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从未恃术傲技、以强凌人,不标榜门户,不轻视他门别派,武林同 道亦钦赞不已。他对各门派联络团结,善取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以精己之长,以补己之短。先师之功深、技精,此其因焉。岁庚午先师出版了《岳氏 八翻手拳法》上八路,后又陆续出版了《太极拳阐宗》、《太极拳实践》,拳法之姿势、应用要旨皆出以犀利之笔,为学者作津梁。尚余岳氏散手三百六 十手、太极拳散手和岳氏八翻手中、下八路等,先师未能在生前撰写出版, 实为一大憾事。七七事变后,先师率技术总队进行抗日活动,后至西安。新中国成立后,先师世传精医、悬壶济世,任西安市人民医院中医大夫,业余仍传功授技,曾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工作。1964年一代名师逝于西安, 至今西安徒众仍在推动着武术运动的发展。先师不失为一位内外皆精且有丰 富实践经验和精邃理论知识的武学大家。

余入门晚,离师早,根基又差,但从先师学太极拳、岳氏八翻手,数年如一日,蒙先师耳提面命,巧譬善导,得益匪浅。先师教诲之恩,无以为报, 饮水思源,愿将先师为武术事业付出之精力述之于笔墨以慰夙愿。

为人师表武林楷模

——怀念武术名家王锦泉先生
张希贵

眨眼之间,王锦泉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数年。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众位弟子及武林好友将纪念先生的业绩,缅怀先生的功德,这是激励后人的一件好事。我文笔粗拙,但也想聊表心意。

我与王锦泉老师认识多年,虽未深交,但他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对我来说受益颇深,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技艺精湛,胸怀宽广

1953年左右,当我初涉武坛时,便常在太原市杏花岭体育场见到他,那时的先生人到中年,身材高大,体态健美。当时太原市体委每逢节日,都要在杏花岭体育场组织武术表演,全市的武术名老拳师都要带着徒弟聚集在一 起,舞刀弄枪,各展雄姿。我记得王锦泉老师常表演一套“岳氏八翻手”,铿锵有力,虎虎生风,给我们印象颇深。1959年后,我在省武术队当运动员, 住在杏花岭体育场。每天清晨,不论寒暑都能见到他在体育场教人习武。当 时我和王老师虽然不太熟,但每次向他请教都毫不保守,总是谆谆教导,耐心指点。记得第一次向他学习太极拳推手时,他便教了我好几个方法,如平圆推手法,立圆推手法,折叠式推手法,四正推手法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师不保守,平易近人。想想在那个年代,教武术的有几个不保守呢? 因为旧社会的武术拳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是时有发生的。所以从那 个时候他就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且他教我的那几种推手方法至今记忆犹新。

王锦泉老师胸怀宽广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大家知道,武术界鱼龙混杂,门户之见很深,多有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之人,互相之间说长道短,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事履见不鲜。可是我认识王锦泉老师几十年了,从没有听他说过别人的闲话,他总是说别人的好话,叫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实在难得。记得有个拳师,傲慢自恃,常出言不逊,出口伤人,对他不礼貌,但王老师听后一笑了之,从不计较,真胸怀宽大也。

二、平易近人

王锦泉老师对人谦和,热情好客,武术界的人大都说他好。比如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他总要约几个朋友去他家,亲自给人们做春饼吃。王老的厨艺相当好,做的春饼相当好吃,我就多次应邀前往品尝。其乐融融,至今深刻怀念。

他教授的弟子很多,贫富不等,男女老少都有。他都能一视同仁,耳提面命,不以贵贱论高低。因此跟他练过拳的人都敬仰他,终生交往。

另一方面,他为人低调,不张扬,不抢镜。开会照像时总是主动往边儿上坐,不像有些人硬往中间挤。他从未要求协会给他个什么职务,不像有些人“毛遂”自荐,争名夺利。

三、尊师重道

王锦泉老师虽然年逾古稀,弟子众多,在社会上有名气了,也总是虚怀若谷。他在公共场合总是宣扬启蒙师父王华杰(新午)先生的高超技艺和对他的影响;他在整理出版的《岳式八翻手》一书中,一再提示是遵循王新午先生的教导,为纪念先师而做。他从不持功自傲,总是谦虚谨慎、尊师重道,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

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先生襟怀坦荡的品格、尊师重道的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王锦泉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传承给我们的武术文化和拳路还在广为流传,还在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他的音容犹在,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张希贵,当代中华武林百杰,中国武术九段,《中华武术》三十年最具武术影响力人物,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形意拳协会荣誉主席,山西省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前山西省武术队总教练。)

2014年1月16日

写在王锦泉先生诞辰百年之际

苗树林

乘鹤归西去,英容留千古。一代慈祥而严谨的体育尊师武坛名宿王锦泉先生离我们而去已有七个春秋,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思考的问题。

先生生前为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原市太极推手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先生为社会武术活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回忆先生,他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学术、求真务实的品格,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情操,育人不厌其烦、为人师表的风范,可亲可敬、可圈可点,向我们昭示出一个真正的拳学大家的精神风范,久久不能忘怀。

先生少年习武,早年师从赵思杰、王新午前辈习练太极拳、岳式八翻手、 三百六十散手技法。后又师从著名形意拳大师李洛能之孙李振邦习练形意拳及武术四械,站桩练功,孜孜不倦,行功笃实,深得形意拳之真谛。先生精通多门拳械功法,对拳理拳法深得其要。他生前曾撰写的《岳式八翻手》二十四路精选套路,及《益寿内功经》问世。他的武术体系既系统全面,又十分精细。

先生生前广教门徒及学生。授徒十分注重武德兼备、内外兼修、口传身授,教授严谨,一丝不苟;秉承传统要旨而又科学合理;传人众多,可谓桃李满园,遍及全国各地。先生学识渊博,功臻化境,文才武略,涉猎广泛。 但先生一生做事低调,从不持技傲人,不随顺尘世浮华,不注名利地位。受到了门人弟子及社会贤达的普遍尊崇。

先生以厚植根底,学以报国,弘扬中华武术,振兴中华为己任,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在多年的武术活动实践中,将传统武术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运动中。他在太原市杏花岭、人民公园、动物园、矿 机厂、机车厂定点传授武术,还在太钢一中、二中,太钢体育场等地创建了武术队,推广普及武术运动,数十年不辍。他曾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辅导员之一,并多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由于他工作出色,曾被太钢、 太原市先后评为工作模范。太原市的武术活动凝聚着王锦泉先生的巨大努力和心血,他为祖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为传承民族瑰宝,促进人类健康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的师父申子荣和先生同是王新午前辈的高足。师父当年重返太原后带我第一个探望的同门师弟就是王锦泉先生,可见师兄弟之间情意之深厚。当 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今天我追忆王锦泉先生,缅怀他的功德,就是要秉承先生遗愿,携手各界同仁,为弘扬国粹、促进祖国武术事业的普及发展,再立新功,再展宏图。

浏览1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