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体系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七大体系:
1.哈他瑜伽(又称诃陀瑜伽Hatha Yoga):是身体洁净、呼吸和各种体格锻炼方法的体系。
2.八分支瑜伽(Astanga Yoga,又称王瑜伽Raja Yoga):包括姿势锻炼、呼吸、冥想等由八部组成的瑜伽体系。
3.智瑜伽(Jnana Yoga):是深入探讨真与非真、恒常与暂时、生命力与物质的哲学思辨体系。
4.咀多罗瑜伽(Tantra Yoga):主要修炼方法在于把性的能量向内和向上运行并加以回收的瑜伽体系。
5.语音冥想瑜伽(Mnana Yoga):意守瑜伽语音的锻炼体系。
6.实践瑜伽(Karma Yoga,或译业瑜伽):无私活动或工作的体系。
7.爱心服务瑜伽(Bhakti Yoga):对绝对整体(the Absolute Whole) 的奉献服务体系。
瑜伽和气功分属中印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指导思想存在本质差异, 不可混为一谈。两者在练功方法上有互相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集。
瑜伽功是一种以印度古代哲学理念为指南,以心身形协调运动模式为基础,以促进心身和谐与健康为主要目的锻炼方法,它不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气”为标志,不以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模式为基础,故属于类气功或非气功的范畴,而不属于气功。任何把印度瑜伽等同于中国气功或 者把瑜伽诠释为“气功与冥想”的锻炼方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练习瑜伽功法时,彻底撇开瑜伽理念,以中国传统的气文化为基础,以“气”为标志,以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模式为基础,用气功基本理念指导锻炼,才属于气功锻炼。否则,就不属于气功,而属于瑜伽功、类气功的范畴。
在气功锻炼、养生功、健身功、保健功、体操功和瑜伽功六类练功方法中,养生功范围最广,它可以包含其他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其次是气功和瑜伽功,它们都不局限于健身或保健;再次是健身功和保健功,主要局限于健身和保健运动方面,在大众眼里,两者往往互通互用,被混为一谈;最后是体操功,它的主要目的是把休闲娱乐与体操运动有机结合,寓乐于健。气功锻炼、养生功、保健功、健身功、体操功和瑜伽功六类练功方法都经常使用“三调”。因此,“三调”不是一个气功所特有的概念,它不能反映气功的本义,而只是气功锻炼过程中的三大基本要领罢了。以“三调”为核心的气功概念,难以把气功、类气功、非气功和伪气功区别开来,因而是极不不恰当的。
二、非气功
非气功是一种和气功毫无关系,却人为地冠以“气功”之名,借此哗众取宠、吸引众人眼球的表演技巧。其方法,因为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依据,往往容易迷惑众人,妖言惑众,扰乱视听。最典型的非气功主要包括“气功”魔术、“气功”表演和电“气功”
电“气功”,又称“医疗电气功”,是指给“气功师”接通22伏的交流电,通过“气功”操作,调节电压高低,控制电磁场,用于表演和治疗的所谓“气功”方法。但它不属于气功的范畴,与气功没有必然联系。
20世纪80—90年代,这类演技红极一时,“气功”踩气球、吊灯管等表演曾跃上春晚。
三、伪气功
伪气功是一种打着气功招牌,以各种经不起科学检验的虚幻臆断内容、魔术戏法或欺骗手段作支撑,通过招摇撞骗伎俩牟取暴利的伪劣行为它起源于距今1万年前的图腾一巫术时代,从那时的巫术仪式或巫术技巧逐渐演变而来。
在我国古代,伪气功主要以巫术仪式和布气疗疾的方式,渗透到巫术、方术、医疗和宗教气功领域中;近代和现代,主要以神手、神掌、印掌、气功外气、气功特异功能等方式存在于我国武术界、气功界、养生界、医疗界、科研部门、神秘文化和民间骗子群体。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第二次气功热的兴起,伪气功逐渐泛滥成灾,不良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80年代伪气功泛滥现象的形成,与气功外气和特异功能 现象关系密切。它往往穿着气功“外气”的外衣,宣称气功“外气”现象是一种人体内气外放形成的物质或能量“气场”,因而具有极大的伪科学性、隐秘性和欺骗性,容易使人上当受骗。
在伪气功泛滥过程中,一些不明气功、伪气功和特异功能真相的科学工作者,不断发表伪科学实验和不负责任的言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8年12月,钱学森教授在《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中说:“高级气功师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而十岁左右少年的特异功能是经过诱发的先天禀赋;高级气功师的特异功能更强、效果更惊人,虽然两者可能都反映这是人类某种潜在的固有功能的显现。”
1996年3月,张洪林教授在《正本清源还气功本来面目》中指出:“伪气功当前最突出的表现或称作伪气功的核心是所谓‘外气外气信仰者认为,经过气功锻炼,可将体内的‘气’发放出去,经过空间作用于人或物上。对人可产生治疗作用,称为‘外气疗法’;对物可产生改变其分子结构等作用。”他接着指出:“伪气功所讲的气,既不是古代哲学之气, 也不是中医之气,更不是呼吸之气,而是一个打着气功、中医招牌,偷换气功和中医之气概念的虚幻之气,是一个以这种虚幻之气作为图腾物的邪教崇拜。”
张洪林教授用大量有关“外气”真伪的科学实验证明,“内气外放” 产生的“外气”不存在任何物质基础,而是催眠暗示的产物。他认为伪气功有两个本质特征:在理论上,伪气功以虚幻臆断的内容作依据;在实践上,伪气功千方百计拒绝科学实验,经不起任何实验验证。
2005年1月,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编撰的《透视现代迷信》一书列数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榜上有名的伪气功和伪气功大师以示后人。
书中说:“在近20年中,伪气功的流派多如牛毛。仅《中国当代气功全书》所收载的,就有161种。其中较著名的,依照它们出现的历史顺序,主要有‘严新气功’,张香玉的‘大自然中心功’,张洪宝的‘中华养生益智功’(简称‘中功’),田瑞生的‘香功',张志祥的‘元极功’,沈 昌的所谓‘沈昌气功’等。次一等的,有什么自称‘佛子’的张小平的 ‘万法归一功’,陈林峰的‘中国慧莲功’等。等而下之,则难以统计。”①
除了该书所述众多伪气功和特异功能“大师”外,还包括四处宣称自己有“药片穿瓶”及“透视信封内文字”等“特异功能”的伪气功大师、 现代“超人”张宝胜,著名作家柯云路《发现黄帝内经》吹捧的“当代华佗” “气功神医”胡万林。
2005年至今,又相继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伪气功、伪养生和特异功能“大师”,继续招摇撞骗。例如近年来名声最大,且已经走下神坛的伪 气功和特异功能“大师”王某某,便打着“气功大师”和特异功能旗号, 用“隔空取蛇、断蛇复生”等民间杂耍把戏,长期赢得一些腐败官员、企 业大佬、歌舞明星等追捧者不断叫座。
从本书提出的辨别气功真伪与否的“六大检验标准”看,伪气功经不起其中任何一条标准的检验。其伪,一经检验便原形毕露。
第十节练功出偏的由来、内涵及防治
练功出偏是人们在练功过程中经常谈起或遇到的问题,又称“走火人魔"它真正引起国人重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第二次气功热期间我们在总结、分析、探讨前人练功出偏相关内容基础上,归纳出以下练功出偏的由来、内涵及防治要点,供练功者参考。
一、练功出偏的由来
练功出偏,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逐渐形成的练功术语,又作“练功偏差”或“气功偏差”。古代分别称作“着相”“走火”“入魔”或“走 火入魔”,较早见于明清道教和医家文献。
清张璐在《张氏医通•入魔走火》中诠释了 “走火入魔”:“纳子参堂打七之人魔,练土坐功运气之走火。”给出了相应的中医疗法。
1983年9月,马济人编撰的《中国养生学》把练功出偏分为走火和人魔两部分予以诠释。
1988年8月,林雅谷、马济人二人主持编撰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卷》把练功出偏称作:“练功偏差,是指练功者在练功中,由于选择功法不当,或操作时未掌握要领,也有极少数是因指导不及时,而引起的一些如动乱不止、气感乱行、气感冲头等严重的异常反应,称为练功偏 差,简称出偏。”①
1991年7月,张洪林教授在《中医1000问——气功篇》中明确了练功出偏的概念:“我们将这种因学练气功而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叫作练功出偏。”
2005年8月,刘天君教授在《中医气功学》中把练功出偏称作:“气功偏差,简称‘出偏‘也称‘走火入魔’,是指练功者在练功中出现人体机能紊乱,精神、情绪、行为失常等较严重的身心异常反应,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经医治就不能自行缓解的现象”③。
走火入魔、练功出偏、练功偏差或气功偏差概念,古今称谓虽然不一,但内涵基本一致,本书均作“练功出偏”。

浏览2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