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以自然现象创编武术,明末清初的王朗 就是其中一位。王朗曾在少林寺学艺,学成以后,经常以武会友, 每每挫败,仰天而长叹,终日寻思破敌之法。
一天黄昏,他来到一处高粱地旁,在树下休息片刻,忽然看 见一只大螳螂攀援树叶而下,无聊中,王朗用草秆逗引,只见螳 螂轻舒螳臂,进退有度,擒纵得法,似深寓武术技巧,王朗顿有 所悟。于是,他抓住螳螂,拿回去仔细观察。日复一日,他从螳 螂的自然攻防动作中悟出“拘”、"搂"、"采”、“挂”等力 的发挥。
不仅如此,以自然现象阐发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说 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不仅说明了太 极拳的技术特点,也表明了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 然”的内心活动,皆是以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 形”说:“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 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 12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12种变化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来比喻拳势。
中国武术很注重动作的“合”。“合”就是动作的和谐、协调。最典型的是“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 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决定了人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原则相一 致。张载肯定“天人合一”是“因明致诚,因诚致明”。“诚” 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明”是最高的智慧。这种“诚”表现在武 术中就是武德,“明”则表现为技艺超群。这正是古往今来德高 望重的武术家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术完美的原因。
(四)武术走向世界
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 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到哲学、宗教等文化的渗透与影响,另一方 面又受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艺术、民族科学及伦理道德 观的影响。可以说它是带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早在两千 多年前,当时的武术就已传到东瀛日本了。如今日本的武道,诸 如柔道、空手道、合气道等,其源头皆来自中国。1990年6月8日, 一座造型别致、做工精细的青色花岗石“显彰碑”,在福州市新落成的体育中心内揭幕。这是日本空手道总会为纪念日本空手道 刚柔流宗师东恩纳宽量的中国武术师傅而立的纪念碑。
两百多年前,法国的传教士就把中国的武术、气功称为“中 国功夫”传到欧洲。清末民初,武术广泛传到东南亚各国,霍元 甲创办的精武会至今在南洋仍有深刻影响。1936年,9名中国武 术家前往柏林,在第11届奥运会上做了精彩的武术表演,让全 欧洲及世界为之惊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武术开始全面走向世界,中国武术代表 团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对扩大武术影响,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 间的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 李小龙为代表的一批“功夫片”冲破国界,打入国际市场。“中 国功夫” 一词几乎普及全球,人人皆知。1990年4月,中国少儿 艺术团访问土耳其,参加有三十多个国家少儿艺术团相聚的国际 儿童艺术节。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中心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上, 当中国少儿艺术团的七名武术运动员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场内,向 四周观众招手致意时,观众席上呼声四起“中国功夫”。在教练 的命令下,小运动员们练开了整齐潇洒的集体拳。动作整齐,刚 劲有力。顿时,全场掌声雷动。随后又来了一段连环腿法接腾空 动作定式,更是令人喝彩不止。紧接着在沙石地面上,又表演了 地趟动作:跌摔、腾起、空翻、叠人梯造型,一气呵成。全场的掌声更是经久不息。电视、新闻摄影记者们穿梭在孩子们的队形
中,镜头全都对准了这些中国孩子。这次土耳其之行共走访了6 个城市,表演了 24场次,约有8万人看到了小运动员们的精彩 演出。
近年来,渴望了解武术,掌握武术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大 批外国朋友来中国考察学习。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各种武 术代表团和武术队,出访数百次,足迹踏遍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 家和地区,进行了近两千场武术表演。从1982年起,我国派出 一批优秀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到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新加坡、 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表演和执教。1984年11月中旬,由10个 人组成的中国武术小组首次到欧洲讲学、考察。截至1993年, 受国外邀请,中国武术研究院,部分地方体委、体育学院等单位 先后选派武术教练百余名前往许多国家任教,受教者约有5万人。 仅北京体育学院,近10年就为世界各地培养了近万名武术人才。 在1998年暑期举办的北京体育学院国际武术培训班上,就有9 个国家的62名学员参加。各国的武术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 立起来。
武术在众多的国家成了一种新型的“时髦”运动,全球性的“武 术热”已经形成。在日本,各种武术团体近千个之多,练习武术 的也有近百万人,并且有固定的全国比赛。1987年4月,日本在 东京成立了武术太极联盟。联盟是日本的最高武术组织,它以“团 结、普及、向上”的精神为宗旨,团结日本各地的武术太极拳组织,并进一步加强同中国、亚洲和世界各国武术组织的协作。在 澳洲有一所最大的武术学府叫澳大利亚太极和武术学院,仅在这 里学习过太极拳的人数就达6万多人次,现在学院学习者约7000 人。意大利武术团体林立,仅在创立的武术研究院中 学过武术的人就有15000余人,拥有五六千人武术组织的美国, 练习武术的人数高达数百万人。旧金山是美国开展中国武术最早 的城市,也是武术锻炼者最多的地方,素称“武术之都”。其人 口共有70余万,但大小武馆就有近30家,可见武术活动开展得 相当普及。据新西兰国际少林武术联盟主席韩相吉介绍说,他从 1991年在新西兰传播武术,短短几年他教授的学员已有2000多 名,更可喜的是,武术赢得了新西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支持,韩 先生所在的奥克兰市市长就是武协名誉主席。在韩国可谓武馆遍 地,已有600多家,参加武术活动的约有50万人。波兰现已拥 有2万名武术爱好者,其中妇女占10%,全国有8个武术中心, 1984年还成立了全国武术教练委员会。非洲一些国家虽然在武术 上起步较晚,但也不甘落后,习武人数正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 人加入武术活动中来,武术的作用和价值已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和 重视。
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已在五大洲建立了联合组织并举行了 国际比赛。1982年,在南京进行了首次国际表演赛。1985年,中国武 术协会在西安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有澳大利亚、波兰、 比利时、法国、菲律宾、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摩洛哥、日本、 泰国、新加坡、西班牙、英国、意大利、香港、澳门18个国家 和地区的100多名运动员参赛。1986年,中国武术协会受国际武 术联合会筹委会委托,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来自五大 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运动员的人数和技术中水平都较上届有所提高。1987年9月25日,亚洲武术联合会在X争的日本横滨正式成立,中国武协主席当选为武联主席。1990年10月3日,国际武术联合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并被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下属单项协会,截至1999年年底,会员已达83名。与此 龛同时、世界其他大洲也先后成立了武术组织。1985年,欧洲武术协会成立,并在1986年举办了首届欧洲武术锦标赛。1986年,南美洲武术功夫联合会在阿根廷成立。1998年,澳洲武术联合会成立,使武术的洲际组织达到4个。各洲国际武术组织的出现加速了武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1991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0余名武术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武术盛会。1993年,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1995年8月,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巴尔的摩举行,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及官员近900名参加,全部24项(套路14项、散手10个级别)比赛的金、银、铜牌分布在29个国家和地区。这种情况表明,武术运动已经在国际上被越来 越多的人接受,而且水平日趋接近。在本届赛会期间召开的国际 武联大会上,中国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当选为国际武术联合会主 席。1997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 多名武林强手参加了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1999年11月,第 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香港红硼体育馆举行,来自世界5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近千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官员 参加了此届赛会。在此期间召开的国际武术联合会全体代表大会, 一致同意伍绍祖继续连任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几乎同时・,欧洲 武联也举办了 37届欧洲武术锦标赛;亚武联主办了 5届亚洲武 术锦标赛。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和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第十三 届曼谷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运动会都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 项目。由于中国武术的普及和发展,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在积极争 取早日让武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浏览3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