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 并以此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式式相连,绵绵 不断。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据中国武术史学家 唐豪考证,最早传习太极拳的是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 的陈廷。他吸收了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式和当时著名的各种拳 法,并结合古代的导引养生术和经络学说,编成了陈式太极拳, 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后人又将陈式太极拳发展成杨、吴、 武、孙等式。各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同,练 习时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和运动特点基本一致。新中国成立 后,原国家体委为了推广普及太极拳,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 后编写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以及各式太极拳 的竞赛套路。通过我国人民长期锻炼的实践证明,太极拳确是一 种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特点的科学健身方法,也是防治疾病的有 效拳术。二、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一)体松心静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体松”是指在练拳时, 在维持动作姿势的基础上,尽量使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 要求动作自然舒展,不用僵力。腿部在运动时经常是半弯曲的, 肌肉必须用力,但在两腿交替支撑体重时,负重腿仍然要放松。 “心静”是指在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集中注意力。(二)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一套太极拳一般要求在 5min〜lOmin内完成,各拳式之间不得停顿,应做到缓慢而连贯。 缓慢的前提是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动作姿势及运动路线都保 持弧形。(三)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练太极拳到了 一定程度时,要把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起 ?来,这样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特点,才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 作组成的,要求起(向上)的动作要吸气,落的动作要呼气;(两臂张开)时为吸,合时为呼。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 求其自然。2.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在练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把注意力 集中到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第四节散打一、散打概述散打是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的发展和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传统格斗术由单纯注意“招法”发展为结合体能、智能与技能为一体,以突出其综合应用能力。比赛双方没有 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根据对方的技击动作随机变化,抓住对方 的弱点斗智、较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散打技术,还要 有敏捷的应变能力,从而明显区别于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由于 散打自身的特性以及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散打这一运动项目突出 地反映了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为了使散打招术明显区别 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内容,即所谓置人于死地的绝招,散, 打的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后脑、颈部、裆部等部位为禁击部位; 另外,在技法上,不管运用哪种技术流派的击打方法,均不允许 使用反关节的擒拿动作,以及用肘、膝等部位的技法进攻对方。 所以,散打的实用性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按照竞技体育项目 的要求规范散打技术,已成为当前散打技术发展的主流,为大众 所接受。现代散打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形态,找出规律, 即通过归纳整理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从中总结出它们 的基本运动形式。其中进攻技术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 型,一种是弧线型。然后根据“追求效果”的原则给这两种技术 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再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论证,确定拳法以直、 摆、勾,腿法以蹬、踹、鞭为主要内容的散打基本技术。摔法则 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住“破坏重 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的方法,形成了 “远 踢、近打、贴身摔”的散打技法特点。同时,对防守技术也根据 “实用效果”原则进行了分类,划分为“闪躲性防守”和“接触 性防守”两种基本形式。对世界各国搏击技术进行大胆借鉴,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 甚至是具体的实用技法,使散打技法形成现今流行的模式。二、散打技术分析(一)进攻技术进攻技术是散打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进攻技术的优劣直接 关系着比赛的胜败。所以,掌握好进攻技术的规格、要领是教学 训练的重要任务。进攻技术包括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如按动 作的结构可分为直线型、横线型和上下型。直线型,包括冲拳、 蹬腿、踹腿等;横线型,包括贯拳、鞭拳、鞭腿、勾踢腿等;上 下型,包括抄拳、劈拳等。任何一种进攻方法在动作的起止点、 受力点和运行路线三个方面都有其规格要求,无论改变哪一个方 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或出现错误的动作。因此,每学习一种 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格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 它。进攻技术的要求如下: 、速度快。散打攻防技术如能体现出“快”的特点,就会 " 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果。要快速地完成散打攻防技术,肌肉 ,产, 力量是基础,正确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避免动作的“预摆”是 根本。首先,进攻动作是靠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完成的,没有力量 一作为保证,欲做到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其次,任何武术流派的 、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武术这劫敷程存的两个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 “放松一收缩一放松”,就是武术用力技法的本质所在;最后,每 一个进攻方法的运行路线以及动作的起止点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有的运动员为了加大力量而把动作幅度做得很大,或带有“预 兆”,如先收后放或先拉后打等,无意中增加了动作的运行路线 和时间以及让对方预先知道了自己的进攻意图,结果达不到快速 出击、出其不备的效果。力量重。力量重是对踢、打、摔方法运用的力度要求。 在进行散打比赛时,运动员处在你追我赶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搏斗 中,所用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加大攻 击力度是散打训练的又一重点,因此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 力量素质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发力的刹那,配合 呼气,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 更加完整。力点准。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 必须准确。力点不准,不仅意味着方法错误,并且也易对自身造 成伤害,如鞭腿动作的技术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胫骨下端,若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减轻了动作的力 度,有时还会踢伤脚趾。造成力点不准的原因,其一是动作外形上的错误,如该绷脚 的时候却放松,该勾脚的时候却伸直;其二是腕、踝等关节部位 在用力的一瞬间紧张度不够;其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鞭 腿做成斜上撩踢,力点偏至脚弓内侧;其四是距离判断错误,如 勾踢腿时对手距离较远,着力点落在脚蹈指上。所以,在平时训 练中必须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格,多打移动靶和固定靶,从中 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在实战中提高判断能力和技术水平。预兆小。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 动作有预兆,这是散打运动员普遍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比赛中, 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一旦抓住规律之后,进攻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给对手创造反击的时机,导致比赛失败。方法巧。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即拳谚 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散打比赛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 胜则更技高一筹。巧妙的方法,必须与攻击对手的时机,掌握对手 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浏览1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