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左掌变拳收至腰间,右拳 向前冲出。此动作可左右转身交替进行练习,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 转身推掌(跨虎蹬山):并步站立,两拳抱至腰间,拳心向上。左脚向左上步成左弓步,上 体微左转。同时右拳变勾,向上经胸前向左、向下经腹前搂至右后侧,勾尖向上,直臂贴身;当勾 手经腹前时,左拳变掌经右前臂内侧向前推掌。以两脚为轴,身体右转180°成右弓步。同时左 掌向右经胸前向下经腹前向左变勾搂至左后侧,勾尖向上,直臂贴身;当勾手搂经腹前时,右手变 掌经左前臂内侧向前推掌。目视右掌。此练习可原地左右转身交替进行,动作相同,唯方向 相反。


第四节 通背拳健身方法指导

一、通背拳的概述

(一) 通背拳的产生与发展

通背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因流传区域较广,故流派分支较多,就其拳称来说, “背”字有用手臂的“臂”的,也有用脊背的“背”的。称通臂拳的拳家认为,此拳法以上肢动作为 主,两臂运使模仿了猿猴立抡摔拍、直出穿点的动作和特点,故称“臂”。称通背拳的拳家认为,“通”意为通达,“背"乃指人的脊背,此拳强调以猿背取势,以背为法, 腰背发力,通于肩臂,达于掌指,故称“背”。尽管拳的称谓有所不同,演练风格也有一定差异,但 在拳理和历史渊源上基本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技术上都充分体现了腰背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因 此,198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把通背拳的“背''字定写为脊背的“背”字。有关通背拳的起源,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因此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在我国古代一些典籍 中仍可发现通背拳的蛛丝马迹。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的六路歌诀中即有“佑神通臂为最 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为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 六路歌诀注释“通背,长拳也气 由此而论,远在明代通背拳已流传于世。据修剑痴遗存的拳谱记载,清代中后叶,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一带传授武艺,始称“祁家 门”,后称“通背”。祁信自幼习武,擅长祖传大枪,人称“杆子祁”。后有其子祁太昌在多年随父研 习的基础上又有改进与发展,从此有了老、少祁派之分。老祁派在练法上刚多柔少,动作古朴劲 道;少祁派在练法上柔多刚少,动作精巧细腻。目前流传的通背拳大致可分为两大支脉:一支为 祁信 陈庆 王占春 张策,另一支为祁太昌 许天和一修剑痴。近代通背拳名家张策、修剑痴 等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成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下得 到了蓬勃的发展,2。世纪70年代通背拳以其独有的风格特点,从表演项目发展成为正式的竞赛 项目,20世纪80年代又被写入竞赛规则中,制定了统一标准,从而为这一古老拳种的繁荣兴旺 奠定了基础。

(二) 通背拳的技法特点

武术技法的根本原理是动作具有攻防含义,各拳种的技法除遵循其根本原理外,同样还应强 调自身的技法规律,形成独有的技法特色。通背拳是通过模仿猿的舒肢展臂、鹰的振翅翱翔、猫 的扑鼠之灵等动作特点来造拳取势的,故形成其冷弹柔进、放长击远等技法特点。具体来说,其 主要有以下技法特点:

  1. 甩膀抖腕,放长击远


通背拳上肢屈伸和劲力蓄发及攻防兼备的基本技法是甩膀抖腕、放长击远。通背拳是以劈、 拍、摔、穿、攒为基本掌法,其他招式变化皆由此五掌生化而来,强调练时有定规,用时无定法,伸 缩往来,快速多变。在运动中,要求肩、臂各关节尽量放松并前伸,通肩达臂,力贯梢节。两臂运 使犹如皮鞭,立抡成圆,大开密合。腕要舒之如绵,柔活灵便。指腕肘舒,手臂的伸缩、收放才能 势遂人愿。肩舒则臂长,方可击远,从而达到一寸长一寸强、放长击远的效果。

  1. 擦挂击响,清脆连贯


擦挂击响、清脆连贯不仅是通背拳独有的技法特点,也是自我操练的一种形式。在运动过程 中,手与臂、腿、肩、背等部相交错时,要求蹭拍发出清脆的声响,提高演练气氛,并体现出通背拳 沾衣发劲的特点,动作要求劲力顺畅、连贯,击点准确。经常进行蹭击身体各部位的练习,有助于 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

  1. 前空后丰,拧腰合胯


通背拳对形体姿态的基本要求是前空后丰、拧腰合胯,意在蓄而后发。前空也称含胸或虚 胸,要求胸廓略向内含蓄、收腹,形成空畅的形态。后丰也称拔背或探背,要求背部肌肉向下松 沉、立腰、敛臀,使背部呈圆而丰满的形态。拧腰是指以腰为轴的左右旋转。腰脊在口常生活中 对行、站、坐、卧等正确姿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通背拳在背部呈圆而丰满的姿态下,要求腰部 松沉,这样更有利于动作的稳健。松腰不仅能帮助气向下沉和肢体的稳固,而且更主要的是对动 作的进退旋转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松腰才能保证腰脊的拧转灵活、变化自如。通背拳对下肢动作 的基本要求是胯膝内合、向下蹬踩、五趾抓地,合胯也称扣胯或切胯,要求甑、膝关节微向内合、扣 趾。合胯合膝是取其进退之迅速,脚趾抓地是取其生根之意。腰是发劲之主宰,腿是发力之根 源。只有在发力前一瞬间形成“胸如空洞、背似锅”的姿态,拧腰切胯才能做到力从足跟起,劲从 腰背发,以力通于背,顺于肩,达于指。

  1. 闪展灵活,步内含腿


通背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要敏捷、闪展要灵活、步随身移、干净利落。要使步法起动快、运 行巧,就必须做到膝关节多处于微屈状态,以身带步,上下相随。而腿法的运用又多与步法相结 合,步内含腿,腿随步发,腿落还是步。通背拳腿法的运用有明、暗、奇、绝之说:明腿是指撩、搓 腿;暗腿是指韬匿待机,应变发腿,又名藏花腿;奇腿是指应变奇出,乘机而发;绝腿是指腿无虚 发,百发百中,专取其要害,犯者应腿即毙,内含撩阴腿,故称之为绝腿。腿的妙用借于步,步是腿 的基础,步活则腿快。

  1. 直出直入,冷弹柔进


通背拳对手法的要求是直出直入。无论是劈、拍、摔、穿、攒每一掌都要求手从胸中发,上下 相随,三尖(手、足、鼻)相照。出手要直,回手要快,走直线、重实用。冷弹柔进则是对运劲之要 求。通背拳在劲力上讲究冷、弹、脆、快。冷似手中脱鱼,弹似伸缩弹簧,脆似斧断干柴,快如流星 闪电。出手为柔,力到为刚。如攒拳(冲点拳),出手为掌,点到则为拳。柔进从技击含义上讲,不提倡硬攻猛进,而是以柔为法,坚韧交错。拳谚道:出拳如发炮,用掌须坚韧,着力似冷弹,变换要 交错。如劈掌当右手下劈为攻时,而左手上摆则为防,充分体现了通背拳刚柔相济、攻防兼而有 之的技法特点。

二、通背拳健身方法指导

(一)通背拳的基本动作

  1. 手型



  • 尖拳:四指屈握,中指凸出成尖,拇指压于中指第一指节上。

  • 奇拳:四指屈握,食指中节前凸,拇指压于中指第一指节上。

  • 空拳(半握拳):四指并拢,向内卷曲松握,拇指第一指节压于食指、中指的指尖上。

  • 荷叶掌:拇指、食指分开,自然伸直,其余三指微屈。

  • 八字掌:五指微屈,自然分开,拇指与食指形成八字,掌心内凹。

  • 猿势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内凹,屈腕,虎口成弧形。



  1. 步型



  • 弓步:前腿屈膝半蹲,脚尖微内扣;后腿挺膝伸直,脚尖斜向前。两脚全脚着地,两脚间距 约为本人脚长的4〜5倍。上体正直。

  • 半马步:前脚微内扣,后脚外展,两脚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2〜3倍,两腿屈蹲稍高于水 平,后腿膝关节微内扣,重心略偏于后腿。

  • 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后脚外展约45°,屈膝半蹲;前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稍内扣 并虚点地面,膝关节微屈,重心落于后腿。

  • 仆步:两脚平行开立,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4倍。一腿屈膝全蹲,臀部接近小腿,脚尖与 膝关节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平仆,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

  • 前点步:两脚前后开立,后腿自然伸直;前腿微屈,前脚掌虚点地面。

  • 跪步:两脚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2倍,前腿屈弓,后腿屈跪,膝部触地或微离地。前脚全 脚着地,后脚前脚掌着地。


浏览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