的黄冠朱衣,穿在身上, 并自己起了个号叫“石道人”。因为穿红色道袍,故又起一号叫“朱衣道人”。 至此,傅山对仕途经济,心死如灰,坚定了出家为道的信念。是年冬雪,傅山 到寿阳五峰山和还阳道师彻夜长谈(见《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诗),而后 便举行了正式入道仪式,并训名真山,为道家龙门派第六代弟子。甲申年 (1644)八月,傅山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有诗为证。说明傅山拜五峰山道师 还阳真人为师,当在甲申前,《阳曲县志》记述有误,戴廷械《石道人别传》 记述傅山壬午拜师较翔实。至于“常、守已有人,真字虚一座,故属先生”, 因傅山在青年时已成名,时称“学海”、“神医”,在为“袁继咸冤案”申诉 时,忠义勇为,名噪一时,人称“义士”;另外,傅山先生是还阳真人亲传弟 子,受道于还阳真人,虽未登堂入室,而早成事实,所以在他正式入道拜师 时,只能是“真”字座,而不能是他席。傅山先生出家为道以后,进一步研习道家养功法,并且颇有心得。如他在 《无题)一诗中写道:“黄庭中人衣朱衣,丹灶微微火候几;功到九还龙虎会, 钧天宫徵五云飞。”黄庭,黄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道家以为黄庭在膀 胱之上,脾之下、肾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为中央也。炼丹在此,还丹在 此,养身在此,这里泛指道家。丹灶,炼丹之灶,这里指人体修炼内丹之地, 即脐下三寸处,亦称丹田。《黄庭外景经》有“丹田之中精气微”之句。九 还,即九转还丹。道家烧炼金丹,以九转为贵,转者循环之谓。以五脏真气, 三田真气,合和神水,九转功就,可弃谷升仙。龙虎会,即龙虎交媾。道家内 丹功夫,以龙属木,木生火,同心神之火,故以龙为火;虎属金,金生水,同身肾之水,故以虎为水。水火即龙虎,水火交济,即龙虎交媾。《丹经》解: 肾气投心气,气极生液,液中正阳之气,配合真一之水,名曰龙虎会。《性命圭旨》解:阴阳相交,水火相济,是名龙虎交媾,而产大药,性情和合,而龙 降虎伏,结丹成矣。钧,调也。大钧谓宫、商,细钧谓角、徵、羽。五云,即 五色彩云,古以为祥瑞。此诗的意思是,我这穿着红色道袍的道人,正在练养 生气功,已经有了精气细微的感觉,但火候尚欠。等到我不间断地反复练功, 功到炉火纯青时候,天空就会音乐大作,我也就踩着五色祥云升天了。另外在《游仙》诗里,也谈到他练气功的体会。如:“黑白形分混洞开, 青黄二气妙延胎;绛河僻处泥丸护,仙客阳平树九载。”混洞,亦作混沌,谓世界为开辟以前之象。据(三五历》解,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盘古生 其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黑白有形。青黄,四时之乐,这是指 姹女黄芽。二气,阴阳之气,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延胎,亦称结胎,比喻超 凡入圣之意。但能心不附物,神气归复,所谓换结圣胎。泥丸,以头有九宫, 中为泥丸宫。意思是我练气功已深化了一步,脱离了蒙沌之界,且喜已安胎结 丹,能通三关护泥丸宫,和仙客打交道的天梯已搭下了。如:“九宫行气自推移,至润成丹妙适宣;一粒大还资宝篆,世人道美 不教知。”九宫,《易乾鉴度》解,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太乙者,北辰神 名,友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中央,中央者北辰所居,故谓九宫。行气,道家吐纳之术,亦称服气。行气有数法,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 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一日一夜有十二时,从半夜至日中,六时为生气, 行气可以治百病,却瘟疫,禁蛇虎,止疮血,故仙人服六气。大还,即大还 丹。以三田返复循环一次,而日大还丹,大还丹就,不止长生,在世而亦升举。《内丹还元诀》解:夫修道诀,先明五行,次晓四象,辨阴阳颠倒之术,

浏览3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