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清徽州的尚武文化,以及徽州少林、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 展,更是由于徽州武举教育的发达,明清徽州武林人物技艺高,人数 多其中武林高手当是明清徽州武术人物中的代表性群体。根据史 料搜集情况,兹对明清徽州武林高手的事迹与活动情况进行研究与 剖析。明清徽州武林人物在轻功、膂力等方面,有高超的绝技本领。明 歙县人汪宗孝好拳捷之戏,在《明语林》和《寄园寄所寄》中均有记 载:“(汪宗孝)好拳捷之戏,缘壁行如平地,跃而骑屋,瓦无声。已更 白檐下屹立,不加于色。偃二丈竹水上,驱童子过之,皆股栗。乃身 先往数十过,已复驱童子从之。跳丸飞剑之属,见之,赧然自废也。” 这里记载了汪宗孝既能缘壁而行、骑屋而行,也能风行水上的轻功本 领, 这让会使其他绝技功夫者汗颜。汪道昆《太函集》中记述武人许本善:“仲即毂,字本善,生 而丰下,魁然丈夫,少以技击豪.即壮硕,益轻捷,挺一剑作盘旋舞,睨 者莫得其瑕,马上恒槊,绝尘而奔,挽五石石弓,无不中。仲负不 羁,且格猛噬, 尝被酒卧岭北,虎以食犬后至,枕其胫而觉之。起而 熟视曰:彼无伎心,乘卧杀之不武。遂舍之去,人以为神。比人少年 场,则比竹投壶,讴歌蹴鞠,无不中节……”这段传记内容,指出了许 本善擅长多种技艺:技击、剑术、弓术等。还指出其是位勇武之士,多 才多艺。从“杀之不武”看出其武德高尚。吴子玉记述乡人叶伯子道:“余邑之豪于义而不受名,得叶伯子 行成乎身叶伯子名文嘉,字伯符,别号环竹,家世休宁水南里。 父廷芳公有德操,邑举乡射礼,公为客称邑三老。三老公晚年生伯 子,昵纵子学不问,稍氏,有材力,会倭寇发征甲,里中少年多相聚,授 私剑。伯子从诸少年谈剑习韬铃之法。致群少而谋曰:倭侵歙,我邑 为邻恤,奈何弗豫讲既浙寇犯境,至阳湖邑,丞督民兵百七十人往 御。伯子曰:众寡不敌,是以湖之境为散地也,乃率邑子贾勇者三百 余人趋之,以为兵首,应者云翔而至,寇熠,而伯子屏避口不言功 ”叶伯子长于击剑,而且能够习武御敌,看家护院,并且做义事不 留名,武艺高超,武德高尚。在张潮《虞初新志》中,明末清初杭州人徐士俊所撰的《汪十四 传》载:“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 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 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咸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遂与 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嚼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 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而白梃之 徒日益贫困,心愧之,而莫可谁何也。”这是徽人通过高超武艺,为商 人经商保驾护航的一个典型例子。清初歙县人江起龙,力大无比,能单手举起重数百斤的石鼓。而 被称为江南八侠之一的甘凤池,清康熙、雍正时期歙县人,占籍江宁。 自幼时,就显示出力大无比,手能破壁,手握铅锡辄化为水。他以技 击出名,曾于外游中落入盗舟,被盗贼投入水中,待他上岸后,举起巨 石,将盗贼的船沉入水中。清末程大猷,擅长南拳,武艺高强。能用长铁条击头顶,铁条弯, 头无损;又能手劈垒起的七块厚砖。这是典型的武功绝技。另外《歙事闲谭》中记载了汪雨苍在杭州为救同乡人,一人独挡 数十百人的事迹;还记述了他于钱塘江中,身入巨浪,左右腾跃,从江 中救起落水众人的事迹。这两则事迹充分反映了汪雨苍的高超武 艺,他也因此而以拳勇闻名当时:“(时人)皆以为神人,于是人争传 君材武,有愿奉千金请授技者。但是汪雨苍悔于以拳勇名于世,以致 后来终生不复言技击。徽州知名拳勇之士在维护徽州社会治安中,起了护一方平安之 作用。晚清婺源人詹鸣铎自传体小说《我之小史》就记载城内著名拳 勇程佑生的事迹:至于程佑生,乃邑城内著名拳勇,人呼为佑生司。他一生孔 武有力,曾与保卫队斗殴,手擒二人,如打大钱,抛而远之,连擒 连抛,见者无不吐舌。城中下流如朱剌等,索债剥衣,强项之至, 一逢佑生司,则避之唯恐不及焉。邑中夜摆诗摊,朱博士某公来 打诗条,摊上劝以勿打,某公报称:“我已输了「摊上道:“你输 了,我给你铜元二枚好了。“当时取以给之。既而警察来索取陋 规,例给铜元四枚即去。后佑生司来打诗条,摊上连忙立起,孝 敬铜元二十枚,请端去吃吃酒。故曰:“博士不如警察,警察不如 程佑生。”在下振记小店,曾有异地镶客来投名刺,打布施。佑生 司走来,提其铺口向外,镰客连忙收拾,望望然去之,佑生司言 “兴孝坊一带,上自振记,下至信诚庄,劝你少走为妙”云云。上文记述程佑生力大、武艺高超,还记述了除去城中恶棍无赖、 治理镀客等事迹。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武林高手在维护一方安居中的 重要作用。第四章明清徽州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 儒道思想,也体现崇尚侠义的墨家思想。传统武术文化在武道方面, 尊师重派,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统一,行侠仗义;在技艺方面,知行合 一,由武证道,实用与修身结合。明清徽州武术文化是在特定的徽州 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既具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共性特征,也 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武术文化特征。第一节尚武文化渊源明清徽州不仅是崇儒重礼的社会,也是尚武文化发达的社会,是 典型的文修武备的社会,,南北朝时期的徽州,是徽州尚武文化的源 头所在。《陈书•程灵洗传》记载,程灵洗少时以勇力闻于乡里,善于 骑射。在梁末徽州周边多盗贼的现象下,程灵洗招募少年,逐捕劫 盗。侯景之乱时,程灵洗又据夥县、歙县抗击,攻下新安,由此获授武 职。后来的徽州府县志在记载徽州武风时,均首提程灵洗的武功, 如明嘉靖《徽州府志》卷二《风俗志》中说:“自唐以前,如鲍伸程灵 洗,以武功著,除恶为武,施德为文,其文不少概见清乾隆《歙县 志》卷一《风土》中说:“武劲之风,显于梁陈自梁陈形成的尚武之 风,在隋唐宋元时期又得到发展,特别是隋末唐初,汪华以保障徽州 有功,被誉为新安之神,得到徽州后人的敬仰与崇拜。正是基于对程灵洗与汪华的卓著功勋的推崇,今人将二人并称为新安二杰。所以 探讨徽州尚武文化的渊源,当从新安二杰开始。程灵洗,南北朝时新安人。《陈书•程灵洗传》说:“少以勇力 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后来在侯景之乱中,他保卫新安有 功,获得封授。纵观程灵洗一生,以征战讨伐为主,屡建战功,多次获 封 终年五十五,赠镇西将军,谥思壮。需要指出的是,其子亦以武 功著,“文李字少卿,幼习骑射,多干略,果决有父风.弱冠从灵洗征 讨,必前登陷阵”关于程灵洗擅长射艺,在唐代有这样一则神话 传说:歙县黄墩湖,其湖有蜃,常为吕湖蜃所斗。湖之近村有程灵 洗者,卓越不羁,好勇而善射“梦蜃化为道士,告之曰:吾甚为吕 湖蜃所厄,明日又来,君能助吾,必厚报。灵洗遂问:何以自别道人日:束白练者吾也。既异之。明日与村人少年鼓噪于湖边, 须耍波涛涌激,声若雷霆“见二牛相驰,其一甚困,而腹肚皆白。 灵洗弯弓射之,正中后蜃“俄而水变为血,不知所之。其伤蜃遂 归吕湖,未到而毙,后人名其死处为蜃滩。这则神话记述了程灵洗凭借武勇与善射,为民除害。关于程灵 洗在徽州后人心中的崇拜.学界有研究,如《唐代徽州程灵洗的神话 故事考》另一位徽州武杰人物汪华,少时即以勇侠闻,在隋末兵乱中,汪 华应募平婺源寇有功,统领宣、杭、藤、婺、饶五州,建号吴王。后唐高 祖授以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后南宋罗愿《新安志》开始, 将其誉为新安之神。元明清时期,徽人时汪华称颂不断。如汪克宽希勒《店代徽州程灵洗的神话故事考》,前者有云: “隋大业之乱,天下豪杰并起,各为雄长,互相吞噬,杀戮无虚日。惟 越国汪公集果毅,保州里,遂兼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救生民 于涂炭。”后者曰:“越公生当其时,盖有西向问罪之志,而力弗逮, 乃以一旅之众,仗剑而兴,全有六州。”关于汪华事迹及其在后世中 的形象塑造,今有研究,如《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第四章第 二节。关于徽州尚武文化的流传,民国歙县人许承尧在《歙事闲谭》卷 十九中有明确阐释,其对直至晚清的徽州材武人物进行历述:罗鄂州言:新安之人,多以材武著称。吾考往牒所载,若程 仪同父子、汪越国,勋烈昆耀无论矣。黄巢之难,邑人郑传集兵 保乡里。方腊既擒,余党复炽。歙人钱生、钱蓿起兵讨平之。元 初潜口松源盗数千人起事,黄氏之先世曰孝则府君单骑叩垒,谕 降其众,事皆炳著志乘。粤逆之乱,视巢、腊尤炽。淮湘壮士,同 仇敌,立功疆场者指不胜屈。吾郡材武如昔人者,岂遂无之, 惜无知而用之者。许承尧历叙了徽州史上的材武人物及其功勋,这既是回顾,也体 现了徽州的尚武传统。如果说这是历史回顾,那么史上的徽州尚武 的真实场景,我们从明代休宁人吴子玉的《来善门记》中可见一斑。县道鬲南三十里曰临溪,故唐都使公耀武之区也。当是时, 乡人趋之,不有控卷搏撤超距十丈以来者!不有逐射临贸趋表下骄贵自喜以来者乎!不有吹竽鼓瑟斗鸡走狗六博蹋鞠探爵谷 以来者乎!不有却冠秫细偏蹙之衣投石拔距以来者乎!不有军 功论属籍以来者乎!不有熙熙愉绽以来者乎!迹其俗之渐可 推矣。
浏览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