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全球性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信息产业对社会各个 领域的全面介人 人们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使 人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西方学者认为,太极拳 锻炼,能够缓解压力,导致平静和安宁感情。卡普拉在评述东方 锻炼方法时说,“有的流派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运动上而避免 胡思乱想。印度的瑜伽术和道家的太极拳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这 种有节奏的运动能够导致平静而安宁的感情”。

其二,随着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延长了,老龄 化社会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养老的严峻问题。以节奏轻缓,轻柔圆 活为特征的太极拳非常适合这些老年人的运动特征,为老年人带 来健康的福音。

其三,随着电器化、电脑化的推进,工作时间的缩短,劳动 负荷减少,加上饮食过剩,余暇增多,体重超标和肥胖症患者日 益增多。这一群体很难选择到适宜的锻炼项目,逐渐离开受体重 限制的项目,将目光投向了太极拳运动。

其四,从繁杂的家务中解放出来的广大家庭主妇,也把太极 拳锻炼视为利用余暇增进身心健康的好途径。

总之,在同中求异,发现了 “异”的价值。因为同中有异, 才保证了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都能找到适 合自己锻炼的运动项目,去追求健康,享受健康。社会发展的需 要,人类健康事业的需要,为太极拳国际化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 和保证。

三、结语

中国古老的太极学说早就指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 相依统一一体,方为太极。不论东西方文化,还是东西方体育, 不论在它们的哲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贯穿着同中有异、异 中有同、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东、西方文化,兼容互补,统一 一体的文化,才是完整的全球文化。东、西方体育,兼容互补, 统一一体的体育,才是完整的全球体育。

人类体育运动的共同目标是强健身心、促进人类进化和世界 和平,但欲达到相同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并不一定相同。鉴于此, 我们应该从“同” “异”两方面入手,去考虑太极拳申奥和国际 化发展问题。既要将太极拳放到奥林匹克范畴、国际化范畴去iL 识、去改革,发展其“同”的共性,又要在太极拳传统的基础上 对太极拳的文化特色和运动特征进行再认识,完善其运动方法和 竞赛方式,发展其“异”的个性。“同” “异”二者,不可偏 废,也不可重此薄彼。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太极拳加速成为 奥林匹克太极拳和世界太极拳的步伐。

参考文献


  • 康戈武.理根太极 拳传八方——论太极运动观,2001 年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论文集

  • 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出版社,1991

  • 毕世明.奥林匹克精神的历史发展.奥林匹克研究.北 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 清•武禹襄编.太极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论

  •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 张彩珍主编.奥运战略思考.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 汤铭新编译.奥运百周年发展史.台北奥委会印行, 1996

  • 康戈武.文化瑰宝 健身益友.连载于2001年2月《人 民日报》


 

竞技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思考

中华武术作为东方文明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典型代表, 融入奥林匹克运动将是势所必然。这不仅因为我国竞技体育地位 的全面提高,更重要地是武术本身所蕴涵的巨大文化内涵在世界 体坛取得了极大的认同,武术在亚运会的成功运作,世界武术联 合会的不断扩大并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 而,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毕竟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审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对武术在世界 体育中的最终地位确立与巩固都将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武 术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走上奥运舞台,更重要地是向全世界全面地 推广一种东方武术文化。

一、竞技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竞技武术运动虽然生长于中国现代体育文化,但传统文化的 辐射因子不可能不对同属于中国武术系统的竞技武术产生影响。 首先,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传统文化,它以宗法、伦理为核心, 其人本主义特征把道德修养及实践提到至上的地位。高扬了人的 主体意识,促成了中国人重修养、重情操的一面,同时也阻碍了 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呈现出的“重道轻器”特 征,在对待主客体关系时重视主体道德的修养,忽视对客体的探

作者:林小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310028唐波,云南蒙自师专体育系, 661100;陈国安,浙江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310017 求与改造,把个体道德修养奉为人生第一要义,一切顺应自然, 反对人为。第三,它所具有的崇尚传统的思想,客观上保留了古 文化,利于继承发扬传统,同时也扼杀了人的创造性,阻滞了思 维的发展。第四,重整体观念及群体关系的和谐调适,能够起到 增强民族向心力及凝聚力的积极作用,同时它又贬低个体的作用 与价值,抑制个性,主张个性不宜摆脱共性或超越共性去单独存 在。这种文化几千年来一直作为我国维系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且具 有极强的稳定性,同时,它又具有久远的发展渊源和宽厚的社会 存在基础,因而显现出巨大的惯性和社会裹挟力。因此,作为在 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武术,虽然继承了其母体文化的精华 (也正是中国武术的独到人文精华),显现出极强的民族特征,但 其内部潜在的消极因素也是影响武术文化国际化而不容忽视的隐 患。

产生于19世纪的现代奥运会,由于当时的欧洲大陆经历了 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三大思想改革之后,人们的思想 像脱缰的野马,尽情地在世俗的领域里奔驰。从欧洲社会团体中 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特征的现代化涉及了生活的 方方面面。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这种二元 文化提倡追求现世幸福,形成了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也给人的 精神超越提供了天地,避免了精神的沉沦。第二,个体本位的价 值文化。其理性主义是个体理性,崇尚个性。这种个体本位价值 观体现于经济领域就是私有制,体现于法律就是平等,体现于政 治就是民主,体现于人生观就是自由,体现于思想就是进取,体 现于意识形态就是人道主义。它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关系的紧张、 冲突,一方面又保持了个体的独立性、创造性,为社会的发展提 供了基本动力。第三,科学的理性倾向。是以注重科学、知识为 中心,注重人对自然的改造和物质利益的取得,这种科学理性把 人从伦理中解放出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开辟 了道路,为现代社会创造了物质基础。第四,开放的、革新的文 化。它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就汲取了古埃及、巴比伦文化,以 后又与希伯来文化相融合。它不是封闭的文化,它不拒绝其他文 明,也不怕被异质文化所改造,虽然造成了文化动荡,但从根本 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在这种文化思想中孕育发 展起来的。

二、竞技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根基与发展

竞技武术的根依然深扎在中国传统武术之中。竞技武术是到 了近代随西方列强的入侵、冷兵器在军事上明显消退、西学东渐 的文化改良、传统武术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逐步演变 为中国近代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1910年在上海创立的“精 武体操学校”,1926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1928年由“中央 国术馆”举办的“第一届国术国考”大体依照西方竞技模式进行 操作。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竞技武术 在原来的模式下开始全面接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政府举国体 制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传统武术的改造,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 今天的竞技武术。但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传统武术文化,早已并 非只是一种简单的技艺或游戏,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很难为某一 个标准进行选择与评价的,其中讲究的“动静相生、刚柔相济、 上下相随、内外合一”以及演练过程中讲究“精、气、神”的相 互配合修炼等就是直接来源于传统武术思想。此外,竞技武术技 击动作的技术本质、构成、风格也都是取材于不同风格拳种的传 统武术系统。同时,竞技武术的礼仪标准、所选器械及器械方 法、功力评判意识也都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由于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沃土上吸取养分和精华,因此传统武术 系统中有别于国际化和奥林匹克标准的意识、方法也会不自觉地 产生相应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求平稳与“原汁原味”思想长期 困绕竞技武术的观赏性、新颖性,应该说是这种问题的潜意识存 在所产生的影响之一。

浏览1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