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道论”的基础上,再展开对“气论”的探讨。在讨论“气 论”之前,还必须回到“道”的原始本意上来。“道”字意义丰富,大到 “人道、天道”,而小至“道路、知道”。无论是什么“道”,都是以“气” 为基础的,无气既无道,无气不生。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我 们所涉及的“气”就是人气,“人活一口气”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道 教是敬仰神灵、重生贵术的宗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长生久视就要有方 法,即“道术”,所有“道术”必定以气为基础,气断人绝。“道术”一词 源于《庄子•天下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 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此时的“道术”与“方术、方伎、仙术”为 同意义。“道术”有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祷、禁咒诸术;外丹、内丹; 内视、守静、存思、守一诸术;导引、辟谷、赤黄之道(房中术);行桥、 养生、服药、接命诸术;服气、行气、胎息诸术。其中服气、行气、胎息 与“气”密切相关,气是在宇宙自然和一切生命体之间,充斥着一种至精至微、无所不在、运动变化的物质实体。古时对“气”的说法有多种,分 类也不同,《黄帝内经》里就有1709处提到气,并将这些气分为81种。主要含义为:一、万物之本源;二、气体状态的存在物;三、构成人体生 命的基本物质(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四、浩然之气。从宇宙生成 角度看,以道为万物的始原之气。武术的动功、静功、内功的修炼都是以 呼吸吐纳为基础的,进而达到练气、养气、用气的目的。本讲只对“气论”与武术的渊源关系及影响作如下探讨。
内家拳练气采用道教炼丹的方法什么是内家拳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继而黄百家所著的《内家拳法》开篇为:“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 丰既境遇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据《内家拳法》记载:基本套路有六路、十段锦,并有歌诀;基本手法:斫、削(xia)、抖、磕、靠、 掳、逼、抹、芟、敲、摇、摆、撒、镰、嚣、兜、搭、剪、分、挑、绾、 冲、钩、勒、耀、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削(XUe)、钓等35 种;基本步法:變步、后瓷步、礙步、冲步、撒步、曲步、踢步、敛步、坐 马步、钓马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 绞花步等18种;基本击法包括点穴法和应敌打法两种^攻击部位有死穴、 哑穴、晕穴、咳穴、膀胱、虾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内关、三里 等处。应敌打法有长拳滚斤、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金刚跌、 顺牵羊、虎抱头等若干种。内家拳降拳架姿势和动作过程中的错误称 “病”,列了 14种“禁发病”,包括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 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内家拳讲 究以静制动、非遇甚厄则不发,发则应手即仆。内家拳以“敬、紧、径、 劲、切”五字为“心法”。简要解释为:敬:静也,慎重的意思;紧:敛 也,内收的意思;径:近也,直接的意思;劲:力也,内劲的意思;切: 听也,观察的意思。内家拳的主要特点: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以道家理论 为主;在练拳宗旨上,强调以养生为主;在修炼重点上,强调以练意为主; 在身法要求上,强调松柔为主;在呼吸方法上,强调以腹式呼吸为主;在 技击战略上,强调以用法为主。
相关研究成果内家拳创自于宋元张三丰之说,一直存在争议。如上世纪30年代,唐 豪所著的《内家拳法研究》认为:“黄百家于康熙十五年所著《内家拳法》 中,亦不致谓此术已为广陵散,自视其著述等于诸葛书中的木牛流马,尺 寸虽详,而叹后人谁复能用,故愚断内家拳已于清初失传”。这种说法持续 了相当的时间,而且有较大的影响。据我们所知,清以来在四明(今宁波 市)一直就有内家拳的传承。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王征南、张松溪都是 宁波人,其中张松溪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所说: “有三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张松溪为最著。”当时在反 清复明的宁波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四明内家拳的高手,所以清王朝下令 禁止练习内家拳,内家拳只得转到地下状态。武术界和学术界都曾以为内 家拳已经失传四五百年。后人曾将近似于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归为“内家拳”,有别于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外家拳,而原始的内家拳则称 为“四明内家拳”。2004年4月28日,以内家拳张松溪第十一代传人夏明 土先生之孙夏宝峰师傅为会长的宁波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正式成立, 这是四明内家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30年以来,学者们对“内家拳”的研究多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 点:其一,对“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做了彻底否定。理由是:“梦中授拳” 是一种玄学和神学之说,属于典型的宗教迷信观念的外露。但也有持不同 意见的,即“夜梦玄帝授之拳法”之事,巧为道教特殊的教义内涵,更有 丹功修炼过程中的特殊表征其二,认定传说中的“张三丰开创内家拳” 一说是可信的。根据《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得出的结论:①张 三丰确有其人;②张三丰创拳之说有可靠的依据;③武当内家拳法不仅客 观存在,而且有其独特的拳术理论与完整的技术体系;④武当拳法是由不 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共同完成的,是科学的。同时提出:所谓“张三丰无 其人” “武当无拳”等论点是可以否定的。由于武当内家拳自成一家,在 方法论上也有独到的理论。如守柔处雌战略论、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 阳技击论、为善保真武德论、形神兼修习武论等等,®这些无不是功理的具 体运用和逻辑的展开。
根据学者的最新研究,基本认定传说中的“张三丰开创内家拳”一说 是可能的。理由有三:其一,张三丰聪明过人,精通三教经,所以能以道教经书上的黄老之学、老庄哲理、阴化、太极图说等阐发拳术,发展拳 术。》观古往今来各门各派在武术上有造就之人,起码必须具备这一条件。 其二,张三丰云游四方,寻师访友,并遇到火龙真人和邱长春两位道教高 师,学得炼气导引之术,为他在武当山开创内家拳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三, 张三丰将“兼利手足拳术应用之道亦寓其中”的导引术与自己遨游时所学 的民间武技相结合,并加以发展、完善,使其内容与哲理相融,从而形成 了理论基础、修炼要领、名称安排自成体系的武当内家拳,在武术界开创 了崭新的一派。这一研究结论颇有启迪性。
根据我们对北京白云观收藏的《清诸真宗派总簿》査寻,所列三丰派 凡八支,其名有六:三丰祖师自然派(两支),三丰派(三支),三丰祖师 蓬莱派一支。此外,还有清微派、阴阳派、榔梅派(本山派)等十余个派 别,以及各派分支都奉祀张三丰为祖师,可见张三丰所传道派甚多。其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张三丰传南北两派不同的拳种。这在过去和现在的学者中 都有相近的认识:如吴图南的《国术概论》、金一明的《武当拳术秘诀》和 刘嗣传的《武当三丰太极拳》中,将南派世系表为:张三丰—王宗->陈州 同—张松溪—叶近泉一>单思南->王征南—黄百家—甘凤池;北派世系表为: 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两条传承线路看起来较为清晰, 但是深人分析便可发现4个关键性问题:①王宗与王宗岳是两个独立的人, 并不是“王宗”后面忘写了“岳”字,也不是“王宗”后面增加了 “岳” 字,而是张三丰为大弟子取得名字。即王宗,意思是不要忘记老祖宗;王 宗岳,意思是不要忘记老祖宗的荆山(即岳)。②太极拳与内家拳是什么关 系?首先,我们认为太极拳和内家拳只是两个独立的拳种,并不能相互代 替和涵盖,更不是“武当武术”的代名词。“武当武术”是上位概念,应包 括太极拳、内家拳和武当相关的拳术和器械套路之总和,不可混淆。其次, 两个拳种又同创于张三丰之手,一定会有较高的相似度,或亲缘关系。《武 当》杂志曾做过“四明内家拳与赵堡太极拳拳式名称的比较”,其结果为: 两拳相同或相似的拳式名称有65个之多,占赵堡太极拳75个拳式的86.7%。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亲缘关系和同源性,四明内家拳很像南派的太极 拳。③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张三丰传播的就是太极拳和内家拳,并没有涉 及其他拳种。至于内家拳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的代名词,纯属于 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依据。因为三个拳种产生于不同的地域, 人们将三者生搬硬套于一起犯了牵强附会、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错误。 ④从传承过程看,南派的松溪派小有名气,但并不是太极拳;之后的王征 南和黄百家所提及的都是内家拳,而北派的王宗岳、蒋发、陈长兴和杨露 禅等传承和发展的都是太极拳。两条线路在所传承过程中一定还有不为人 知的东西?值得深思。假托于宋朝的戳脚在传承过程中,也吸取了张三丰分支传播的思路。 当关东戳脚发展到近代冯克善时便分支传播。即冯克善(化名赵灿益,也 称赵老灿)一支传戳脚(武趟子):段氏兄弟(段永清、段永绪)—胡奉三 —胡星武;另一支传翻子拳(文趟子):王占鳌—徐兆熊—杨俊峰、郝鸣久 —于伯谦;同时于伯谦又受教于胡奉三。胡奉三、杨俊峰、郝鸣久以戳脚 和翻子见长,因而将三位尊称为“奉天三老”。三人的交流及融合,使得两 个拳种习惯通称之为“戳脚翻子”。它的实质是同源同枝的拳术,而太极拳 与内家拳发展到后来也在不断融合。
浏览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