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功”,是指人体在保持松静状态和相对固定的练功姿势时,以 调身、调息、调心、存思、意守、任督二脉运气等方式,加强生物电、磁 等效益、派生和增加生命信息,疏通信息通道,使人体的有序程度提高,从而达到强体祛病的功法。而武术内功除了增强体质外,更重要的是增加 击打的力度和内劲。关于“内功”,从康熙年间武术家王南溪家中所藏的《内功四经》一书 看,其中内功篇专讲气的脉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及其气运行于体 内,而使外形健壮的境界。主要是调气、养气、运气于体内,使经络通畅、 内脏无疾、精力充沛、体貌健康。纳外、神运、地龙讲的是练劲、练神、 练身,以此为基础。而乾隆四十年徐文弼著的《寿世传真》中阐述了内外 功。外功:按摩、导引、吐纳之法;内功:即小周天,分三步,一、静坐, 排杂念,宽衣,内视;二、想丹田,热气由督脉上升;三、热气由上而下 的运行。光绪二十一年周述官编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有内功之 法,练元丹说、返归说、运气说、通关说,任督二脉图式、坐身内功图式、 呼吸歌诀、行功存思要诀等。而1918年席裕康编的《内外功图说辑要》中 的内功是指心意静定的坐功法,通过调息、运气、调任督二脉,达到内状 外强的目的。虽然对“内功”的解释有所区别,但是内功的修炼对气的要 求是一致的。

那么,“气”又是什么?解释有多种。古代哲学意义上的“气”,是构 成宇宙的本体及规律。庄子说:“气变有形,形变有生”,以气来表示万物 的本源。自春秋以来,人们对“气”的认识进一步的丰富,如东汉有:“天 地合气,万物自生”。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北宋张载认 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而中医理论的“气”,是构成 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又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无论如何,气在武术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武术的原力和根本,是武术的生命和精微所在。 武谚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简单解释就是:内练的气就 是练的内功。至于武术内功的修炼,清以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练武与练 气同步进行。即练拳之中,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使呼吸、意念、动作三 者结合。河南倡教首领张百禄教习八卦拳,又授运气口诀;任四的天理教, 组织人“学习义和拳棒,并运气念咒”;清水教王伦“以拳棒教授兖东诸 邑,阴用白莲教诱人练气,运练气可饥半月不死,其法以十日不食为小功,八十日不食为大功”。通过练气可以达到避谷的程度。另一种是练武与练 气交叉进行。多为默坐运气的静功,秘密宗教练功多采用这种方法。清代 武术名家甘凤池不仅拳勇过人,而且“又善导引术,同里潭氏子病疗,医 不效,凤池于静室用户,夜以合背坐,49日而愈”。清初文武兼备的学者 颜元,14岁“学运气术”,55岁还坚持“夜中坐功近人姜容樵在《形 意母拳》中专立“内功”一章,称其师张兆东先生习内功不綴,“每日早先 习此后练形意,五十年如一日,姜尽其所学,并录取其中十七式公诸海 内”。从其所绘图及文述看,是站立姿势上的吐纳结合肢体运动及按摩的 方法。

少林派以马步桩与腹式呼吸结合的方法,强调“内外兼修”,以求“技 击”。从练内的角度讲,气血的调节,精气神的修炼,意念意识的培养,都 可以通过桩功完成。首先要做到心平气和、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在意念 上则有意念放大、假想等大同小异的要求。内气充盈,气聚于皮内膜外, 人身体仿佛一个充气的轮胎,所以抗击打能力倍增而不伤身体。练外可以 通过多种方法,但桩功依然可以实现。通过少林桩功的训练达到身体上的 整体收缩,使身体“浑然一体”,内壮外强,有效提高抗击打能力,这也是 抗击打修炼不传之秘。凡此种种,练气既有静功,也有动功,以及动功与静功结合的功法, 内容比较丰富。通过内功修炼的调身、调心、调息、胎息、存思、意守、 周天运气等都是克己内省的表现,把外在的要求变成主体的心理自觉要求, 使生命能量在体内积蓄运行,从而大大增强拳法的功力。

武术的整体修炼要体现精气神武术历来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递进的解释:内练, 就是精神气力功,外练,就是手眼身法步。也就是常说的“八法”,具体要 求:拳(手)似流星眼似电;腰(身法)如蛇行步赛钻;精力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即练功要做到:手捷快、眼明锐、身灵活、步稳固、精 充沛、气下沉、力顺达、功纯青。类似的谚语还有“外练手眼身法步,内 练心神意气力”、“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念足”。这些强调的都是武 术的整体观。如果从内外的修炼看,内练的过程和形式更加复杂,有些方 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自身的体悟、熟心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如硬功, 若方法不当就会不出现偏差,造成内伤,甚至生命。所以练内一定要有科 学的指导,练内就是练“精、气、神”0

中医学将“精、气、神”称为 人之三宝。“精、气、神”都有先天 与后天之分,先天的是受之于父母,就是所说的遗传,而后天的是通过 饮食、起居、教育、锻炼等所改善 的。《淮南子•桑道训》中说“夫 形者,生命之舍也;气者,身之充 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 者伤也”。由此可见,精为生命的住 所,气为生命的本源,神为生命的 控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 以就有“精充、气足、神全”必然 是健康长寿,而“精亏、气虚、神 耗”必定是衰老致病;“精足不思 饭,气足不畏寒,神足不想眠”。三 者合一,相互依存。在三者中,尤 以“气”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正如 宋徽宗所说:“形以气充“神以气住”。讲的就是:有形的人体之精,不过是气的凝聚;无形的人体之神, 也不过是气的延伸。精与神,都是气的表现形态而已。也就是说,精气神 统一于气。根据这样的原则,历代武术家便吸收了中医学中的“精气神学 说”来构建武术理论体系,并实现了 “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气合一”的“性命双修”整体观。武之人的“精、气、神”与常人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是通过反应 速度、气质性格、眼神变化、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所体现。有关研究显示: 武术中的“以意导动”、“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到五梢、意存丹田、意 布五梢……如此循环往复不绝,对神经系统是极好的锻炼,更使神经兴奋 性提高,应变能力加强。武术中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相比,更强调“深、长、 细、缓、匀、柔”。特别是腹式呼吸,可以有效提高膈肌的下降功能,为气 血流通创造条件。测试显示,通过练功,膈肌收缩下降1厘米,肺活量约增 加300毫升,可见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武术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功 能,使心肌功能节省化具有重要作用。另有研究表明,武术对加强淋巴细 胞的T细胞和B细胞的适应能力有一定作用,从而证实了武术运动既可加 强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体液免疫水平。长拳套路和散打运动对提高肌 力、加强肌肉工作能力的机理与其他竞技运动基本相似,而内功和太极拳 运动保证了对肌肉工作能力更有其独特的功效;对甲状腺轴、垂体、性腺 轴都有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对肾上腺的分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 近年来,还有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效应的研究报告,由于学 习压力、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等客观因素,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 大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试图通过多种体育活动改善这一状况,其中太极 拳作为首选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辽宁中医药大学、天水 师范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①练习太极 拳可以不同程度的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如焦虑与自闭等;②练习太极拳 可以陶冶性情及诱发积极的思维,如心情舒松与精神愉悦等;③练习太极 拳可以强化自我观念和自尊,如自信心与安全感等;④练习太极拳有助于 改善人际关系,如交往增多与善待同伴等;⑤练习太极拳能够增强学生的 意志品质,如持之以恒与克服困难等。武术运动对于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是全面的,除了以上几个方 面外,武术对维持内环境因素的恒定,加强酶的活性以及改善消化、排泄系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浏览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