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体系的加与减综观中国武术发展历史,由于农耕社会的生存环境所限和习武者大多隐身 于民间等种种特定因素使得中国武术体系寻求外部的交流较少,而更多是专注 于自身的修习和提升。在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体系中传统武术寻求一种加的发 展模式,当时也是较为正常的一种选择。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 已经完全是一个以信息的传播、交流为主体的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 然带动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形态也直接影响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 全球化已经成为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浪潮,中国武术自然不会侧身于外,独立 其间,正是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变革才显得如此急迫与艰 难。因此对武术发展是加或减,已经不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是要遵从整个社 会发展大趋势。从宏观角度而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确立,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中国武术唯有“减 负” 一条路可走。但是减什么?如何减?这也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巨大问 题。正因为这个问题是如此之巨大,所以本文只从宏观层面来进行简略分析, 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步骤还有待相关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加与减本只是事物发展的两种方式,无优劣之分,但单纯片面地强 调加与减都会对武术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之所以提出一种减的思路,是基于 武术发展总体走向而言的,并不是说只削减不能增加。如从当前中国武术理论 研究现状来看,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10月1日止,"中国知网”可查阅 到关键词为“武术”的文章20041篇,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62年来,每年发表 文章约为323篇,儿乎接近于每天发一篇。表面看这样大的论文研究数量不能 算少,但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重复研究,大量的不切实际的研究, 而针对某一地域、某一拳种、某一流派深入研究的少之乂少,能具体指导实际 运用的文章更少。这种轰轰烈烈研究的背后实际上映衬出真正武术研究的孤寂 现实,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提出来的就是针对性较强的武术研究要多、要增加, 而那些重复研究、不切实际的研究要削减。在这一加一减中进一步升武术理论 研究的整体水平。其次,中国武术历来就有“重术轻学”的倾向。“轻学”就是轻视武术理 论研究,特别是关于武术技术体系和武术理论体系的研究。我们知道任何学科 的建设都需要极为坚实的理论根基,现代各种学科体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 传统和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反观武术学科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相对于一门 成形的学科而言显然武术学科体系的建设远远没有完成,甚至于一些基本性、 概念性问题尚不明了。因为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背负的历史文化 更重,所受的影响更深,早年形成的理论体系绝大多数是以中国传统理论为根 基的,因此当直面现代西方科学理论体系时,自然就会产生出一种“理论对 接”难题。这也是影响武术对外传播发展最难逾越的一道屏障。旧有的理论体 系无法构建今天的理论大厦,今天的理念体系又无法完成对旧有技术理论体系 的转译建构,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武术理论界更多是将这两种理论体系混杂运 用,最后致使我们的武术理论体系出现一种“双语混杂”纠缠不清的局面那 么可想而知,理论上的混乱反映在技术体系中就出现了当前这种技术乱象,要 想根治这种混乱的局面,没有他途,唯有老老实实坐下来认认真真研究传统武 术理论体系,从一点一滴开始,以现代理论体系为表述,以现代学科体系为参 照体,从基础开始一步步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打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唯有如 此,中国武术才能从传统体系中挣脱出来重新建立自己的理论大厦。所以说从 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武术理论研究要做的加法还很多。技术体系的减与加就武术技术体系而言,由于古今承袭不同,地理区域各异,各个拳种形成 的相关文化背景不同,习练方式不同,技术细节差异较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 了武术整体发展状态。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已经查明的拳种有129个,如此 多的拳种都要齐头并进地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采用抓事物的主要矛 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对拳种做减法,选择一些发展较好,受众面较大的拳种对其技 术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抓大放小。这个“大”就是指那些技术体系完 备,习练人群较多,发展推广较好,受众面较大,发展历史悠久的拳种。通过 对这些拳种的深入研究,总结其技术体系的科学合理之处,做优先推广发展。其次是要在地域空间上做减法。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 大,习练拳种也有着较大差异,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都发展同一拳种,因此要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区域划分,重点研究该地发展最好的某一拳种。充分利用 当地体育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多样资源,从历史、文化、技术体系等多样背 景下,重点针对该拳种做深入研究与发展推广。其三是要针对性地对发展拳种的技术体系做减法。事物是发展的,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在选择了拳种,划分地域之后,就要对该拳种进行现代化改造。 这种改造并不是要肓目削减其技术动作,而是要针对该拳种的每一个技术动作 做一次测评。做测评的目的是要分清哪些技术动作更适合与竞技比赛,哪些动 作更有益于休闲养生,哪些动作更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该拳种的技术特色。只 有做了这样细致的测评与划分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其技术体系做一个新的 组合,使其向一个更有利于发展的方向前进。以日本的柔术和柔道为例。“柔术 的主要内容就在于瞬间制服敌人的技巧,其中不乏一些很有效果但乂极具危险 性的技巧。但是,在柔道中,即使这个技巧从武术的角度看是很有效果的,但 如果这个动作的发出会对对方身体有所损伤的话,那么从体育的观点考虑这样 做是不恰当的,所以往往被排除。同样,动作漂亮而不太有实际效果的花拳绣 腿式动作也被列入排除范围。”实际上柔道做的就是这种减法。然后“嘉纳治 五郎首先将全部动作技巧分为三大门类,即摔技(投技)、控制技(固技)、 当身技;然后再进行细分,如摔技分为站立摔和倒地摔两大类,控制技可分为 抱压法、勒颈法、关节法等招数。这样清楚的分类,不仅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指 导,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可以说正是嘉纳治五郎的这种重新精选、组 合、改造才使得日本的柔道真正变成一项现代运动,才会进入奥运会成为全世 界都在传播发展的体育运动。当然相对中国武术而言,我们的拳种更多,技术体系更庞大,套路门派更 多,情况更复杂,并不是所有的拳种都可以完全套用这一模式。当然我们也并 不强求所有拳种都走这种模式,我们只是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拳种进行改选,目 的是确保我们的武术体系尽快走入世界,确立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被他人所抢 占。而对于那些处于弱势状态的拳种,我们非但不能减,反而要给予更多关注 与扶植,因为流传到今天的所有拳种都是前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只是对各个拳种的发展侧重点不同,保持相应的生物 特性才能更有利于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总而言之,中国武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时刻,我们必须想 出一个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像现在这样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最 终我们的武术只能走向衰亡。从整个武术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给武术加的束缚 太多了,武术负载了太多的东西,已经积重难返,只有解除对武术的束缚,剔 除它身上历史的重负才能使其重获新生。当然我们这里的减并不是一味地去否 定、抛弃传统武术,恰恰相反我们要正直静下心来去挖掘整理我们的传统武术 技术体系、文化体系,找出影响中华武术发展的元典所在,从而为中华武术的 发展真正提供不懈动力。

浏览3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