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对于历史有记载的起点而言,文化渐行渐远,直至今日。 于种类而言,可谓林林总总,支分派别,各色各样,千姿百态。对之 进行细分详察发现,太极文化别树一帜,可谓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特征的一种。其深浅不一,可谓家喻户晓。
“太极” 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庄子•大宗师》中,《南华真 经》之《大宗师篇》中说到“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太极一词还见于《太上老君太素经》和《上方大洞真元 妙经图》两文中。《太上老君太素经》中说,“故易有太极,太极谓太 易。太易者,大晓易,无有先之者。谓浩浩白气也。乃有太初。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极”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战国之际,随着原始卜筮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系统解释《周易》的著作陆续出现,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之《系辞上篇》中说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汉代以下,哲学史上围绕着“太极” 问题展开了长期的论辩,不仅儒家有多种理解,而且道家、释家亦注解《周易》,各取所需,借以宣扬自己的教义,于是太极经历了由实而 虚,由气到数,由理到心等等曲折变化的过程。
至宋,周敦颐、邵雍等倡导太极,主张秩序,使太极文化又显于 一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至元,蒙古帝国凭借其由军事而政治的强势,实行宗教自由,集天下英才于大都(今北京),修订丰富蒙古密法,太极文化遂以“整、 觉、象、明、了、色、空”等七步学说形式得以传承延续。
而后,沉寂至明末,有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将中国武术中的一 种拳冠之以太极之名,以示标榜。太极文化觅得一载体,遂渐成显流。 清末,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来京传授拳法,太极拳以其卓越品质显名京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三教九流,各据本位,探碱索隐,后继发扬。遂使太极拳以陈杨武吴孙五种形式,各擅其长,交相辉映, 饮誉当今。太极文化如影随形,渐成人民的时尚意识。更有社会贤达多方提倡,遂至推波助澜。太极文化成激扬清波之河流,荡污去垢, 蜿蜒徜徉于人们意识的原野之中。助人恬静淡泊,休身养性,诸益渐显,与时偕进。
总之,太极文化历经朝代,寓于儒释道及当今科学等诸学之中, 是关于物、人、事的思考。它“仰观俯察,象天法地”,“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由物而人,由人而物,不一而足,终及于事。
三七步九点论的基本内涵
如果将文化视作一个优美的人体,那么可将太极文化视为骨架类 的东西。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结构,在于它的韵律,更在于由于这 种结构和韵律导致的优美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健康姿势。
抽象而言,太极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及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对自然进行描述、对社会进行思考和理想预期、对人本身进行平衡准则训练的全部结果的综合集成,可以进一步具体描述为七步九点。七步就是产生于蒙元帝国时期的蒙古密法中所说的整、觉、象、明、了、色、 空等七步学说,用以描述归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九点即是针对上述事物发展七步说的每一阶段,还可以从瞬态进一步细分为一理、二气、 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九点来进行不同角度 的详细刻画。也可谓之一事九观。
关于事物发展的七步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时间历程。九点说则是瞬态或暂态时的思维空间层面。如此形成的一个立体式的思考结果 群,便是太极文化的本体。这样一个本体必然对周边的所有带来影响,也就形成了太极文化的全部。武学思想家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太极即 一气,一气即太极”可能就是这样情形的一种事物,它的始终都很遥远,具体形态并不十分确切,古往今来对之的描述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切性;它的内涵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则弥于六合,卷而退藏于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太极文化的理解和应用常常是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
对于七步说,《蒙古密法简介》一文中的“意法体用论”这样 写道:
“法之体用,本于无形;世事广大,虚无其中。妙在整念,安排各 端;心系惟一,诸般安然。觉法体察,在接外点;混融和体,自居其 间。觉觉成流,象呈天元;流通六虚,明点渐现。现现出光,法理明 暗;恬淡静泊,了意当然。身心修为,本此歌诀;至于其用,当于 其间。”
上述文中,对七步中的五步都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说明。对于事物 发展的“色”和“空”段,根据当时学习的体会,我个人认为,“色” 段已然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切变得丰富多彩,所有事物相因相生,互为结果。“空”段则是一个得意忘形的阶段,古人所说“得意忘象”,“大同”是这一阶段的主要 特征。
用九点论剖析七步说,在事物发展的七步说中,每一阶段都有一 个主导原则,也就是这个“一理”。本文中,各阶段的一理都可以用七步论中的字进行概括。即“整”阶段是整,“觉”阶段是觉,余此 类推。
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多种属性相伴。如运动性、稳定性、功能性、特征性、转化性等多种属性。二气、四象、六合主要相关事物发展的运动性,三才、五行相关事物发展的稳定性,七星相关功能性,八卦相关特征性,九宫相关转化性。期间也有交叉,如六合 也相关对稳定性的描述,等等。
四七步说简述(剖析)
蒙元帝国时期由多民族贤达人士传习的蒙古密法将修身过程划分为整、觉、象、明、了、色、空等七步。根据太极文化对于物、人、 事的多元一理性,推及事物,称之为事物发展的七步说。
蒙古密法与明后的太极拳一样,具有修身、养性、益智、利事的 功能。《蒙古密法简介》一文中曾说道:
“法练身心,使之俱寂;不因外境而生心魔。此境既具,而任以四 途,为政、医、兵、师等。以利于世。”
这里所说的“寂”是指通过修身,心性达到的理想状态。这种状 态非常有利于人们以正确理性思维有效投身于社会各项事务当中,从而有助于使社会的整体状态更加和谐。由此可见蒙古密法中所蕴含的太极文化施之于物、人、事的多元一体性思考观。
“整”字发展阶段是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目的是建立联系,形成 整体。主导原则是统筹整合,区分主次。应用九点论,可以发现,在这一阶段,稳定度不高,随机运动性较强,功能不突出,特点不明显, 总体呈僵化状态。“觉”字阶段,系统中的事物普遍建立联系,但事物的联系度参差不齐。“象”字阶段,系统中的事物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有一定的功能显现。“明”字阶段,事物发展模式趋于成熟,功能显现 实现可控。“了”字阶段,对事物发展的参与或控制驾轻就熟,如昼夜 往返,四时运行。“色”字阶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阶段,各种事物各居其位,各谋其时,各展其才,不一而足。“空”字阶段,是一个天下大同的阶段,其层面更在丰富多彩之上;各种事物的发展基本上呈现不徐不疾、从容中道的状态。更有许多未知事物处在一种萌生的状态。 恰似空明的旷野中,又现一种如薄纱般的淡淡云雾。人无心则略,有心则察。总之,随性情而自觉。综上所述,可对七步说作如下概述:
“整”即是建立联系,“觉”即是深化认识,“象”即是选择模式,“明”即是发挥作用,“了”即是自然运行,“色”即是丰富多彩, “空”则是预知未来。
五九点论简述(剖析)
1919年,武学思想家孙禄堂先生在其所著《太极拳学》一书中提 出“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学 说,用以刻画太极拳的思维架构。本书将这种描述事物的思维方式称为九点论,也称作一事九观说。
所谓“一理”,由孙禄堂先生所说的“腹内中和之气”推及于事物,就是在统筹全局,具有整体观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和中心论。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纲举目张”的纲,类似于人体成长过程中的骨架。在九点论中,“一理”具有统摄其他诸点的作用。无此,则其他诸点无法展开。
浏览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