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趟祖师——胡奉三胡奉三(1852—1942年),原名胡奉山,河北人,满族正黄旗,关东著 名武术家,文趟子拳创始人。胡奉三精善技击,精通形意、八卦、太极、少 林拳与多种器械,尤善戳脚和枪术,人称“花枪胡老奉”。据于志钧的《中国传统武术史》记载,胡奉三少年时家境殷实,喜好 拳脚,青年时只身闯荡江湖,寻师访友,至河北饶阳拜戳脚名家段氏兄弟 (段永绪、段永清)为师,学习戳脚,艺成后随师出任北京“福源镖局”镖 师,走镖于山海关内外。民国初年,胡奉三应聘东北军二十八师及二十 七师,任高级武术教官,并定居沈阳市,随后入选张作霖帅府,出任帅府 武术教师。胡奉三以戳脚为基础,在与其他帅府武术教师的切磋、换艺 过程中,将形意、八卦、太极等诸家拳法,特别是将其所学的山东“姜家 枪”中的步伐融入戳脚拳法之中,逐渐形成了以八根、八母、八法为理论 核心,紧凑短巧,崇尚后发制人,刚柔相济,引进落空,手法缠绕,腿法刚 健的戳脚文趟子拳。二、燕北大侠——修剑痴修剑痴(1883—1959年),满族,字燕侬,又名修明,号剑痴。修剑痴 自幼聪颖勤勉,习文尚武,拜河北通背名师、少祁派第二代传人许天和为 师,学练少祁派通背拳。在习练通背拳的基础上,修剑痴对各门各派的 武术拳种都有涉猎,博采众家之长,使自己的武艺不断精进。“1915年, 因直奉战乱,修老弃戎,独闯关东,以艺名号称'剑痴'在奉天(今沈阳市) 北市开山门授徒传承祁家门通背拳术。”①据《少祁派五行通背拳》系列教程记载,修剑痴来奉天之后受邀在奉天大舞台表演拳术剑术,名噪一时。 后到大连授徒立业,以教拳为生,当时称为祁家门,即五行通背拳。1929 年赴杭州,担任杭州国术擂台赛的裁判。1933年,他应湖南省邀请任湖 南省国术考的裁判,后留下任职,担任武术教官。在此期间,他在不断加 强自身所习通背拳的基础上,通过竞武切磋,对太极、形意、八卦、长拳等 拳种也加以钻研,融会贯通,为今后整理和总结通背拳理论和改革、创新 技法打下了基础,被尊称为“燕北大侠工修剑痴由湖南返回大连后,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教学的实践,并在 借鉴太极、形意等其他拳种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拳法理论,晚年著书立说,著有《通背拳术要诀》与《武术健康丛 论》等。他在通背拳技击实用性的前提下;融入阴阳、奇巧、八卦等中国 传统文化辩证思维,不再将通背拳单纯地视为技击术,而是作为一种防 身、养身之术。“本依正宗广播利人之诚,兼具利国益民之意。敢将一得 之愚,注解详细,贡献于社会,以便工、农、军、学各界人员,公余之暇,随 意翻览,而作自修的楷模。内中的诸法,纵不敢称千古的秘论,亦可为锻 炼身体、流通气血、健全精神惟一的妙术。”①1954年他曾著《通背拳术要 诀》一书,系统地整理出论法部、势法部、击法部,并提出三摺九扣、五护八断等观点。“欲求势法之精,必须阐明原理。以理推术,可以深明阴阳 变化之道。善晓五行生克之理,能呼吸运使之术。哲其养气练气之学, 知其动静虚实之妙,以至刚柔急缓之精,得其三摺九扣之则。"①修剑痴根 据《易经》理论对通背拳进行革新,其基本动作讲求外柔内刚,刚柔相 济,以柔带刚,变化多样,并且在原有老套子明堂功、拆拳、老架子的基 础上,较为系统地创编了通背掌、通背拳、通背功、大连环、小连环、猿鹏 奇势、通背刀、通背枪等套路,套路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连贯协调,劲力 顺达。1959年7月12日,修剑痴于大连病逝。修剑痴一生好武、习武、研 武,在不断借鉴其他拳种技法、理论的基础上,对通背拳进行了理论概括 和阐释,对通背拳的理论研究与拳法的传承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 为关东通背拳的集大成者。三、武当神剑——李景林李景林(1885—1931年), 字芳宸、芳苓,号“广古川”,河 北省枣强县人,武当丹派剑术 第十代传人。李景林早年毕 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奉军 高级将领,先后担任东北军第 三梯队司令、东北军第一军军 长、直隶督军等职。他以出神 人化的武当剑术驰名于世,并 将过去秘不示人的武当剑加 以推广、普及,为中华武术的 推广作出了贡献。李景林在担任东北军陆军第一师师长期间,经部下介绍结识武当剑 传人宋唯一,并拜宋唯一为师,精研武当剑法。1925年,李景林在担任直 隶督军期间,直系冯玉祥率军攻占天津,时任直隶督军的李景林不得不 避祸租界。”在此期间,李景林曾以重金礼聘当时武林名家诸如八卦名 师贾凤鸣、武学泰斗孙禄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间相互参学,共同切磋剑 术技艺,并总结出抽、带、格、击、刺、点、崩、搅、洗、压、劈等十三势,继承 发扬了武当剑原有击、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广益,从进击攻防角 度创编对剑一套,谓之,武当对剑',此后发展到五趟,其中不同者约六十 余势。李景林据此将其随意串连示人,故而今日武当剑单练套中繁杂不 一。”①在军政上,这一时期是李景林军旅生涯的低潮,但却是其武术修养 的一个高峰。他将主要精力投入武术的研究和练习方面,剑法精进。李 景林的太极剑原则是:太极腰、八卦步、螺旋劲,身与剑合,剑与神合,柔 和围绕,上下飞舞,绵绵不绝。于无剑处,处处皆剑,共56式。②后来,辛 亥革命元老黄元秀曾随李景林习武,并将李景林口述的武当剑编著成 《武当剑法大要》一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其 中就有孙禄堂、杨澄甫、杜心武等武术大家为该书题字,由此可知李景林 武当剑法之精妙。1926年,李景林通电全国,宣布从此不问政事,专心精研武术。1928 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张之江作为前西北军的著名将领,在出任中央 国术馆馆长后,力邀李景林出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起初李景林坚辞不 受,后来为张之江的诚意所感,出任中央国术馆的副馆长。1930年,李景林在济南创建山东国术馆,并大力推广武当剑法。 1931年,李景林因突患痢疾,于12月3日在济南病故,年仅47岁。李景 林戎马一生,对中华武术情有独钟,身居高位却精研武艺不缀,下野后担 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武术,鞠躬尽瘁。四、溥仪保镖——霍殿阁霍殿阁(1886—1942年),字秀亭,河北省沧州人。霍殿阁出生于一 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四五岁时随一李姓老师习拳,17岁时拜八极拳名 师“神枪李”—李书文门下,系统习练八极拳和六合枪。霍殿阁随师李 书文苦练12年,并随李书文行走江湖,不断积累实战经验,磨砺武技,其 武功日趋精纯。1914年,霍殿阁到哈尔滨许兰州(原为驻军某师师长,后任东北剿匪 总司令)部,任军官学校武术教官。继而又随许兰州投奔张作霖,在沈阳 军中担任武术教师。1924年奉军入关后,霍殿阁来到天津,在时任直隶 督办的李景林处担任武术教师。末代皇帝溥仪一心想仿效先祖以武功恢复满清天下,并不甘心长期 担任日本人的傀儡,对日本关东军为其安排的日本武士心存戒备,所以 想寻访几位中国的武林高手担任护军,这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另一方面他也想培养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军事骨干,为组建自己所掌握的 军队作准备。1927年,许兰州等向溥仪推荐霍殿阁,霍殿阁携义子霍庆 云赴张园(溥仪潜居天津日本租界的住处),与当时担任溥仪护卫的日本 武士比武。霍殿阁、霍庆云二人分别击败日本武士,溥仪大喜,遂聘霍殿 阁为他的武术教师,霍庆云、刘子鸣等为他的贴身护卫。自此,霍殿阁就 一直追随溥仪,教溥仪及后宫人等习武健身,并以霍庆云为首,组织部分 弟子,担任溥仪的护卫。1932年,溥仪赴东北担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霍 殿阁、孙桂林、霍庆云、高香亭、刘子鸣、边廷彬、刘金山、李子昆等随至长 春,并组成护军,保卫溥仪的安全。由于霍殿阁、霍庆云击败了日本武 士,将溥仪身边的日本武士赶走,招致日本人的不满。为进一步控制溥 仪,驱赶溥仪身边的中国武士,日本关东军曾多次派剑道、空手道、柔道 高手来伪皇宫比武,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客居长春的10年时间里 (1932-1942年),霍殿阁在伪皇宫附近开“八式房”,传播八极拳技艺。 由于霍殿阁在伪满宫内府担任武官的特殊身份,要教授溥仪、溥俭以及 皇后等人武功,再加之公务繁忙,统领护军以及在宫外传授武艺主要由 霍庆云承担。后来,沈阳的戳脚名家周馨武前来长春,并在三马路开馆 授徒,霍殿阁便派霍庆云前往协助周鑫武,专门传授八极拳,使八极拳在 长春等地得以迅速传播。1937年6月28日,也就是“七七事变”九天前,溥仪的部分护军到大 同公园(现儿童公园)游园,与日本关东军发生摩擦,引发了械斗。护军 打伤两名日军参谋,打伤几十名日本宪兵,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大同 公园事件”。事发后,日军乘机以“反满抗日”的罪名,迫使溥仪赶走霍殿 阁的护军弟子,整编护军,并收缴了护军的长兵器。霍殿阁被迫离开伪 满宫内府,霍庆云被逼到奉天(现沈阳)避难。1942年秋,霍殿阁因病辞 世,时年56岁。经过霍殿阁、霍庆云以及众弟子的共同努力,八极拳在关东地域得 到了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辐射东三省的格局。长春成为 八极拳的第二故乡,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拳也被称为“霍氏八极拳",他 为八极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页。1980年代初出版的长篇小说《皇帝武师传奇》以及后来的30集电视 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都是记述霍殿阁传奇般的一生事迹。为了 纪念霍殿阁和霍庆云两位为八极拳传播所作出的贡献,1994年他们的弟 子和家族成员捐款为这两位八极拳宗师立碑纪念,缅怀他们弘扬中华武 术的人生经历。
浏览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