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此式两脚须用力着地,不稍动摇,姿势要平直中正,运用腰脊之劲,使力达于两拳,含蓄待发,准备进击。
【应用】凡遇敌手击我胸、面部,均可用此式向左右格拦,或合截其臂及腕关节,稍着即发,继以进攻,势甚灵敏。此式尚有一着,即如我被敌连两臂由后拦腰抱住,我将两臂由下向上屈肘抱拳,同时身体下蹲臀向后厥,以尾闾猛向后撞。在厥臀的同时要两肩前合,两腋后吸,撑厥之劲,敌轻则仰跌而出,重则耻骨裂而重伤矣。
(二)拗步拧身口令数一二
上身向左转约135°,两脚附地左扭,使两腿交叉, 右膝抵住左腿弯出,势稍下蹲,两脚成丁字形,左脚满脚着地,右脚后踵跷起脚掌着地(满脚着地亦可)。同 时两手随转体向左、向上举起,置于头部左上方,拳心 向里,目视前方。
【要领】当扭身时,脚力上提,则扭转轻巧灵活, 尤须上下相合用力平均,两脚着地要稳固不摇,绵密紧凑,配合一致;抱拳束肩,两肘前撑,平圆旋转, 拳高与头平齐,用劲不得有过之与不及。
【应用】敌拳或掌如当胸打来,即由外向前以两 臂拦格其手再向下压,或以两臂猛力向下截击,同时拧身吃住敌臂,进逼敌身(唯吃敌臂时前手应紧压敌之上臂中间),将其臂压贴其身,使其不能得力,我后臂搭压其小臂,准备发着进手,如弓张满月待触而发也。本路各着皆主防守,第二路至第八路多主进攻。此式之拧身,意 在逼敌而破其来攻之手,变化甚多。如左手被敌拿住,即顺势后撤左肘向左拧身,随即以左腕下压敌腕,以右拳击敌肘关节,敌必负痛撤脱。左右应用相同,太极拳之手挥琵琶式有此化劲。
(三)拗步下截挣捶 口令 数一三(1 • 2)
由上式,身向左拧的同时,势下坐,两拳由上向下猛击落于腹前,拳心 向上。接着后腿蹬劲,前脚踩劲,身体向上舒伸,同时两拳由下向 上、由左右两侧击出,左拳向后,右拳向前齐发,前臂勿过直要稍屈,后臂 略斜向左侧,高与肩齐,拳眼均向上,目视右拳。
【要领】两拳分发时,腰脊直竖,全身存下沉之意,全神注视敌方变化, 准备应付;腕与拳须平直,不得仰腕弯拳。
【应用】在搭压或截击敌臂时,顺势以右拳击敌胸肋。凡遇敌臂被我搭 压,皆可以挣捶击之。
(四)领手式 口令数一四
由前式右拳外旋下落,向怀内撤领,拳眼向右拳心向上,眼视右拳心,上臂与肘尖内合贴肋肘弯向上; 左手仍如前式不变,身向后、向下坐劲。
【要领】领手时身勿过度前倾,后撤之劲犹如抽丝,屈肘下沉向后坐劲,左手勿使下垂或摆向身侧。
【应用】领手之意,在搭压敌臂后,随其前进方向之力领而卸之,如以右手搭压敌左臂,若敌上挑,则运动于腕,内撤右肘以领压之,敌若向外挑格,则 以腕外勾其臂向上抬卸敌劲后,顺势以拳击敌左肋,此皆以己粘敌身而言,若尚未粘身,则不论敌击我胸部或腹部,即以此式向下领格之,敌手自不能进,或以臂运劲截击之。
(五)进步挣捶式口令数一五
承前式紧接进右步,将右拳打出,左步亦随之蹬劲跟进,两腿成乘骑步。
【要领】前进发拳时,身步发劲,务须整体一 致,勇猛直前,敏捷迅速。步法应练就一定尺度, 落势以后即稳固不动,勿有反复挪移之习惯,致害周身之整劲。
【应用】此式右拳发出,要用切劲、滚劲向前冲 出。应用之法,与本路拗步挣捶式略同,如我手腕被敌拿住,即用领手滚腕拽领,若仍未开脱,即用此式,上右步挣捶前冲,风驰电掣,往复迅速,敌多莫能测此手之妙也。
【说明】此拳各式,本应一气练完,以求完整,但为使初学者易于记忆和 掌握,故将各路分解教练,单式进行,一式熟练再练下式,每加一个单式都 要从第一个式子练起,直至本路各单式纯熟,凡一动作均需一气练完。此拳各路都是以四个口令指挥动作,这样就可以保持拳法的完整性,但为便于初习者掌握,分解为七个单式子教练。数一两臂上举,数二抱拳,数三拗步拧 身,数四拗步下截,数五拗步挣捶,数六领手,数七进步挣捶。待练习纯熟后,动作口令便合为四个,如两臂上举与抱拳合为一,拗步拧身、拗步下截与拗步挣捶为二,领手为三,进步挣捶为四。如此往复互练,其式相同,唯方向之左右不同,随场地之大小,距离之长短,由教练者与自学者自己掌握。
第二路进退连环式
【释名】此路动作,以两拳往复出入,一进一退,连续不断而得名,使敌防不胜防,御无可御。
(一)捋手 口令数一一(1・2)。
接第一路最后一个动作向左后翻身,做第二路的第一个式子的左捋手。 所谓捋手者,劲之名也,其手非掌非拳,如握物下捋。作此式向左后翻身时, 右脚后撤半步,左脚随着后撤至后脚前,脚尖点地成虚步,两腿微屈,势沉下坐,重心寄于右脚,同时左手由身前划立圆弧线,收于左膝内侧,同时右手由右后向上划半圆弧置于左肩头,手心侧向前,指尖向上,虎口撑圆,大拇指附于腋下,曰护肩掌。接着左手再由下向后、向上、向前、 向下划圆弧作捋手状,臂稍弯曲,肘垂,右手仍置于左肩头不动,两腿下蹲成丁八马步,眼随左手前视。
【要领】 当翻身时如有敌在我后,翻身向后,后即前也。右脚后撤以备左脚之卸步闪身而防敌之力冲;左脚探进,以为逼敌,动步、动身、动手, 刹那间一致做成,重心在后,两腿微屈,则易进易退,攻防皆宜,目光随身、 手、步之动作,头项须直,神宜内合,威宜外露。本拳法出奇制胜,此式为第一手,此手成功,则他手无不成矣。捋手动作比较难掌握,在练习第二路时,应先作捋手练习,左右互换,反复练习。
【应用】我先发手攻击敌人时,即以此式前手为攻,后手护肩,以肘当心为守,唯前手发出,须击敌面部,垂肘下合。敌以拗手(我与敌皆右手或皆 左手为拗手)上挑,即捋其前臂、回撤(亦有扣捋敌衣袖者),则敌必前倾,我即可施着击之。如敌以顺手(我右手敌左手或我左手敌右手为顺手)上挑,则专以扣捋之劲回撤,或以护肩之后手,由前手肘后穿出,捋敌之臂,同时撤前手为护肩掌。设敌以拗手击我胸,即随其来势捋其腕,不妨先击敌头,以诱其出手而制之。制敌贵一个近字,愈近愈有把握,捋腕、捋臂,唯近皆效,如法求之,十不失一,法之能运用自如,始知此手之神妙也。
(二)上步扑面掌口令数一二
接上式,左脚左转90°,右脚前进一步,脚尖里扣,式下蹲,成弓步,上体向右转约90。,同时右掌由左肩平弧向前横抹,扑打而出,指尖向左侧,掌心 向前,掌略高于肩,眼看右手,左臂微屈,以肘贴肋,仰腕当心,手心向下仍作捋手之状。
【要领】上步后,两膝内合,两脚着地要稳,扑 面之掌,为扑击劲,非为推劲,身、手、步三者同时发劲,肩要松,松则脊背之力能注于两手,式须下沉,捋手之劲与扑面之劲须上下相应。
【应用】此与捋手式应用衔接,敌左手既被我所捋,即上右步(敌之左步在前),以右掌扑击敌面, 扑眼则泪,扑鼻则血,扑头额则敌仰面,我随即横抹,使之倒,此名摸额、摸眉等武术之普通名词也。抹劲是以竖掌抹之,随敌头之逃转而摸,由内向外划一半圆,继扑劲而用抹劲,同时五指拢按敌首勿使逃遁,扑劲主击,指掌合力,沉而势速,经常多用为虚手,所以惊敌,为引其手之出也,然虚实原无定规,敌能防则为虚,不能防则为实。此拳捋手、扑面掌两式为拳中基础精华,千变万化,多由此生,练之若精,其妙无法言之。
(三)擒腕齐眉捶式口令数一三
右手变擒拿手下扣,重心移于左脚,再以右脚尖用力着地,脚踵抬起向后勾撤,落于左脚之前。同时,左手由捋手式变拳,自左肩前上旋齐眉前击,拳眼向下,小指朝上,着意突出食指第一关节与掌关节衔接处,目视左拳。
【要领】右手变擒拿时,左手之捋手亦同时向左作劲下沉,右脚尖划地勾撤时,腰向右稍拧,右手亦向右稍撤,左手之齐眉捶,须合右方之动作相应发出。
【应用】捋敌左腕发出扑面掌时,若敌以右手挑格,我即以右掌擒敌右腕下扣,左捋手亦同时向左捋,使敌两臂肘弯处相搭,名曰锁法(敌右手在上) 向后勾撤,同时右手擒敌腕,向右斜领,使敌失其重心,必扑倒于我右前方,复以左拳齐眉打出,击敌面部,敌必头破血出矣。此式之关键,在交叉锁手,敌手被锁,余着要如何便如何无复顾虑,至于如何锁敌之手,应于实际中求其奥妙。设扑面掌击敌时,敌不挑格而下按,则右手随其按劲下搬,以左掌直冲敌面,或翻掌(掌心向上)托敌之臂或采其衣袖向右斜领而捋之,随着击以齐眉捶可耳,或已锁住敌臂,不欲伤其头面,则以右手斜领其腕,左手作掌,向右斜击敌之右肩,或以掌斜砍敌右肋,亦简而易胜之手也。
浏览3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