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每个着式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身形、手式均与身体内神、意、气 的配合缜密有致,尤其对培补元气,健身祛病的功效特别显著。所以,练习 中特别强调内功劲法的运用,这也是太极拳有别于外家拳的关键所在。同时 对养生与技击也都极为重要。初学者首先要知道拳架姿势与内功劲法的内容,以便循序渐进地掌握太 极拳的锻炼方法,庚午春偶遇《武术健身》之书,书中功法精选中“杨氏太 极拳拳架姿势与内功劲法”内容与先师新午王华杰讲述相似,故回忆记摘。拳架姿势。拳架姿势是指人的形体在完成预定动作时做的动作变化。 初学者,首先要明确躯干、四肢的运动趋向和定势姿态,努力做到姿势准确。由拳变掌时,五指自然伸平,掌心舒展微凹。由掌变拳时,四指自然卷曲,指尖贴于掌心,拇指扣在食指中指的第 二指骨上,拳不要握紧,拳心留有余隙。由掌变勾手时,手心向下,指尖自然捏拢下垂。手内旋时,以肘为轴,拇指朝手心方向旋转。手外旋时,以肘为轴,拇指朝手背方向旋转。静。意识集中,思想专一,方可专心思考,细心揣摩,对一着一势的 运行,虚实、转换、开合、缠绕等基本要领,方能逐步领悟,姿势渐趋正确, 久之自会达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之境。意。太极拳是以意行气。太极拳一着一势,一举一动都是以意来作指 导的、领先的。也就是说思想想到哪里,手足就运行到哪里。心里怎么想, 四肢百骸就怎样动。用意则轻灵自如,用力则僵硬迟滞。所以一切行动都是 以意作引导的,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慢。慢就是缓慢的意思。不论学什么都不求快,尤其学拳,更不能求 快。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是有道理的,所以在学的过程中 要循序渐进,一着一势地学,一着熟悉后再学下一着,如果学得快了,着势 不够真切,容易出差错,也容易遗忘,学得慢了实际是快,学的快实际是慢。 所以要求初学时要慢。真。真就是认真。“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学拳也是如此,须树立 一个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对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 须认真对待,要细心琢磨,检查,纠正每一势,力求自然舒展,正确大方, 这样姿势就可以走上运行规律。柔。柔就是轻柔。但柔并不是软而无力,轻浮疲沓。而是软如棉,坚 如钢,无坚不摧的刚毅劲。这里所说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也不是僵硬之力, 而是发自丹田之劲,实际就是腰脊之劲,拳经上说:“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 成钢”,周身柔和了也就轻灵圆活了,久之就会“刚柔相济” 了。凡此种种皆属于拳架姿势与内功方法的内容,因为它是通过人体为形体 的变化而完成的,靠观察模仿即可学会,故不多赘述。浅谈太极拳的放松太极拳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放松。太极拳要求,在活动过程中,从始 至终保持身体的所有部位,包括躯体和四肢均须放松,不仅外部,而且身体 内部的五脏六腑也要放松(拳经云:腹内松静气腾然)。只有放松了,周身血 脉才可贯通,内气才可周流。杨澄甫前辈认为:“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池 (沟池,田间的水道),沟池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用僵劲,气血 不通;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久久练习,则可真正得内劲,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的境界。放松有三点好处:一是可以得到真正内劲,由至柔而至刚,与人推手, 化则如滚珠轴承,如蓬松之棉花,毫无着力之处;发则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使人毫无还手之力。二是容易达到懂劲。有人说推手练得多了,自然能够懂劲,这样说不够全面。“懂劲”主要靠练拳,拳练多了,内气周流通了,皮肤 敏感程度就会增加,方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一些只 练推手很少练拳的人,不仅“听劲”差,而且比较容易被发出。三是有益身 体健康。中医认为,不通则病,通则无病。放松容易贯通血脉,气血周流, 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放松是太极拳的特点,也是太极拳的难点。杨澄甫先师说:“松、松、 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美国环球太极拳社社长罗邦祯说:“练 拳四十五年,不敢说有四十五年的东西,一个松字,就让你琢磨终生。” 一个 说三辈子学不到,一个说琢磨终生,可见放松之难。其难应认为不是难在松 不下来,也不是松不彻底,而是松的程度不好掌握。松,谁都会,在静态下放松比较容易,而太极拳则是动态下放松,推手 是抗争过程中放松,更难。这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动则用力的习惯 的缘故。练太极拳也要用力,一点力不用动不起来。太极拳强调放松,要求 在动中放松,要在放松状态下的运动。放松,要“松而不懈”,用力又要“紧 而不僵”,推手时人体像个半压缩的大弹簧,无论何处,都能达到“按之则 落,松之则起”(浑身无处不太极)。这就是推手中最好的放松。这个“似松 非松”的尺度,难以用尺子量,也不能用秤称,所以说难。那怎么才能掌握好放松呢?提出几点供大家尤其初学者参考和琢磨。.先练静态放松。取坐式(非盘坐)或站式(膝微屈)由脚而腿、而 膝、而腰、而脑背,然后肩、肘、手逐一放松,习惯了可整体一次放松。在 放松中坐或站,可想象身体如泡在水中(只不到颈部,否则易昏沉),体会水 的浮力和冲荡力。还可想百会穴有一条绳子,吊起整个身体,身体向下松沉, 但力量不要大,体会虚领顶劲,整个身体放松,松了以后要随时检查各个部 位,有没有僵的状态,随时调整,每次半小时左右。.“水中练拳”,就是在练拳时,想象身体处在水中(空气中亦可),前 后左右皆有水的鼓荡,举手投脚都感有水的阻力,前进后退既有水的重力阻 挡,也有水流的轻微的推涌,使身体各部都处在不松不紧的状态。.意念推动法。假想意念是一种力量,练拳时每一个动作由起点至终点, 都是意念推动下进行的,意念一停,动作马上也停止了。太极拳运动是整体 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身躯四肢是随着意念去推动梢节(手或脚),梢节 一动,根节中节(臂腿、肩胯)也随之而动,最后意念贯注在指和趾端。这 种高度集中的训练,对健身和内劲增长都有很好的效果°意念贯注手指和脚 趾是很重要的,因为手和趾是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络的起止点。指和趾的 意念活动,容易调动内气的运转。以气运身法。意念推动身法是为了产生气,是气之产生之法。所以这 一方法只在练拳有了一定基础,气感显,才能使用。具体方法是:每一动 作,丹田之气腰部起分成两部分,一部由腰过脊背传于两臂达于掌指,另一 部分由腰而胯而膝达于足趾,再由足反弹回击,顺腰脊肩背传于掌指。两股气同时传到掌指。这和形意拳中的“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 催足”的方法是一致的。熟练后就可以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这就是力 由脊发的过程。《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 从心。”但内气不足就运不起身来,也就顺随不了。内气充足了,动作起来就 可以便利从心了。放松,既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大容易说清,不可能只用语言文字说明, 别人按你说的不可能就能掌握好放松。所以既要有名师的指点,也要靠个人 的悟性,不断去练,去探索,才能慢慢地掌握,愿共勉之。太极拳起势、懒扎衣拳势作用一、“起势”作用正着.膝撞法:假定对方右足在前,以右拳击我 胸(顺步拳),我稍屈膝蹲身,腰微左转,双手自 下而上,右手粘黏对方小臂,左手粘黏对方上膊肘节处,随即右脚尖外摆,腰身右转,双手向右后划 弧,同时,我起右膝撞击对方右大腿外侧,使受创 痛而向后荡开,打开其下部门户,便于对其后足 (实足)使用套、蹬、跪、踩以及膝顶等跌打之 法。撞击之劲要猛脆,才能打开其下部门户。起势即体现了太极拳法手脚并用,柔化刚发, 后发先至的拳法原则。歌曰:短打拳法身步灵,撞开门户不留情;下部管足施跌法,寸寸弹腿变化迅。

浏览1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