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举行的上海国术大赛上,马及时总结了在浙省国术 游艺大会上的成败得失,技术发挥稳定。经过15天的搏斗, 马连战连捷,其中战胜郭世铃、赵道新、张长信、张英振、章 殿卿等名手。最后将与曹晏海决赛冠亚军。

此时,观战多日的松溪派高手纪崇德提出挑战。经抽签, 纪与马承智加赛一对。因上海国术大赛亦属擂台赛性质,任何 人皆可上台比赛或挑战获胜者。按规则若纪挑战成功,则第二 天将在曹晏海、马承智和纪崇德之间进行循环赛来决定冠军。 故当马与纪上台后,马考虑的还是如何保存体力、准备明日的 决赛。

马因有此心思,故精神不够高度集中。马先出左探马掌试 探对方,此虽为虚手,但动作不够逼真、隐蔽,被纪识破。纪 乃通家高手,当即以快制快,见点即打,迎马左掌,速发一 拳,其机甚恰,其劲甚整,当即打断马之左掌三个手指。马负 重创,但精神猛醒,镇定自若,不露败相。然而纪确为高手, 知马受创,毫不放松,踢中进逼。

此时马形势甚危,遂施展脱打之艺,急速转身虚走,诱纪 赶入,马实则重心潜换,突然右转身,在纪踢中之瞬,用右避 风掌打中纪之右颈处,当即将纪崇德击昏于地。

马承智虽胜,亦因左手指断住院,无法参加第二日与曹晏 海的冠亚军决赛。故马承智屈居上海国术大赛亚军。

马承智在上海国术大赛中所表现出的高超的实战技艺和能 力,给当时拳界留下极深的印象。多年以后,上海国术界的卢

嵩高、姜容樵、褚桂亭、顾留馨等在谈起当年上海的实战高手 时,对马承智的功夫、技艺无不推崇。顾留馨曾说“30年代 的技击,是以马承智、曹晏海、胡凤山和朱氏兄弟为代表人 物。除了他们老师孙先生外,当时其他人是无法和他们相匹 敌。但孙先生对他们的功夫还是不满意,认为还没有完全入 道。”文革后,在谈起技击散打的训练时,杨松山,郝家俊无 不感慨地说:“马承智先生要是再多活几年,内外家的很多真 东西就留下了。那才是真正的技击家。”

考近代武史,在首届国术国考、浙省国术游艺大会、上海 国术大赛这三次最重大的国术擂台比赛中,均能名列前茅获最 优等者,唯马承智一人,在此期间,马还获得全国摔跤比赛亚 军(因友人请食河豚,食物中毒住院,未能参加决赛,可见马 拳运之多舛)。其战绩足以证明马承智技击技术之全面、功力 之坚实。

四武教头生涯

1931年夏,马承智去江西军中任国术教官。随军野战、 奇遇颇多。1933年,因母见悖,回毒丘。后与师弟汝东山创 办鑫丘县国术馆,教授弟子百余人。1935年,经师弟曹晏海 介绍,去骑兵第一旅第一团任技击教官。翌年到京汉护路队任 技击教官。1937年,马回春丘国术馆任教。1939年,受省主 席廖磊之聘,到安徽省民政厅任国术教官5年。1945年,日 本投降后,马回羞丘国术馆。不久,经民政厅长韦永成亲邀, 马去蚌埠消防队任国术教官。1946年底,马再回善丘国术馆 任教。

解放后,马先后任安徽省摔跤队教练、六安地区武术教 练、六安师专体校武术教练。文革前,安徽的摔跤在全国是有 名的,年年都出全国冠军。这与马承智在技术上的传授是分不 开的。

马还培养出弟子余永年。余先生较全面地继承了马承智的 技艺,现任套丘县体委主任。据余先生讲,马承智在技击理论 和技法上均有大量经验总结,因解放后武术的开展偏重于健 身,故使马承智未能将其实战经验系统化而广泛传播。安徽省 武术名宿贾福忍曾写对联赠马承智,联曰:“继往应有息肩日, 开来方为绝顶人。”鼓励马应解除顾虑,继往开来、自成一派。

五英雄晚年之寂寞

马承智功夫出众、阅历深广,然仍保持着实事求是和谦逊 的美德。马承智晚年在给其师妹的信中说:“追念当年禄堂师 之神采,武功独步,冠绝于时,令人不胜景仰。不仅时辈无法 企及之,亦使今日吾辈感愧万端。怎奈余拙而不敏,难承十之 一二,有负先师教诲。”

马不仅明理、善战,且对有关药理亦有研究。马掌握许多 治疗内外伤药物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亦握许多配合练功、增 进功力、恢复体力、有助于气血循环的药物制作和使用方法。 故马在传统武术的实战、训练、治疗和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在 当代技击家中实不多见。

马一生南北漂泊,笃好技击实战,曾受难多次;文革中又 饱受冲击,晚年医疗条件甚差,且无人照料,仍享有89岁的 高龄。这在技击家中也是不多见的。马承智晚年常怀念起曹晏

海、胡凤山、孙振岱、朱国福、朱国祯等人,认为他们几人的 技术全面,其武学造诣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并常感叹现在已 没有能够与自己一起讨论拳技的人了。深感武林之寂寞,唯与 孙剑云、郝家俊、.杨松山、沙国政等尚存书信来往。传人弟子 中,唯蕾丘余永年所得独多。

马凤图(1888——1973)字健,回族。河北 省沧县人。晚年客居陇右,曾任甘肃省政协委 员、民革省委委员、省民委委员、省卫生工作者 协会主任委员、中医学会主任委员、武术协会主 席等职。

马凤图先生是当代著名武术家,是在甘肃省 享有盛誉的名中医,又是一位有影响的爱国民主 人士。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报刊介绍过马凤图先 生在武术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他以毕生精力所恢 弘建设的通背拳体系,不仅在国内拥有越来越多 的爱好者,而且已远传域外。他在武术史和武术 基本理论方面的一系列独到见解,正在被陆续介 绍给武术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东 邻日本,以马凤图与其二弟马英图为宗师的“马 氏武艺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最近,日本福 昌堂出版了系统介绍马凤图生平及通背拳体系的 专著,作者松田隆智是日本中国武术研究会会 长。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武术史专家。以专著形式

介绍一位当代中国武术家,这在国内外是前所未 有的。

由于极左路线对武术事业的干扰,马凤图先 生和他的学说,曾遭受长时期的不公正待遇,甚 至遭受压制和歪曲。史无前例的浩劫,不仅严重 残害了他的身心健康,而且使他积多年心血而成 的大批手稿严重散亡。这不是一家一姓的损失, 乃是整个武术界的损失。然而,具有真实价值的 东西终究不会被消没,终究有被社会认识并给予 公正评价的一天。在中华腾跃、百废俱兴的今 天,在武术事业经历了许多曲折而终于能铭正本 清源、健康发展的今天,马凤图先生所极力推进 的通背拳体系,在中国武术的百花园里俏然卓 立,异彩夺目,吸引了与日俱增的学习者和研究 者。他一生为整理武术遗产,发扬武术真谛而探 索不已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正在得到社 会的承认,受到人们的景仰。

颇有思想和个性锋芒的一生

马凤图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家,自幼勤奋好学,富有追求 真理的精神。宣统元年,他以武秀才身份考取了天津北洋师范 学院,当时,他是沧县东南乡回族中的一个大学生。入学不 久,即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并成为同盟 会“燕山支部”的主要成员,参与过一系列反清秘密活动。辛 亥革命后,由于反对袁世凯的帝制活动,他遭受迫-害,不得不

57 远去关东,在东北蛰居凡七年。1920年率弟弟英图及长子广 达投奔了具有进步倾向的冯玉祥将军,1925年随冯玉祥的国 民

军到了西北,并终于定居在陇右直到故世。

在陇右的数十年中,马凤图在旧政权中先后担任过县长、 专员、厅长等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既不肯趋炎附势,又屡屡 触忤权贵,故长期屈居卑位。但,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他努 力体察民痍,尽量办一点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因此,清誉流布 陇上,甘肃的故老耆宿至今犹念念不已。

作为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马凤图对于中国 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寄于深厚的期望和同情,在白色恐怖 的环境中,尽自己的能力给革命以微薄的支持。早在20年代, 他在通县曾掩护过著名共产党人刘格平等同志,1928年,他 在狄道县发起了规模很大的李大钊同志追悼会,为此受到甘肃 省政府的处分。30年代初,在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他与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等人经常聚谈国事,抨击时政, 多次撰文针破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主义。在他的教 育和影响下,在西北军任团长的长子马广达在著名的长城抗战 之役中壮烈殉国。“西安事变”发生后,他立即拜访主持甘肃 政务的东北军将领于学忠,表示拥护张、杨二将军的爱国行 动,并公开发表赞赏控蒋行动的文章和电文。他的言行受到国 民党政府的仇视,却受到共产党的好评。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建立之初,谢觉哉同志受党中央之命来兰州组建八路军驻兰 办事处之时,在724日关于西安的日记中就写道:/马凤图 同情我们,”谢老到兰州后,立即夜访马凤图,以后又多次交 谈,谢老在日记中对马凤图的开明态度和政治见解均给予了很 高的评价。正是在谢老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教育之下,抗战期 间,马凤图尽自己的力量掩护了不少在兰州从事地下工作的共 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39年,还曾通过共产党员刘奇夫等

浏览1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