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近代河南武术著述表












































































书名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陈式太极拳图说陈鑫(陈三品)1933 年开封开明印刷所铅印本
陈式太极拳人门总解陈绩甫(陈照丕)1935 年南京
陈氏世传太极拳陈子明1935 年南京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1935 年南京
太极拳经关百益1912 年北京油印本
国术操陈泮岭1934 年内乡石印本一卷附小八
   势卷一卷
芸氏武技书莫乃周著徐震整理1932 年 
芸氏武学全集刑文甫1928 年抄本
擒拿术陈泮岭1941 年教材,后于民国五十五
   年(1966年)在台北出版

(接续表)

 

  • 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开封市志》,第四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5

  • 该表是在葛廷贵先生《近代河南武术著述表》的基础上,经过了笔者增删而形成的。


(续表)









































































































书名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摔角术张文广抗日战争以前
国术月刊河南省国术馆1932 年开封开明印刷局
拳乘四典段之善1932 年开封松茂恒印刷号
国术旬刊河南省国术馆1932 年油印本
太极拳正宗杜元化1935 年开封石印本
搏击郭世锋1932 年国术月刊
少林太极形意刘丕显讲1932 年国术月刊
八卦四拳提要黄梦笔记  
国术与学业道德刘丕显1932 年国术月刊
谈谈国术比赛黄梦1932 年国术月刊
温县陈氏太极拳术小史段之善1932 年国术月刊
三十六瞬王化南1927 年抄本
国术之性质与功能陈泮岭1934 年中央国术馆周年纪念特刊
芸家拳之源流考陈洋岭1936 年体育月瞬四融三、四、
   五、六期
少林宗派渊源世系图解、妙兴大师民国初年抄本

少林拳解、少林棍解、 达摩五拳经、禅杖图解、 少林戒约释义、增补拳 械箴言

 

三、中卅武术的成熟阶段

第三阶段(1949~1977年)为中州武术的成熟阶段。新中国 成立伊始,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 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推广项目,并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委员 会,指导和开展武术的各项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武术走 出了解放前夕的萧条和混乱状况,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群众性的武术活动蓬勃开展,竞技武术开始发展,武术成为大中 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全国武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州武术运动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首先,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如河南新乡 市于1959年3月10日举办了武术传授站,利用每日下午课外活 动时间进行武术传授,参加学习的主要是中小学生①。1955年, 洛阳梅花拳拳师王应亭利用业余时间在寿春街小学、敬事街小学 教授梅花拳各种套路。同时,他们还在节假日里,配合党的中心 工作进行街头武术表演,开展宣传活动②。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 了武术的普及和推广。

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中州竞技武术的发展也开始迈出了可 喜的步伐。1953年,河南省组队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届 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会上马春喜表演当时全国唯一的峨 嵋刺,引起全场的关注。聂增永、李培德、曹振华、卜文德表演 的猴棒、罗汉拳、查拳、三路飞脚、双手带刀进枪受到全场的称 赞。会后,河南选手马春喜、沈少三、聂增勇、卜文德参加国家 武术集训队,于同年12月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专门为毛泽东 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中共党和国家领 导人做表演。而后,又在中央直属机关、中国青年剧院为国家直 属机关干部和首都人民表演了二十多场,成为河南体育运动史上 的一件大事③。1959年河南省体委组建武术队,但1960年因国

  • 易剑东,谢军:《中国武术百年历程回顾一一面向21世纪的中国武术》,载《体 育文史》,1998 ( 1 ), 25

  • 洛阳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之编纂领导小组:《洛阳体育志》,郑州,学苑出版 社,1990„

  • 河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体育志》,郑州,河南省人民出版社,1988


 

第二章 中州武术文化成因、发展轨迹及其特征 家经济困难被迫解散①。1957年,河南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 国首届武术观摩评比大会。其中王应亭的梅花大刀、梅花枪、梅 花拳分别获得前三名。芦少青的六合拳、吴氏太极拳和剑术也分 别获得好评。1959年王应亭又代表河南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 一届全国武术运动会,其梅花大刀、单刀均获第二名,梅花拳获 第三名,在闭幕式上还为大会表演了刀术,并获得“王大刀”荣 称。上述选手,以后都成为中州武术发展中的主力军,如马春喜 是河南省专业武术队第一位女队教练。这些人为河南省竞技武术 事业的发展和群众性武术活动的普及和推广发挥了作用。

第三,武术进入高校。1962年河南大学体育系成立,开设 了武术专业课程,由1936年赴德国奥运会的中国武术队成员翟 连元担任武术教师。六合拳师芦少青在洛阳师范课余时间教授六 合拳术等各种套路。这些推动了中州武术活动在高等院校的传播 和发展。

“文革”十年浩劫期间,中州武术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 些老拳师被扣上“反动技术权威” “封建遗老遗少”的帽子遭 受迫害,一些优秀的武术拳种被视为“四旧”遭受批判,并被 打入冷宫,如少林拳、罗汉拳被戴上了 “宣传迷信” “为和尚 歌功颂德”②的帽子遭到了禁锢。一些武术社团和活动场所几 乎毁尽,武术活动全部停止。直到1971年“乒乓外交”以后, 竞技武术和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才得以恢复和开展。1972年以 后,为了适应竞技武术比赛的要求,全省各地先后建立起了青 少年武术训练班,为中州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和竞技武术水平 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时,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也得到了

  • 河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体育志》,郑州,河南省人民出版社,1988

  • 易剑东,谢军:《中国武术百年历程回顾——面向21世纪的中国武术》,载《体 育文史》,1998 (3), 27页。


 

一定的恢复,一些武术辅导站点开始恢复活动,新的群众性的 武术健身组织也开始建立,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开始走向恢 复并逐渐得到发展。如1975年,开封市体委举办了第一期陈氏 太极拳学习班,随后又建立了经常性的陈氏太极拳辅导站,并 聘请陈氏小架太极拳传人陈克弟担任教练,至此,在开封陈氏 太极拳得到了广泛开展。

四、中卅武术的繁盛阶段

第四阶段(1978~至今)为中州武术的繁盛阶段。1978年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州武术 也焕发了勃勃生机,走向了兴旺、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其标志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

1982年,国家体委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我国武术 工作会议,“继续做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处理好保持武术的固 有特点与科学化的关系”问题是该会议的基本精神之一。从 1983-1986年,在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小组的领导下,历时3 年,遍及全国28个省市和地区的大规模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取 得了巨大的成果,这一工作的开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是新中国的创举”①,对武术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讨起到推动 作用。

河南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就是在上述形势下开展起来的。 1983年,河南省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成立,随后各地市也相

.

①赵双进:《对八十年代武术工作的回顾与随想》,载《体育文化导刊》,2003 (3), I 64 页。

继成立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开展了武术挖掘整理的三献(献技 艺、献资料、献器械)活动。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全省65岁 以上的老拳师三百余人进行了献艺录像,征集古拳谱等资料366 件,古兵器1351件,查出曾流行于河南的拳种10212项,套路 5181个,功法22141个,“三献”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选送 138件在全国展出,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32个, 纪念奖34个,获奖数居全国之首①。河南省体委获得了 “武术遗 产挖整”先进集体的称号。最后,在全省各地所编“拳械录”的 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汇编成了 12集约60万字的《河南省武 术拳械录》,它成为研究中州武术的珍贵资料。

(二)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了普及和推广、竞技武 术成绩显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 了广泛的开展和普及。为了更好地指导河南省群众性的武术活 动的开展,1980年2月25日,河南省武术协会成立,它是河南 省武术运动的全省性群众组织,协会宗旨和任务是:团结全省 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少林拳、太极拳 为龙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规范、科学 的会员网络,增强武术的凝聚力,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普及 和提高。在河南省武术协会的领导下,各地市武术协会也纷纷 成立,全省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武术训练站、 辅导站相继成立,指导着广大民众的习武健身活动。

浏览2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