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层面比较出的这些相异间,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相 通点。其一,二者均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其二,二者均能提 高人体运动能力;其三,二者的最后追求都归属、到了对人生哲学 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二) 从相通中发现相同
透过运动层面的比较,从太极拳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层面进 行思考,我们发现两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要义不仅相通,还在 “相通”中凸现出了若干“相同”。
奥林匹克精神是对奥林匹克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它融 汇了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和奥林匹克传统的要义。在国 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的《奥林匹克宪章》中写道:“奥林匹克 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 以乐于作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 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 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 会。”⑵奥林匹克的传统精神曾被概括为“古八条” “顾十条” “萨七条”⑶。这些传统精神中的大部分内容已包括在上述《奥林 匹克宪章》中,一些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已被遗弃;另有“重要的 是参与” “国际性” “友谊、团结和和平” “公平竞赛” “更 快、更高、更强”等,仍然是当今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部分。
据此,我们可以从下述四个方面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 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与文化、教育和公德相融;
- 奥林匹克运动的特色,表现为公平竞赛和奋力进取;
- 奥林匹克运动立足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 奥林匹克运动着眼于为人际和谐(参与、友谊、团结) 与社会和谐(国际性与世界和平)服务。
观此四条归纳性的理解,给人一种在太极拳文化中也“似曾 相识“的感觉。依次从太极拳文化角度来说:
第一,太极拳以包容着中国道家、儒家和理学家思想和伦理 的“太极学说“
立论,依太极之理规范拳技体系,依太极之理解 释拳械技法,借太极立名而称之为.“太极拳”,是武术与中国传 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练习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和防身自卫 的价值,还有着修身养性的价值。“以拳悟道” “武以德彰”等 拳谚,都反映着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教育价值和伦理价值。
第二,太极拳强调人格平等,人人皆可参与比试技能高下。 在面对胜负或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较量中,追求“四两拨千斤” “耄耋能御众”⑷。也就是要追求在个人竞争条件相对弱于对手 时,仍能战胜对手的技巧。这不可不谓是“更快、更高、更强” 的追求。
第三,太极拳运动以动作、呼吸和意识的统一为原则,强调 内夕卜合一,内夕卜兼修,身心俱健。
第四,太极拳以阴阳合一方为太极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强调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与社 会、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维方式正好是友谊、团结、和乎的思 想基础。
奥林匹克精神的四点与太极拳文化的四条相较,虽然表述的 方式不尽相同,其理则是相通甚至相同的。
(三)"和而不同”为太极拳入奥提供了依据
在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项 目,从第1届只有9个大项,发展到目前已拥有28个大项。比 较这些运动项目,它们都具有与奥林匹克精神一致的“共性”, 同时又都具有着各自不同的运动特色——“个性”。在这28个大 项中,我们找不出没有“个性”的项目,也找不出缺乏“共性” 的项目。举两个例子来看。从西方体坛进入奥运会的球类竞赛项 目,包括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是 以“球”为运动器械,但“球”的形制不同,运动方法和竞赛方 式也不同。又如在20世纪60年代后才相继进入奥运会的两个东 方项目——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它们同属对抗性的交手 项目。当时,奥运会已有着拳击、摔跤、击剑等同类项目。柔道 以其拿摔结合为用的技术特点区别于原有的摔跤项目,跆拳道以 腿击得分区别于原有的拳击项目。总之,汇集奥运会赛场的项 目,都是在不同个性中含有同一共性的项目。这种同中有异、异 中有同的汇集,被中国先哲孔子称为“和而不同”。太极拳与奥 运会项目、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间的异同,正是这种“和 而不同”的体现。
二、同中求异看太极拳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
就在中华民族致力于将太极拳奉献给国际体坛造福世界人民 的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同肤色的锻炼者正不断从不同 的国家和地区进入到太极拳锻炼的队伍中来。目前,在国际武术 联合会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其下属会员协会组织的武术 比赛中,以及在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中都设有太 极拳比赛。采用太极拳健身和通过太极拳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者,遍布世界各地。我们的东邻日本,十年前练习太极拳的人群 就已超过百万之众。不少世界知名人士也汇集到太极拳热爱者 中。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鼎力支持在悉尼建立太极拳社;日本 前副议长三宅正一,极喜欢太极拳并求得邓小平先生“太极拳 好”的题词;美国的宇航员,认为在失重条件下,太极拳是最好 的保健方式。就连悲情王妃戴安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 康复身体,也学习过太极拳。
在太极拳发祥地举办的永年、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温 县、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展示与拼搏的盛 会、交流和学习的课堂。每届都吸引着大批海外学人前来参与。 在邯郸举办的太极拳联谊活动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情 景。不同肤色的太极拳爱好者“弄斧到班门”,毕恭毕敬、一丝 不苟地按照招式演练太极拳。英国职业歌手达莲•伍德女士,在 陪朋友参会的日子里,深深受到太极拳文化的感染,情不自禁地 为大会献上了纯真的歌声,并加入到了太极拳锻炼行列中。柏林 的太极拳爱好者看到永年广府拳师杨振河的功夫好,随即邀请他 到德国教拳。1998年3月,28位德国太极拳爱好者专门随杨振 河回永年学拳正如2001年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发 给第一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贺词所说:“作为中国传统的体 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今天在别的国家也有许多参 与者。”
奥林匹克运动发祥的西方,并不缺少竞技运动和健身锻炼方 法。爱好运动的西方朋友为什么会舍近求远越洋过海来中国学习 太极拳呢?太极拳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步入世界体坛呢?分析笔 者掌握的材料,这种情况的出现大致是“同中求异”的反映。
在比较太极拳与奥运赛项、太极拳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之 “异”时,我们发现了其中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当我们思考二 者的共同点时,又会发现其中有“异”。就其文化基础而言,两 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相同。然而,前者与东方文化相 融,体现着东方文化重整体的特色;后者与西方文化相融,展示 着西方文化重解析的特征。就其锻炼作用而言,两者都有强健身 心的功能,这是相同。然而,前者是通过柔缓和谐的运动获取锻 炼的功效;后者是以激烈的竞技运动取得锻炼功效。
随着西方解析性研究的深入,东方文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注 意。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一书中说:“我们越是深入微观世 界,越体会到现代物理学家与东方哲学多么相似,他们把世界看 成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永远运动的各部门构成的系•统。而人 则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东方哲学的'有机的、生态的'世界 观无疑是它们在西方中,特别是在青年中间传播的主要原因之 一。”太极拳运动正是这种“有机的、生态的”整体世界观的一 种生动体现。这或许就是太极拳迅速在西方得到传播的文化原 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引起了全球性的 关注,尤其是得到了西方体坛和发达国家的青睐。他们关注和青 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
浏览1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