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太极拳的调息

练习太极拳要心静调息,经常保持思想集中,不开小差,经常保持正常呼吸,每次呼吸都要细而深长,直贯丹田(腹式呼吸)。古人常 讲“凝神于此,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 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由此可见练拳时气息的重要。呼吸是人们从娘胎中带来的本能,而练太极拳正是需要这种本能的自然呼吸。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调息(一呼一吸叫息)。调息的 方法: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舌要顶上腭,用鼻孔呼吸,嘴要虚合,不要张开。要注意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全身,畅达四肢。先父禄堂公常讲:“吸气时由涌泉过会阴上达顶门,呼气时只有息息归脐,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筋脉都要协调合作,不呈散乱,所以能开合伸缩,力达指尖,运劲如抽丝,两手似扯绵,古人认为脏器的病因是悲哀则肾病,喜乐不均则肺病,忧愁不解则脾病,怵伤思虑则心病,盛怒不释则肝病。这就说明了百病皆生于气。所以,练太极拳是 以调息方法为主要目的。在练太极拳时要记住拳法中的口诀:“心定神宁,神宁清静,清静气行。气行则神气相通。”

练太极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即使在行住坐卧时也要不离开这个“中”字,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掌握了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所以守中就 是做调息功夫。

3.太极拳的摄心人静

前面谈到练太极拳调息的重要,就是说要练好太极拳,要保持练习太极拳的功效,就必须消除一切影响呼吸不正常的因素,首先就是要“锁心猿,拴意马”,摄心入静。摄心入静的方法不是要用意识去强制执行,而是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才能消除一切杂念,只有一切 杂念消除之后,才能使得呼吸正常,故千万不可有意使气。先父曾教诲说:“有心御气,气反奔腾。”古人也讲:“气不可御,御气则滞。” 由此可见,“入静”与“调息”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息息相关的。 用什么办法人静?就要遵照“八要”去做。这“八要”是,“心定神 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觉行象,觉象绝明,绝明则神气相通”。特别是在开始站无极式的时候,要力求身体内外的中正和顺,做到心平气和,使得呼吸正常,绵绵若存,不粗不暴,而且能够做到息息归脐,这样就有了身心恬静的感觉,努力研练不辍, 自然会感到百脉充和、四体轻健了。

4.孙式太极拳的套路练习

练习太极拳要柔不要刚。柔并不等于软。练太极拳的用力是用自然的力,绝不是咬紧牙关、屏住呼吸时用的力。它是一种顺中有逆、 逆中有顺的自然力,是一种“气与力合一”的力,也是一种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的力。祖国医学和气功均以肾为“命门”。从现代医学解剖学了解到,命门的部位近于肾上腺部位,肾上腺有调节各元素的代谢作用和电解质平衡作用。如果这种物质的代谢作用和平衡作用发生混乱,就要造成疾病甚至死亡。人们能维持生命,主要依靠肾上腺的功能, 所以,肾上腺又称之为“生命之源”。练太极拳的初步功夫——练精化气,就是加强肾脏统治力量。但是,肾脏与其他脏腑是互相依存、互相 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决不可单独分割对立,而是统一不断变化的生理活动,大致不出乎伸缩开合、阴阳顺逆、动静虚实。

练太极拳的套路有三个阶段、三层意思。第一阶段初层意思:在练拳时,好像自己整个身子沉入河水之中,两足犹如陷入淤泥,两手及躯体的动作都像遇到水的阻力一般。第二阶段第二层意思:总的感觉仍如第一阶段的意思,只是两足似已不在淤泥之中,能够浮起,如 善泅水者能浮游自如了。第三阶段第三层意思:好像整个躯体已钻出水面,身体感到格外轻灵,两足似在水面上行走一般,又好像只要心中稍一散乱,即恐下沉的意思。如练到这种程度,说明其套路已有一定功夫了。练习套路,必须要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做前进、后退、 左顾、右盼、中定等种种动作,内脏各器官配合,起着平均发展、一 动百动等作用,千万不能局限于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只要做到气机通畅,心息相依,就是动中求静,那么一切杂念就不会产生了。这样, 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的负担减轻了,精气充沛了,从而达到了却病延年的效果。另外,孙式太极拳具有架式高、步法灵活敏捷的特点, 这对于习练者的膝关节是十分有益的。大家都知道,凡武术运动员由于高强度训练,往往造成膝关节的损伤,有些甚至是严重的损伤。而 造成这些损伤的因素不外套路中有大起大落、跳跃翻腾、单重架式过多等原因。而孙式太极拳的架式高、步法活的特点恰恰能使受伤的膝关节得到保护和恢复,自然也就没有损伤膝关节之担心了。在套路练习取得功夫后,对练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因为对练推手亦不外搠、 捋、挤、按、采、捌、肘、靠八法,基础扎实,就能自如掌握分寸了。

5.孙式太极拳推手的练习

通过套路练习有了一定的功夫后,便可进行对练。套路的单独练习是知己功夫,对练(推手)是知彼功夫。但是对练必须有很好的套路功夫才能施之于用。对练要每日按照搠、捋、挤、按等手法去练习。 推手时不可执著成法,要机动灵活,要集中自己的思想,掌握着自己的重心,窥定对方的身手,或粘或走,或刚或柔,伸缩往来要上下相 随。或如粘住对方的意思,或如似挨非挨的意思,灵活运用,切忌呆滞,更不能努气用拙力,要在不即不离中求玄妙、不丢不顶中讨消息。要用捣虚法使得对手失其重心,即所谓“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但是捣虚之法务必判断好对方之来力。对方直出时必然没有横力,我搬其横;对方横出时必没有直力,我截其直;对方上出时必无下力,我挑其下;其下劈者必无上力,我打其上……总之要做到不离粘、连、黏、随,不可犯顶、丢、 偏、抗之弊病。在推手时没有僵滞力,就减少了对方的可乘之机,而只要对战出现可乘之机时,就以“三体式”集中于一点的劲力发放出来,挫败对手。这也是孙式太极拳身势较高、步法灵活、动作连贯的特点。

四练法要诀

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 虚领顶劲神贯注,下额收回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罗锅肩”。 练时沉肩又坠肘,肩耸肘悬不是拳。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 两腿弯曲分虚实,太极要义在里边。 呼吸下沉丹田穴,纯任自然莫强牵。 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 动中求静静中动,练时神气务周全。 切记要点莫遗忘,持久习练益自显。

第六章

第一节恬淡静泊,志存高远

—忆先师孙剑云先生

(文载《孙式太极拳拳架解析》,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2月) 剑云师已仙逝有时,然而,师传我孙式太极、形意、八卦三拳和 三剑时的音容笑貌却仿佛如昨天。

1992年,我随剑云先生习练孙式三拳剑。由于此前我已修习蒙古密法十数年,所以剑云师根据我当时的学习条件,令我先习孙式太极 拳和剑。一年后,师才令我习练孙式形意拳、纯阳剑和孙式八卦拳剑。 剑云师教学极严,一套拳剑下来,练习当中的纤细差错都逃不过老师的眼睛,老人家都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然后要你依规重演,直至老师满意为止。记得初习时,老师对我所习拳一周一查,对动作和神意方面的错误逐点订正,可谓锚铢必较。察觉我练习有所懈怠时,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老先生(即孙禄堂先生)在日,常说‘人一我十,人十我百,如此修炼,才有可能得拳中真谛这个规矩今天依然如此"。剑云师郑重道来,令我冷然一醒,懈怠之心顿去,修拳信心倍增。

剑云师品德高尚,在社会和武术界有口皆碑。对此,我的师兄们曾多次撰文报道。其他事例还有许多。老师教习拳剑甚严,然而在生活上待学生弟子却如亲生,弟子们生活习性老师皆了然于胸。每次在老师家习拳吃饭时,我们都能在饭桌上找到自己可口的饭菜。而老师 自奉甚俭,每饭所食素且简。老师与邻里相处和睦,邻里间往来频繁, 经常互赠饭食,我们这些习拳的弟子也常能顺享口福。

剑云师在武术界辈分、资历和修为都堪称元老级人物,但对同道和后学却极谦和。遇有同道来访,总是盛情相邀,以礼相待。遇后学求教,老师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记得我曾带友人至老师家求教拳学疑惑,当时老师正送访客,由于老师年届八旬,我们均担心其身 体过劳,打算改日就教。而师竟不辞辛苦,为友人深入浅出,解答拳学疑惑,直至明白为止。

剑云师多才多艺,能书擅画,深通四书五经等国学典籍。并嘱我尽力抽出时间对之进行研习,说,“拳剑与书画在理趣方面有颇多相通 之处,许多妙处深习后可默识于胸,于悟彻拳理大有裨益”。可惜我后来由于工作繁忙,未能坚持,至今思来颇觉愧对师嘱。在教导学生弟子处世为人方面,老师将之与教拳并重,经常嘱咐我们要“谨言慎行”,寥寥数语,思之深远,至今仍觉受益匪浅。

浏览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