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异者。他家则左掌而右拳拱手齐眉,吾宗则两手作虎爪式, 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以示反背胡族,心在中国。……(八) 恢复河山之志,为吾宗之第一目的。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 懈。如不知此者,谓之少林外家。”从中看出十条中有一半都与 国家的利益相联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少林武术强烈的爱国情 结。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针对历代戒约的局限性,已难以 满足新时代的要求,1984年5月,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 与少林拳研究会召集众僧和俗家少林武术名师,共同商讨订立 了 “少林习武新戒约”,其中内容有:“(一)拥护政府,遵纪 守法,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二)凡吾习武之门徒,概从健 身壮体为标,效国兴业和益助民众为本。(三)凡吾沙门弟子 都必须严守院规、保持宗风、参禅念佛、恒习书文、兼考医史、 苦练武功、坚持不懈、出新创奇,使少林武术打出中国,走向 世界,为国争光,为少林增辉。……(十)凡吾习武弟子,必 应国召,为民除害,为国拒贼,保卫国家建设和民众利益,为 发扬少林武术和振兴中华做出贡献。”新戒约内容完善,健康向 上,它以促进少林武术发展,为国家建设和民众利益作贡献为 宗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也是发扬少林武术爱国主义 精神的延续。
综上所述,无论在少林武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少林武 术历代戒约中,都表现出了少林武术扶朝保皇,安邦靖世,保家 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少林寺僧只有接受了儒家修齐治 平、内省外王的思想,,才能够超脱自己,超越与世隔绝的修行生 活,献身于一切重大的护寺、护法、爱国行动中去。少林武术正 是具有了这样的爱国精神,才被世人无限赞美,并成为少林武术文化的独特特征。
第四节当代少林武术的发展
少林武术在武术众多拳种中,属我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在国内有独领风骚之地位,而且已 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同国籍与不同肤色人种识别中华民族的语言和 符号,成为中国武术或中国功夫在世界范围内的代名词。在世界 范围内,作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地位的少林武术, 在经历了长期的寺院传播和改革开放后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发展阶 段后,已基本实现了立足继承和初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今天,面 对一个全新的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面对文化发展与传播、文化识 别、文化选择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实现其文化的长久不 衰,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时代挑战,已成为所有关注少林武术、 关注中国文化命运的有志之士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少林武术研究的定位问题
当前,“创新”成为我们社会生活和理论研究中出现频率 极高的一个术语。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在全球化已是一个不 争的现实进程的今天,我们都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不断创 新,提供应对世界全球化的灵丹妙药。但是,如果不解决我们 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合理定位问题,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研究所面临的将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在边缘化的路径上 还要走多远的问题。作为中国武术的典型代表——少林武术, 由于其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必须应对全球化文化发 展,必须重新定位。
俗语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名声显赫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与少林寺的关系,历史学家认为 两者相扶相耀,自古就有“寺以武显” “武以寺名”之评价。也 因此,在少林武术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的发展就紧紧地 与少林寺本身的佛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并深深烙上佛教文化的印 迹,形成了少林武术“武”与“禅”的相辅相成,武为禅的外在 表现,禅为武的精神和文化精粹。
自古少林有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之称,佛学是少林寺_切文化 产生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应该是我们研究少林武术的基点。尽管 人们对少林武术的产生时间和途径提出过种种结论不一的论证, 但对少林武术与禅宗教义的交融和互摄却始终没有提出异议。从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有关“武”与“禅”融摄形成少林武术的观 点可做如下总结性评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有 机地融摄、吸收了佛教禅宗的理论学说,容纳了佛教禅宗的演习 方法,使原本只有儒、道理论做支撑的中国传统武术,在经历了 禅宗文化的洗礼后,形成了具有凸显特征的禅武文化,促进了中 国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发展。这应该是少林武术作为武术的一大流 派独立存在的最具特色的基础。笔者这样的评价与少林寺释永信 方丈对少林功夫所做的“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 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 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文化体系”的 阐述,在内涵上基本一致。
禅与武的有机融合,是少林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术派别的重要 特征之一。尽管许多学者对少林寺与中国武术是否有人们通常认 为的渊源关系有过怀疑,但少林武术本身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 建立在汇聚天下武术之精华的基础上,在佛法教义的指导、改良 和融合的驱动下,经历代佛法大师将武术基本技法和佛法教义相 结合后,产生的一种以禅宗思想为理论基础的“重修为、轻名 I利,重习练,但更重感悟”的开放型武学体系。
所以,我们对少林武术的认识,应该避免简单的以“武”论 “武”的理解和评价,而应该将少林武术的存在,置放在佛教文 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进行审视和研究;应该将 其历史的沿革,置放于民族的兴衰中加以评点;应该将其传播和 发展的途径与结果,置放于社会和文化互动中去考察。
只有我们明白了研究少林武术的基本思路后,我们的研究过 程和研究结果,才可能在一个充满文化竞争的全球化时代,为少 林武术文化重新回归当今社会提供重要的依据。这一点不论是关 于少林武术文化的继承,还是发展,都将非常重要。
二、制全球侧网少林野、发展与创新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或人类文明处于重大变革时期的社会文 化,都会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历史方位,重新寻找自己立足社会 的生长点,重新以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 和合法性。所以,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少林武术在当今社会 的发展问题,我们持何种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少林武术的继承
少林武术由于其存在的环境和传承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独特 性,使得少林武术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较好地得到了继承,并在 今天的社会中呈现出具有显著特色的武学文化体系。但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面对加剧变化的社会文化现实,对于少林武术的 继承,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视角。在首先确立“传统是现代的活 水源头”的基础上,坚信“只有全面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 化,文化的发展才具有生命力”。少林武术是少林文化的结晶, 它具有显著的佛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结合的特性,不仅展示着少林 众生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而且还融摄了佛宗教义的文化精髓。 今天少林武术的存在,不论是外显的拳术、器械套路,还是内隐 的禅宗教义,都已成为历史、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中一种不可或 缺的文化形态。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承认,“昨天”的少林武术,对于今 天的社会仍存在着许多文化上的缺憾,存在着与今天社会发展极 不协调的文化成分。因此,我们在倡导继承少林武术时,应该坚 持“尊重传统,不迷信传统”的继承原则。正如清华大学的张岂 之教授所说的“只重视文化知识继承是不够的,没有文化创新发 展,其传承也会失去活力” 一样。在继承少林武术的内容和文化 时,要有选择地忽略、舍弃那些阻碍少林武术,特别是阻碍少林 文化发展的影响因子;继承那些能够保持少林武术发展和存在的 理论基石,在保证少林武术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保障少林武术 与世界武术发展的融合。只有这样,少林武术的发展才能做到既 保留传统少林武术的基本点及其精华,又有所丰富和发展。
浏览1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