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术散打可采用"迂回战术”争进奥运

武术散打目前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尚无女子设项,故国际武 联在向奥委会申请设项时,根本没有推荐散打项目,因此散打在 短期,至少在2008年内不可能进入奥运会。但散打有自身的优 势:该项目自1979年在国家体委授命下恢复以来,经过了 23年 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 都举行散打锦标赛;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全运会比赛中,散打由七 运会的1块金牌到八运会的3块金牌然后增加到九运会的6块金 牌;自2000年还推出了 “散打王”擂台赛,在国内掀起了一次 次武术散打热潮,喜爱和习练散打的人也越来越多。其次,散打 作为我国特有的竞技项目,随着国际武联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亚 运会、世界武术锦标赛中的正式比赛项目,并于2002年在上海 成功举办首届武术散打世界杯赛,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竞赛体 系,这说明散打虽是武术的一个分支,但现在已不再依附于武术 这个大项目中,作为一个单独的、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散打已 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有了较大的影响。另外,代表 当今散打最高水平的我国散打运动员,已先后与包括美国职业拳 击、欧洲自由搏击、日本的空手道、泰国的泰拳等世界各国的技 击高手进行了多次较量,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交锋,倍受国 人及海外各界人士的关注。2002年据中国权威调查机构统计, 武术散打比赛当年的电视收视率,在所有体育项目比赛中排第三 位,这说明散打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既然短期内进不了奥 运,那散打可在借鉴国内外职业竞技体育项目成功模式基础上, 有所创新,走出自己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首先,开辟国内 市场。散打项目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授权和参与 下成立“散打职业联盟”,在国内搞起有10~12支职业俱乐部队 参加的散打职业联赛,经过几年运作之后,在散打职业联盟运营 趋于稳定、效益稳步上升之际,职业联盟下属的经营公司争取成 为上市公司,同时努力争取国家政策,发行散打职业联赛彩票, 这样的话,散打职业联盟在国内的运营已基本成功,国内市场也 已基本站稳。第二步,开拓亚洲市场。由于散打已在亚洲地区特 别是我们周边的一些亚洲国家有了较大影响,因此在稳定国内市 场后,散打职业联盟可以主动出击,通过鼓励、帮助亚洲真他国 家成立散打职业俱乐部,并鼓励其来参加我国的散打职业联赛为 主要途径,使散打职业联赛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亚洲地区,从而开 拓出亚洲市场。第三步,挺进国际市场。一旦亚洲地区的散打市 场成功开发并持续几年良性运营、稳步上升后,我们可以采用开 拓亚洲市场同样的手段来开拓全球市场并进行运营。到那时,散 打职业联盟已成为像国际足联、美国NBA等那样的世界知名单 项体育组织,也真正成为了中国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无论从名 声上和财力上都不同凡响,那时散打申请加入奥运会,国际奥委 会定会另眼相看。

三、结论

虽然中华武术两个项目进入奥运的时间、策略可能会有所不 同,但相信只要海内外武术界人士坚定不移地努力,一定会让武 术登上奥运的殿堂,从而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传播、推广和弘 扬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为全世界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 陈云开.中国.职业运动项目的市场结构及其完善的策略 构想.上海依青学院,2002 (1 )

  • 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1949-1998 )综合卷.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 蔡俊五.世界体育俱乐部.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 李敦厚.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2001

  • 白喜林等.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 1)

  • 张选惠.论武术竞赛市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

  • 邱丕相.对奥运武术项目•设备的探析.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1999

 

奥林匹克精神对武术进入
奥运会的启示

一、 研究目的

武术运动是我国发展历史最久、开展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 多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年来,各界领导和广大武术工作 者为将这一运动推向世界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1999年6月国 际奥委会109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会员 资格。这标志着起源于中国的武术运动已步入奥林匹克单项体育 协会组织的神圣殿堂。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和悠久的体育 传统,有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理应对奥林匹克作出更多的 贡献。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又给武术进入奥运会带 来了契机,武术跻身奥运有了一定的天时地利等有利条件。客观 条件的优异,并不等于武术自身建设的成熟,目前武术的发展还 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武术运动本身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受 到奥林匹克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五项基 本原则出发,探讨武术进入奥运会必须注意的诸多实质性问题, 以期得到从理念到运作中的某些启示。

二、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围绕奥林匹克精神和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

作者:胡容娇,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430079 和文件近30份。

(二) 专家访谈法

调查访问了社会学、文化学、训练学的诸多专家及体育理论 工作者、体育管理部门工作者、武术专家、教练员等。

(三) 综合分析法

从奥林匹克精神出发,结合奥运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武术的 现状,寻找奥林匹克精神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启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参与原则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前提条件

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奥运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的 大聚会。奥林匹克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它始终声称服务于全人 类。100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为奥林匹克的发展作 出不同形式的贡献,奥林匹克因此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全球 体育文化的形成一是由于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自身 特点和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决定的,另一方面离不开具备强大能量 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支持。每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 体育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象征,如中国的 武术、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 朝鲜的射箭等等。民族体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受到不 同民族文化的培育,形成各自的特色,也正是有了这些具有特色 的民族文化,才使世界拥有绚丽的色彩、人类文明发展获得无穷 的动力。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从某种意义 上讲是将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面对面地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 间范围,为各种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提供了机会和场 所。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友谊、团结和互相了解,其目的就在于它 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奥 林匹克运动鼓励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来参与其中,并奉献出符合 奥运会比赛项目条件的民族体育项这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提供 了前提条件。

(二)竞争原则要求武术形成自身的竞技形式

国际奥委会规定,只有在至少4大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 男子项目和3大洲40个国家广泛开展的女子项目,才可列入夏 季奥运会的比赛。中国武术拳种和流派浩繁广博,反而给武术进 入奥运会出了一道难题。针对武术以何种形式进入奥运会的问 题,武术界展开了较为持久的讨论,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前后几 年,中国武术研究院、各体育院校及广大武术理论工作者对武术 进入奥运会的设项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较为合理 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集中在把以太极拳、长拳拳种为主 体的套路率先进入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中。这一倡导在当前武术发 展状态下,就武术在奥运设项的成功性问题及加快武术向世界推 广的步伐而言,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一些界内人士认为现在的 竞技武术套路“四不像” “非武术化” “无技击特点”。实际上, 面对竞技武术的现状,我们应特别注意讨论它的时代性而不是民 族性。叶郎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具有由过去出 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传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 可塑的东西,它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作为过去延续的现在。”不 言而喻,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不停发展变化的文化遗产。否 定发展就是否定历史,也就是否定传统。所以认真地转变观念, 正确地认识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正确地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 性,对促进武术走向奥运是至关重要的。

浏览2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