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际性武术刊物的出版
据《中华武术》编辑部统计,除国内10余种武术杂志外, 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版了武术杂志,但始终没有见到由国际武联 出版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本国际武联主办、权威性的外文武术刊 物势在必行。
(3 )武术文献英文翻译的规范
武术的国际推广工作应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国际推广中的重 要方面是语言和文字,目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武术的中英文 对照翻译工作,现在亟待解决的是武术的专业术语翻译的统一和 规范问题。刘振恺同志曾于1997年《武术通讯》创刊号中,认 为各种文化交流在原文和译文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正确的术语。这 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系统工程,要花大力气完成。
- 增加竞赛项目的重要性
目前在国际武术比赛中,竞赛项目为国际武术竞赛规定套 路。由于参赛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必须 增加“自选套路”,给运动员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出水平、 创造佳绩。此外可将传统套路列入表演比赛项目,亦可根据不同 的赛制采取不同的分组,增加运动员取得成绩的机会,鼓励更多 的国家和运动员参赛。
- 定期举办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
培养教练员要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国际武联,二是 要立足于各个国家的自身培养,增加自身“造血”功能。目前竞 技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教练员大多是从中国邀请的,重要 的是要加强本国的人才培养,使之本土化,这才是本。培训的方 式仍然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重点放在那些 尚待开发的国家和地区。
培养国际级武术裁判员要落到实处,要依据裁判的实际能力 与水平,实行动态管理。待时机成熟时,亦可涵养部分职业裁判。
- 武术“申奥”中的困惑
武术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乃至“申奥”进程中,突显的问题是 经济实力问题。这与当年日本推广柔道、韩国推广跆拳道形成明 显反差。
“武术源于中国,武术属于世界”,国际武联和各个国家的武 术组织要广交国际体育界权威人士,至少各会员协会应做好本国 奥委会委员的工作,当然这与组织成员在各自国家内的身份和社 会地位是分不开的。除了做好奥委会委员工作之外,取得各个会 员协会国家领导人和各“洲奥理事会”的支持尤为重要。亚奥理 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曾表示,亚奥理事会及其所有成员协会一致 支持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
宣传工作至关重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当继续努力。一是借 助媒体在国内外广泛深入地宣传介绍武术,统筹规划、紧密配 合,注意利用境外媒体的宣传报道,使世人真正了解武术的魅 力,让外国人同知道中国一样知道武术。还要结合奥委会的改革 措施宣传东西方文化交流,萨马兰奇曾说过,奥林匹克主义就是 “体育+文化”。如果武术能进入奥运会,将会进一步促进东西方 文化交流。在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的同 时,宣传武术的文化性。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奥委 会委员们介绍武术。
- 加强“内功”修炼
- 从竞赛的内容到形式,从规则到制度都要与奥林匹克运动 紧密接轨。首先要使国内外规则接轨,其次是内容的规范与统 一,从内部练兵开始,最后达到内外一致。
- 不能忽视武术固有的特征,奥运会中现有的搏击类运动不 少,与散打相近的有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但其内容和技 术含量都不如散打。遗憾的是散打尚缺少能够体现具有武术特征 的技术,不少散打运动员甚至没有练过武术的基本功。这样很容 易将中国武术混同于一般搏击术,失去武术应有的魅力。
- 尽快开展国际女子武术散打比赛,据悉2003年世锦赛中 增设此项,这样有利于武术以整体形象进入奥运。
- 国家武术组织的统一
一些国家的武术组织尚未完全统一,这是国外许多武术团体 和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允许有若干个武术组 织,要统一在一面旗帜下,应学习日本的做法,最终统一在全日 本武术太极拳联盟的领导下。有的国家的武术组织尚欠规范,社 会地位有待提高。由于国外的武术工作者大多是业余的,因而在 机构设置、组织管理、工作程序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加之无可 靠经济来源,物力维艰,急需政府的支持和财团的资助。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
- 竞技武术作为向外推广的先导和窗口,预示出广阔的发 展前景。
- 国际武术比赛中,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人数呈上升 趋势,但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亚洲武术发展较快,竞赛层次、 规模、次数均处于领先地位。
- 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中,尤其是武术“申奥”进程中存 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建议
- 加快武术国际推广步伐,重点放在尚待开发的国家和地 区,不断扩大武术人口。
- 改革赛制,在国际武术锦标赛中,可采用分组或分站的 办法,吸引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参赛。
- 在项目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奥运精神,增设自选项目,还要 兼顾国际竞赛套路水平不高的国家,将传统套路列入表演项目。
- 出版国际武术权威刊物,规范武术名词术语及其中英文 对照翻译,建议出版权威性的《武术术语汉英、英汉辞典》。
-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举办武术教练员和裁 判员培训班,并实施等级制度办法,动态管理。
- 进一步做好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工作,争取各“洲奥理事 会”同亚奥理事会一样支持武术“申奥”。
- 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统筹规划,国内外密切合作,注 重宣传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宣传武术的特点。
- 强化“内功”,广采博学,借鉴柔道、跆拳道“进奥”的 经验。
- 促进各国家武术组织的团结和统一。
参考文献
- 昌沧、王友唐.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再思考.中华武术,
1998 (9)
2002 ( 11 )
- 中心外事部.国际武坛.武术通讯,1997 (2)
- 张耀庭、李杰.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1998
- 刘正恺.武术(WUSHU)正名探微.武术通讯,1997 创刊号
- 张山.中华武术50年.中华武术,1999 ( 11 )
从精武国际大赛的成功看武术
国际化传播之道
一、 问题的提出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开拓了中国武术发展的广阔 前景,也给中国优秀传统项目——武术走出国门,跨入奥运殿堂 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综观传统武术发展之路,虽然几 十年来其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已具备了基本条件,但要完全 达到奥运标准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尚须不断完善。尤其如何推进 传统武术项目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发展,扩大武术国际化影响,挖 掘各种传播渠道和方法,对促进武术国际化推广,使之早日成为 奥运项目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当前体育界、武术界面临的一项现 实的问题。本文拟就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数十年来在传播传统武 术,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承办精武国际武术大赛成功范例的历 程,探析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渠道和途径,为促进武术在国际上 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依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6届精武国际武术锦标赛(文化交流大会)(1990-2000年, 每2年一届,由民间承办,其中上海主办前3届),简称:精武 国际大赛。
作者:张云龙,华东师范大学,
200062;吴妙云,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二)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法
查询与收集历届精武国际武术大赛的资料和有关内容作为参 考依据。
- 访谈调查法
走访上海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精武体育总会领导和专家,了 解精武体育总会历史发展和有关筹备、组织、承办国际武术大赛 的过程。
- 数理统计法
将历届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协会运动队、运动员人数和比赛项 目等主要内容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
- 分析比较法
依据历届参赛的分类数据变化动态进行科学分析比较。
浏览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