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拳术套路与技击紧密结合,是训练攻防格斗技术的重要手段之 一”。的确,古时的军旅武术十分重视攻防格斗技术,因为它与战争的胜 负和士兵的性命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单式招法和连接套数来实现技术的提 高。戚继光在《练兵实记》中有:“舞、对二事全然不通,与未习者为不 知”,“能舞而不知对,能对而不知舞,虽精兵只作中”,又说“先自跳舞”, “舞毕即以花枪对之,次以本刀对砍”。戚在练兵强调单舞和对搏应皆能, 缺一不可。通过套路练习,有助于灵便身手和掌握对搏招法,还能展示出 功法训练的效果;通过格斗练习,有助于体会武术意识和动作攻防含义, 也能展示功法训练水平的高低。近代武术家李存义认为:“自己练子为之体, 与人相较时,按练时而应之为之用”。这里讲的就是体用结合和打练结合。
武术的动作素材是以攻防性能为本质的,并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 再现性指动作能够再现其母体的实用价值,在实践运用中发挥攻防效用。 戚继光编的32势长拳、程宗猷编的单刀法选、长枪法选中的动作,都称是 招招皆可实用的技法。表现性是指动作能够表现出母体动作的攻防意向,而不一定能发挥实用技击的作用,这类动作多用于训练身体,为实用作体 能方面的准备。武术攻防的“两性”是习武者所追求的目标。武术谚语有 “练拳不练打,临阵少方法”之说,强调单练与对练、套路与散打、套路与 拆招、拆招与散打结合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打练结合,才可能体会到 攻防的真正含义。与之相反的是“打练分离”。“打练分离”是现代武术高度综合与分化的 结果,二者分途发展便出现了一片新景象,套路追求“高、难、新、美”的 目标,而散打强调“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风格,彻底打破了原有的 “体用结合”和“打练结合”规律。事物的发展就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 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复过程,每一次循环便是一次飞跃。“打练分离”使得各 自寻找或实现新的体用结合点,但都没有离开“看、练、用”三条主线,只 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所谓“看”,是指观赏、娱乐、休闲等方面功能; “练”,是指习练、修炼、健身等方面的功能;而“用”则是指技击、实战、 竞技等方面的要求。若从套路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习武者来讲,是以“练” 为体,以“看、用”为用;而对于少数竞技运动员则是以“用”为本,以 “练、看”为用;对于散打而言,几乎都是以“用”为本,以“练”或“看” 为用。对于不同的人群其习武的目的不同,则体用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由于打练分离,也给武术进人奥运会设置了障碍。在这里需要了解一 下现在奥运会项目的分类情况,现设的28个奥运项目分为四类:第一类是 技术型,像自行车、射击、射箭、皮划艇等;第二类是对比型,像体操、 跳水、马术等;第三类是球类,像足球、篮球、排球等;第四类是对抗类, 像拳击、击剑、柔道等奥运会设项有一个习惯,即任何项目均不能跨项 目出现在奥运会中,而兼容套路与散手的武术却横跨对比型与对抗型两大 类,这是竞技武术进人奥运会的一大难题,学以致用习武的目的在于传武、用武,这是其基本宗旨。武术的生存与发展, 取决于自身的实用价值。武术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炼,然后再用于 实践,并成为武术发展的轨迹。习武者多着眼于切合实用,无论拳术,还是器械套路的一招一势均强调它的实用性,反对花架子。下十年苦功,方 能功夫深久,以达到“如水生波,如火生焰”的境地。戚继光在训练士兵 时要求做到“按一字对戳一枪,每一字经过万遍不失”,最后才能达到“方 可随意应敌,因敌制胜”的目标。在习武过程中,其每招每势、进退开合、 闪展腾挪等有形的东西是可以直接传授的,但内在的意境、神韵、气韵、 武术之道的精微与真谙,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3民间有句保守习气较 重的拳谚说“宁教十手,不教一口”。这就要求习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 验•。历代武术名家都是穷毕生之精力而研习其技法精微绝妙之理,也正验 证了 “要做精艺人,需下苦功夫”的道理。
习武是个过程,用武是个目的。习武是有程序要求的,违背其规律会 欲速不达。早在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说:“大抵 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 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而何良臣在《阵纪•技用》中也有类似的说 法,即“学艺先学拳,此学。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所以拳 棍为诸艺之本源也”。作为最基础的拳术,又有“要练拳,须站粧;欲习 打,先练粧”的要求,表明学习套路或散打都将桩功放在优先练习的地位, 使得下盘稳固、扎实。然而,“年拳,月棍,久练花枪”,又是对不同套路 修炼时间的基本要求,若要较好的理解套路的攻防含义,还需要长期的磨 炼。武谚中所说的“拳打千遍,其理自见”,同时又告诫“练拳不习打,临 阵少方法”。由套路向散打实用性的过渡还要经过“拆招”和“喂手”的过 程。“拆招”无非是将成套动作化整为零,强调对动作细节和攻防含义的剖 析,以便真正弄清楚动作的实用价值。而“喂手”是传统武术最常用、最 有效的加深体会攻防技能的方法,若甲方进攻,而乙方就是防守,反之则 是互换。喂手时,既可以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组动作,对方是反复的接 手,直到动力定型。咏春拳独特的“黐手”练习,是典型的假设性敌我双 方已接触之后的反应性练习,是向搏击过渡的桥梁。“黐手”是一种实用性 极强的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尽量应用自己所学得的技术,招来招往,如切 如磋,双方都可以是赢家,不需要有一方被对方击倒。在现代散打、拳不同年代的习武之人,其“致用观”是不同的。当今社会的进步,人 们对武术的需求也在增多,体现在学以致用的“用”字上也会有较大的差 别。如中老年人习武是用于健身、休闲;青年人习武用于自卫、强体;少 年习武则用于树立尚武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等。
浏览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