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鼻祖杨禄禅祖居永年古城南关大街路东,他的后人虽已移居 外地,旧宅遗址迄今犹存。现在南关一带约有40余人练习杨式太极拳。主教练 郭庆亭,现年59岁,曾经当过大队会计。我们先拜访了这位农民太极拳家。南 关大街是一条南北大街,郭先生住在南关大街路西一条小巷里。宽大的院落, 新盖的房舍,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民的富裕生活。郭庆亭先生是一位十分 好客的老人,他热情地款待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杨式太极拳在永年古城开展 的情况。杨禄禅自清季道光年间经同乡武汝清介绍到北京教拳后,他的次子班侯、 三子健侯也相继北上;只有他的长子凤侯在家乡教过几年拳(风侯去世较早)。 主要传人是潘贵,潘贵传李万珍(? —1940),李万珍传林金声(1913—1988)  现在永年南关一带练杨式太极拳的大都是林金声的徒弟。郭庆亭说他最初也是 林金声的弟子,1970年杨澄甫的弟子傅宗元从上海被迫回籍,又跟傅先生学拳, 直到1984年傅先生去世。现在郭庆亭教的主要是杨澄甫的大架。我们的话题后来转到了富有传奇性的太极拳技击家杨班侯身上,因为我过 去听到过一些班侯先生的轶事,想得到佐证。郭先生说:杨班侯中年由京返籍 居住,也教过拳,但人数不多。著名的是草市街的张信义(号老佩,曾充广平 府刑房班头)和西河营的秀才陈秀峰。张信义的徒弟有刘廷高、张安国、姬明 善、龙聚和尚等人。当我询问班侯先生生前在旗营当差的官职时,郭先生取出 了早年他从杨班侯“神主”牌上录下的资料,得知这位太极名家出生于道光十 七年(1837)三月初五寅时,卒于光绪十八年(1892)六月二十九日未时。他 在旗营的职衔是“武德骑尉”、“戴蓝翎”(六品),原配夫人杨氏、继配郝氏; 子兆鹏。过去研究者对这位太极奇人的生前职务一直不详,郭庆亭先生提供的 资料,弥补了这一空白,也为我们研究清末旗营武术教习的待遇,提供了参考资料。

一古老的太极* 理家

辞别了郭先生,我们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了南门。在永年古城南关, 多数人练的是杨式太极拳,可是一进了城,就是武式太极拳的“天下” 了。武 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住家永年东大街,他家后人没有练习太极拳的。他的衣 钵传人李亦畲、李启轩昆仲的后人却历代都在研习太极拳,于是我们转向西大 街拜访了李亦畲的侄曾孙李锦藩先生。李先生已年逾七旬,他居住的房舍虽不 甚宽大,但室内陈设不俗,窗明几净,清雅简洁,道出主人的文化素养。李先 生说他家本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到了李亦畲这一代一共弟兄四人。李亦 畲先生名经纶,是位举人。长弟承纶,字启轩,光绪乙亥举人;三弟曾纶、四 弟兆纶都是秀才。由于永年的地理位置和时风俗尚,李亦畲和长弟启轩都自幼 随三舅父武禹襄习拳,后来二人放弃仕进,终身致力于太极拳艺的研究。其中 以李亦畲的成就最大,他仿母舅禹襄总结经验本诸实践之法,多与力大有勇者 相扑,以验技巧,偶有心得随时记录,粘贴于墙壁,一再修订,最后整理成丈, 著有《五字诀》、《撒手秘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太极拳小序》及跋 等。他于18811882年间将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襄太极拳论和自己的作品汇 集成册,手录三本,一自存,一交长弟启轩,一交门人郝和,成为后人研习太 极拳的一部经典。当代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曾说:“近代太极拳的传播以杨 氏祖孙三代对教材教法不断创新之力为多,而予拳理的钻研总结,首推武、李, 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的概括,远为具体切实,有继承、有发展, 乃能自成一家。”(顾留馨《武式太极拳简介》)这是符合实际的评论。除李亦畲、李启轩外,李亦畲的长子李宝廉(字石泉),次子李宝让(字逊 之,1882—1944)李启轩的后人李献南、李信甫以及第三世李福萌、李槐荫等 人对太极拳都有研究。其中李逊之还著有《初学太极拳练法述要》、《不丢不顶 浅释》等拳论。当代李家对太极拳有研究的是李锦藩、李光藩昆仲。李锦藩 (系四门李兆纶的曾孙)自幼跟叔祖李逊之学拳、李石泉学器械。李光藩是李亦 畲的曾孙,不仅精研太极拳,而且文笔甚健,现在永年县文化馆(在临洛关) 工作,著有《太极拳传奇》一书问世。李锦藩先生说:李家历代虽有研习太极拳的,但祖训不准以教拳为业,所 以武式太极拳由亦畲公的门人郝和(字为真)传出。现在在永年的郝家后人还 有教拳的。亦畲公的另一位弟子葛福来,清河县人,是镖客。清河县一带练武 式太极拳的人都是葛福来的传人。现在在永年古城传授武式太极拳的主要是姚 继祖和翟文章等先生,翟文章是郝为真门人韩钦贤先生的内侄,喜技击,功夫 甚佳,曾在邯郸地区离退休干部太极拳表演大会上荣获冠军,不幸已于近年去 世。至于李锦藩、李光藩二人虽不教拳,但向他们求教质疑的也大有人在。李家从李亦畲、李启轩到李锦藩、李光藩,已历四代一百三四十年,在这 个以耕读为业,不以教拳问世的书香门第里,太极拳却能历经数世,声光灿然, 久久不坠,这在中华武术史上是罕见的,也是永年廉让堂李氏这个古老的太极 拳世家引起人们关注的所在。关好的瑰想一定能实砚离开李家,我们匆匆赶到育贤街瞻仰了先师仝酌泉先生的故居。他是光绪 癸卯举人,曾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长于经史书法。后期主要从事教 育工作。我幼年在邢台颐养书屋跟他读过书。先生对我的教诲之情,虽时隔多 年,仍难忘怀。老师于1946年已归道山,当时未能赶去守灵,老觉得对不起他 老人家。如今借来永年采访的机会,拜谒先师旧居,献上心香一瓣,也算略尽 一点慰师心意。从育贤街穿行曲径小巷,先到姚继祖先生家中,不料撞在“锁”上,家中 无人。我们又赶往东大街文化站,在这里见到了姚继祖先生。我和姚先生是神 交有年,却从未识荆。当我递过名片后,姚先生十分高兴,把手言欢。姚先生 是河北省政协委员,刚从省政协开会归来,征尘未洗就到文化站来工作。永年 太极拳学校就设在这里,他的学生也不断到这里向他学拳。姚先生今年73岁, 是永年古城教授武式太极拳年龄最长的一位。姚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永年太极拳学校的情况。他说:“数年前邯郸地委领 导很重视永年古城的开发,拟拨款重修永年古城墙,在南关村东结合自然风光 辟一风景区,在风景区内设一’太极拳武术馆’,有学员宿舍、练功房和表演 场,聘请名师教授拳技,让诞生于永年古城的杨、武两家太极拳得以薪传有人, 绵延于世,走向国外。然而……”说到这里姚先生停了一下,然后低沉地说: “由于经费等原因,这一设想而今仍停留在口头上,不知何日才能实现。”在永 年古城开办一所正规化的太极拳学校,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占优势,可 算是最佳场地了。由于距长途汽车的开车时间接近了,庞大明示意我该告辞了,我只好起身 告别。姚先生和他的学生郭连忠先生把我们送出很远才分手回去。我一边和庞 大明在大步流星地赶往城外长途汽车站,一边回味刚才姚先生向我们介绍的重 修永年古城,开办永年太极拳武术馆的宏伟设想。联想到清初顺治年间博野颜 习斋先生(1635-1704主讲肥乡漳南书院(当时归广平府管辖)时,他治学 主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文武并重,培育有“实德实才、掌握有一定专业技 能”的学生,从而造就了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人才,正是由于在这一学术思想的 影响下,武禹襄、李亦畲等人在太极拳方面才重实践,讲实效,不空谈,注意 培养德艺双全的弟子,对太极拳的继承、提高、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如今在 党的领导下,有关单位如能根据永年古城的地物景观,挖掘这一古老名城的文 化内涵,修复古城,利用水利资源,把它建成一座富有明清古城风貌的旅游城 市,再开办一所正规化的太极拳学校,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新型太极拳家,其意义之伟大,可不言而喻。在永年古城到处可以 看到的“重修广平城、弘扬太极拳”的大字标语,不就表达了太极拳乡广大人 民的意愿和心声吗!在各级党政府领导和海内外太极拳界的关怀下,愿拳乡人民的美好理想能 早日实现!(本文脱稿后,接到邯郸友人来信,说李锦藩先生最近不幸去世,附笔谨致 悼意。)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