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不仅可以把人培养成为名扬一 时的武术家,练太极拳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人的聪明才智,把这些聪明才智 应用于工作,就可以作出许多成功的事业。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李雅轩 先生不愧为一代大师,实际上他的太极拳已经练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以上是我对陈龙骤老师《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中的李雅轩太 极拳精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书中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说太极拳的源 流、太极拳的名人武技轶事、李雅轩宗师的生平事迹、太极拳的练法要 领,以及整套太极拳的具体每招每式的练法用法和五种推手的练法都做 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介绍,文笔流畅,娓娓动人,拳照插图共600余张,动 作分解十分清楚,特别是推手部分的演示图片和讲解内容,这在以往众 多出版的太极拳书籍中是不多见的,可谓是习拳的指南,拳书中的精品。
今闻该书即将出版,并且在刊出的李雅轩先生精论部分又整理补 充了很多珍贵的内容,该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更是锦上添花,使人爱 不释手。此书传世真乃不朽之珍品也。欣喜之余,雀跃再三,希望广大爱 好太极拳的有识之士都能分享我的快乐,认真研读此书。是为序。
这些年,我在国内参加各种 太极拳盛会,遇到许多人,他们 的名片上都赫然写上杨氏太极拳 第五代传人并冠以太极大师、太 极名师的头衔,而真实水平如何, 却不敢恭维。其实在当今太极拳 界,真正当得起杨氏太极拳第五 代传人这个光荣称号的并不多, 而我认识的人当中,一代杨氏太 极拳名师李雅轩先生的嫡传 人——杨氏太极拳名家陈龙骡先 生可称得上是第五代传人中的佼 佼者。
翩青缘
陈龙骡是四川成都人,出身 于书香门第。其父与李雅轩先生 是挚友,两家住地相隔仅一条小 街,因而过从甚密。一日,雅轩 先生到陈家。见小龙骡正与一小 男孩在院内玩耍。小龙座长得清 秀瘦弱,几次都被比他高出一头 的长得虎头虎脑的壮实小男孩摔 抱在地。雅轩先生笑对其父说: “龙骏聪明清秀,只是太瘦,如让 他跟我学学拳,以后就不怕别人 欺负。”其父大喜。从此以后,时 年8岁的小龙骡就追随其师学习太 极拳术,直到其师1976年去世。 近二十年间,未曾离其左右,得 李师衣钵真传,一生与太极拳结 下了不解之缘。
陈龙骡自幼勤奋好学,在学 校读书时年年品学兼优,在练拳
中也是异常刻苦。不管春夏秋冬, 每天天没亮就起来,背着书包先 到体育场,在路上一边走一边背 书。到了体育场后放下书包,见 了老师先行礼,然后就开始练拳, 练完后赶去上学。晚上做完作业后 又开始练。其师对他十分钟爱和严 格,他也十分听话,对老师教的一 招一式,如果没有做到家,或做得 尚未合乎标准就决不停止,因此他 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1960 年,他刚满12岁,就代表成都市参 加四川省武术比赛,荣获总分第五 名的好成绩;1963年,15岁时, 在成都市武术比赛中荣获太极拳、 械的冠军。一直到“文革”前夕, 雅轩先生总是带着他参加成都市举 行的各种武术表演,由于他天资聪 慧,领悟力强,身手快捷,他和雅 轩大师表演的推手活步大撮、武当 对剑、三才对剑,不仅得到其师的 夸奖,也得到武术界的好评。
中国当时正值“文革”,使陈 龙骡过早地离开了学校,17岁时
被招到现名为成都飞机工业(集 团)公司当洗床工人。厂里离家 二十多里,往返骑车要两个多小 时,而且是三班倒,十分辛苦。 为了能常在老师身边练太极拳, 陈龙骡上白班时,每天下班骑车 回家,随便吃点饭,匆匆赶到体 育场练拳,雅轩老师就在那里等 着他,一直练到晚上10点才回 家,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来,又赶 到体育场练拳,练上一个多小时 就急忙骑车再赶一小时的路,7: 30准时上班。上夜班就更辛苦, 特别是“文革"中工厂军事管制 期间,大二班从下午一直到凌晨3 点,这期间,特别是夏天,凌晨3 点下班后他只睡1〜2小时的觉,5 点多就起来练。他说此时最凉快, 晚了烈日当空就找不到阴凉处了。 每次练后汗透衣裳。穿的工作服 一拧汗水就滴滴答答地往下淌。 练太极拳的步法一走就是几小时。 练太极拳的腿法一踢就是几百腿。 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 管是月白风清的夜晚,还是寒风 凛冽的早晨,体育场内总会看到
他练拳舞剑的身影。陈龙骡正是 凭着对太极拳艺的痴迷和苦练精 神,感动了老师。获得了雅轩师 的特别器重,雅轩老师才把自己 一生珍视的太极拳、推手、散手、 大枪、剑术等精微奥妙的精髓悉 数传与他。陈龙骡说:“文革” 这十年是他功夫增进的十年,这 十年是雅轩师教他最多的十年。 “文革”中武斗盛行,雅轩师告诫 弟子不准参加武斗,但又担心弟 子们在那个不讲
理的岁月里吃亏, 于是将太极拳中的散手、劈剑、 空手入白刃等绝技都传给了陈龙 骡。一次,陈龙骏正在体育场和 一师兄推手,忽来一外地口音人, 上前要切磋,声称自己不会太极 拳,但会推手。那人分明是来挑 衅的,说话中明显看不起太极拳。 他和陈龙骡一搭上手,则被陈龙 骤连连发出。当推手停止后,他 又说太极拳不会用腿,还说他如 用腿……忽然上手一扬,下边一 个扫堂腿想把陈龙骡扫倒在地。 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陈龙 骡右腿一抬,让过扫腿,飞起一 个右分脚将那人踢出丈外。那人 捂着腹部蹲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 陈龙骏说:“太极拳的腿法你觉 得如何?练拳本是强健身体,你搞 突然偷袭,太不道德,你如不 服,可以再来。”那人满面羞愧 而去。1974年,成都飞机工业公 司组建了武术队,选陈龙嚷为队 长,队中有几位练长拳的同志心 里不服,拿着花枪对陈龙骡说: “你会练枪么?”言下有轻视之意。 陈龙骡说:“我们平时练的是大 枪,因为携带不便,也不常练。” 其中一位说:“就用我的试试 吧。”陈龙骤说:“恐怕太细,抖 断了怎么办?”他说:“断了不要 你赔,这可是我们已传了三代的 白蜡杆枪。”陈龙骡见推辞不过, 知道他们对自己当队长还不服气, 于是便从他们手中接过枪,运丹 田内力,一个太极前刺枪刺出后, 只见枪尖猛颤,突然向下一个退 采枪,只听“咔嚓” 一声,一杆 花枪被他抖断成两截,然后又拿 过另一杆枪也是一抖,便又折断。 当要拿第三杆枪时
忙上前拦住说:“算了,今晚还 有表演,如都断了,就表演不成 了。”
事后他们说:“太极大枪的 威力真是名不虚传!”陈龙骡以他 的太极真功,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雅轩师对陈龙骏寄予了厚望,对 他的长进十分高兴。一次他对陈 龙骡的父亲说:“我入川近40年, 感觉有两大收获,一是交上了你 这样一个朋友,二是教了龙骡这 样一个学生,有此两大收获,余 愿足矣,愿我们两家永远好下去
1976年,李雅轩先生逝世了。 当时“文革”尚未结束,陈龙骤 在悲痛之余,牢记先师临终遗训: “要多思多想,要保持杨氏太极拳 的纯正风格,不要打变了样。”陈 龙骤把微薄的工资全部拿出来, 买成胶卷,请师兄何其松帮助拍 照,将所学的太极拳、剑、刀、 枪、推手、三才对剑、武当对剑 等全部拍成照片,总共拍下千余 涨,遵循先师的教导和留下的拳 照,反复对照、比较,学神态, 找差距。每天对着穿衣镜练,不 断改正。他说:既然是李雅轩先 师的弟子,打的拳就要有雅轩师 的神韵,如打的拳不像雅轩师的 样子,形似都不像,哪还来神似? 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陈龙 腹演练的太极拳、剑、刀、枪, 酷有乃师风格。1986年,他代表 四川省到徐州参加全国武术观摩 交流大会比赛,当时老一辈的评 委们都不知道他是李雅轩先生的 学生和女婿,而当他演练完了太 极拳、太极刀、太极大枪后,却 一致认为他的演练体现了当年李 雅轩的神韵,深得李雅轩先生太 极拳艺的神髓,从而获得大会比 赛的“雄狮奖”。
1978年,成都市恢复成立了 武术协会,陈龙骤和其妻李敏弟 双双被聘为成都市武术协会委员。 他俩夫唱妇随,在这片广阔的太 极园里辛勤耕耘,用自己的汗水 浇灌、培育太极之花。在20世纪 80年代,他们多次参加成都市、
浏览2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