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传统武术强调整体,西方体育注重分解

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奠定了武术的 理论基础,形成了贴切于武术的整体思维的三个层面:天人合一 的自然健身观;物我合一的仿生健体观;内外合一的修炼健寿 观。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认为:“中国传 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武术表现 出典型的整体观特征,始终将人的整体性作为健身的出发点和归 宿。由于对自然和自我认识均来自于内省、内观、内悟过程,因 而导致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论与实践均建立于混沌整体认识的思维 模式上。这反映在:把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即人与自然看作是 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把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即神 (精神)与形(躯体)视作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即“内 外合一”;把人与世界万物视为一体,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 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篇》),讲究人与万物协调发展。在 练武的过程中强调“内聚性”,以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心 理与生理和人与万物的统一,从而建立了性命双修、身心并育的 整体优化生命的养生体系。

西方文化以细节分析局部。随着客体化、离析化和逻辑化思 维模式的建立,西方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西方人以其 发达的科学,沿着“器官一组织一细胞一分子”的途径不断深入 观察和分析,并以此途径衡量体育的功能和规范其手段、内容和 方法,使体育活动向着严格的“针对性” “专门性”的方向发 展,这种体育重视人体的外部运动,而不注重人体内部运动与外 部运动的协调统一和生命功能的优化,“其健身采取分而治之的 原则。将健身练习或按身体素质分为耐力、速度、力量、灵敏、 协调;或按能量供应特点分为有氧、无氧。对完整的人体各局部 分别采用针对性的练习,将这些局部的练习效果综合起来达到整 体健身的目的”。采用的是先分后合的策略,突出的是个体向整 体的合成关系。

三、探悉武术与西方体育的价值取向

(一)武术与西方体育在技击中的侧重点不同

中华武术受其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 传统武术的一大特色。在武术指导思想中,渗透着儒家仁礼学 说。将武术纳入道德教育之中,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的 哺育与规范下,形成了武林志士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即中华武 术的一个重要内涵——武德。武德是武术伦理观的核心,而武德 伦理观念的中心是儒家思想核心——“仁”。因此,技击性虽然是 武术的本质属性,但在武术比试中并不占主要地位,而是要在比 试中遵从“礼”的规范,实现道德的升华。在武术的训练中注重 “养”,“练”是为了 “养”,养练结合。又受中国传统哲学“中 庸之道”的影响,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这是一种追求 自身完善,以满足自身安全和修身养性的需要,主要目的是追求 精神和肉体的完善统一。

西方体育总的来说是一种以取胜为目的的竞技体育。西方文 化来源于“海洋文明”,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提高、在竞 争中完善,成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竞争性强的运动项 目成了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体育手段和价值取向上,西方竞技体 育特别强调“练”,且是超负荷训练。战胜对手是它的直接目标, 也是其成功的标志。惊险性、刺激性、功利性是它的固有追求。

(二)两者的功能结构不同

武术和一般的体育不同,它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因其深受中 国传统哲学思想道与气说、太极说、阴阳学说、五行说、天人合 一说等影响,在其功能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复杂性。武术作为一 种保养生命的运动,保留有较多原始的适应性。对运动而言,它 是个体生命力量的自我完善和外在弘扬;对观赏而言,它是技击 美和技艺美的享受。它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内在功能与外在 功能是和谐统一的。同时武术是个体用以养生、强身、防身、修 身养性、自娱娱人的综合使用技术,它是增强体质的良好手段, 是塑造民族灵魂的心灵之窗。

而西方体育则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倾向。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 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外倾竞技方式,具有某种超出个体具 体生命存在、发展、享受的性质,从而造成无益于人体生命异化 的自然伤害,因而西方体育其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内在功能与 外在功能是对立的、分离的。

四、结论

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从理论层次上可以看出东方文化是高 于西方文化的,西方文化进行到了唯物论的层次,而东方文化则 发展到了辩证唯物论的层次;从技术层次、科学发展的水平上可 以看出东方文化是低于西方文化的。所以,技术水平较高的西方 文化应该向理论层次较高的东方文化学习,破除机械唯物主义的 束缚向辩证唯物论发展。而理论层次较高的东方文化应该向技术 水平较高的西方文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由此可 见,武术的发展需要武术工作者更新观念、更新传承模式、追求 科学精神,建立多元化的传承机制,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即在 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依照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序列朝着国际 化方向发展。那么,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也必将因 中华武术的加入而显得更加完美、和谐。

参考文献


  • 江百龙、陈青山等编著.武术理论基础.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1995

  • 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2 ( 5 )

  • 邱丕相.武海泛舟.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 王岗.从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吻合与差异探讨武 术进入奥运会.体育文史

  • 郭志禹.论武术的整体思维与传统健身理论的结合.上海 体育学院学报,1996 (1)

  • 赵军.中西文化比较看中国足球的发展.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2001 ( 3 )


 

河南省武术散打项目现状
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意义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 “少林” “太极”两大拳种,具有厚重的武术积淀。自古以来就有“天下 功夫出少林”之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林武功扬名海内 外,遍及世界各地。河南的竞技武术一直保持在全国的上游水 平,在历届全国运动会和年度武术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为我 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河南省的武术事业发展迅速,其中“郑州国际少林 武术节” “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和“国际少林拳大赛”等以节 会的形式宣传了河南,也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各地市 相继成立了武术业余训练队伍,武术馆校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 来,现有武术学校一百余所,在校学生达10余万人,为河南省 及全国武术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为武术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打下 坚实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河南武术散打项目的发展很不均衡,武术 馆校和习武人数虽然很多,但是都集中分布在很小的范围内; 在河南省内,一半以上的地区还没有很好地开展武术散打项目;

作者:代月胜,河南省开封人民警察学校,45001 武术散打人才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武术散打技术水平各地市之 间相差悬殊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为了使河南由“武术大省” 发展成为全国的“武术强省”,武术散打项目需要在很多方面做 大量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做工作?做哪些工作?这是一项复杂 的科研课题。

(二)研究现状

武术散打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国运 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且有了 “世界杯武术散打锦标赛”。中 国散打与泰拳、自由搏击等国外技击项目进行比赛,标志着武 术散打项目走出了国门,踏上了世界格斗竞技的舞台,有巨大 的发展潜力。河南省的竞技武术在全国一直保持上流水平;武 术散打训练人口不断增加,武术馆校、习武场所发展迅速,武 术馆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河南省散打 队于1989年6月正式成立,建队后第一次参加1993年第7届 全运会,获得散打项目惟一的一块团体金牌;第8届全运会上 获得小级别(52KG、56KG、60KG)团体第三名,中级别 (65KG、70KG、75KG)团体第二名,大级另U ( 80KG、85KG、 +85KG)团体第八名;第9届全运会上获得小团体(48KG、 52KG)第二名,小团体(56KG、60KG)第二名,大级别+ 90KG第三名。

浏览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