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传承技艺而言,多数人认为学习传统武术没有三五年的时间 是无法入门的,但如今的社会现实已经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了。 所以民间武术传承较好的只是在家族中传播,若家族中无人练习, 则拳派基本走向衰落。总之,在工业文明的大环境下,作为小农经 济文化衍生的传统武术的生存环境,已经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了。

(二)政策导向与武术竞技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竞技武术诞生了,武术分割成了以表演取得 高分为目的的武术套路和以击打得分制胜的散打。竞技武术的出 现,无疑是对传统民间武术的一次重大改革,作为展现中国文化风 采的竞技武术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在政府指导下,竞 技武术占据了社会武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淮北地区,竞技武术扎 根于高校和武术馆校。

淮北地区的武术专项班主要是长拳、南拳、太极拳和散打为 主,武术馆校的教学内容也是以武术套路、散打、太极拳、跆拳道、泰拳等项目。由此可见,为适应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政策导 向下,武术走竞技化发展道路,追求“高、难、美、新”成了主要 的方向

(三)武术健身功能备受关注

正如《素问•保命•全形论》中指出:“天地覆载,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就是说,世界万物,人最宝贵,上至君王,下至民众,都希望能有 一个健全的身体。面对社会发展出现的各种“文明病”,健康生活 成为当下民众的主题,而武术的健身防病功能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 一需求。

武术健身不仅是孤立的锻炼身体,而是从整体着眼,将健身强 心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健身武术实际上是对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 善。特别是太极拳流行,使得大众对武术的追求已经不再是打斗, 而更多的是养生和健身。从20世纪的武术技击到如今的武术健身 娱乐,从以师徒和宗门为主的秘密传承到如今的公开交流,这些变 化说明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武术功能的需求不同。太极拳的盛行 从侧面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武术技击的弱化和健身养生的趋势。

第二节淮北地区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从非遗角度谈淮北武术文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青年生活密切 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 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已有31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列。现代淮北民间传统武术的兴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四 面八方煤矿建设者的到来,他们也将南北各地的传统武术随之传播 到了淮北,一些身怀绝技的拳师和习武者将擅长的传统武术传授给 周围的年轻人,淮北市的习武者渐渐多了起来,民间的习武之风迅 速蔓延开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今 淮北的传统武术却呈现出明显的失落,习武人数日益递减,许多拳 种几近消失。在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 们应该找出传统武术流失的原因,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 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淮北市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

目前淮北市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练习传统 武术的人大幅减少和随之而来的传统拳械的严重流失。从20世 纪80年代后期开始,练习传统武术的人数逐年减少,据不完全 统计,目前只有200余人还在练习传统武术。淮北市的武校和体 校武术队的学生,练习的均为竞技武术项目,社会上的晨练点也 以练习现代武术的人居多,只有少数中老年习武者还在坚持练习 传统拳械和套路“ 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淮北市民间的传统拳械 多达101种,然而,随着一些高龄拳师的相继辞世,许多习武者 也已上了年纪,人去艺绝、后继无人的状况逐渐显现,民间精通 传统拳械的人越来越少,大量传统器械和套路流失,传承至今的 传统拳械数量已不足当年的两成,只剩下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 拳、华拳、形意拳、大洪拳(三晃膀)、南拳、迷踪拳、洪拳、 八卦掌、三皇炮锤、太极剑、九节鞭等少量传统拳械。除陈式太 极拳、杨式太极拳、太极剑外,其他传统拳械只在很小的范围内 流行。

(二)传统武术流失的主要原因


  • .现代体育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随着近现代西方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一些外来体育运动项目也 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特别是跆拳道运动对传统武 术的影响。跆拳道运动于1994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发源于韩国的 跆拳道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其以脚法为主的格斗方法还是在较短的 时间内为我国百姓所接受。近几年,淮北市的大、中、小学生中又 刮起了跆拳道学习热,社会上的跆拳道培训班层出不穷,跆拳道的 传入对传统武术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 .经济大潮的冲击减少了民间传统武术的文化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 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民间,传统武术赖以生存的地方,青少年 忙于自己的学业,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打工者忙于生计,大学毕 业生为了自己的前途东奔西走,真正有时间练拳的人数锐减,民间 传统武术的文化空间大大减少。

(三)保护淮北市民间传统武术的对策建议

  • .健全淮北市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11、12、13条的规定,淮北市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淮北市现存的民间传统武术的拳种、器械、武 术传承人进行调查、记录,并建立相应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建立健 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对于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应妥善保存, 防止损毁、流失,除依法应当保密的资料外,相关方面的档案及数 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 .设立武术发展专项基金


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时代,“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就是资金问题。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推广宣传上,没有资金 都将是寸步难行的”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6条规定: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 发展民间武术,市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基金,对为淮北市武术运动做 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运动员和民间拳师提供物质奖励,为保护和 推广民间传统武术的单位及个人提供资金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 .加快对民间传统武术的抢救性保护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 16字的 “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中,有6项传统武术入选。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 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共有18项武术入选。2010年5月 公布的第三批19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 又有7项传统武术位列其中。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7条的 规定,文化、体育等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淮北市民间传统拳械进行 摸底调查,整理拳谱和相关资料,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保护。根据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10条的规定,对于在其中做出显著贡献的 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鼓励更多的人投 入到保护工作中去。

.遴选认定一批代表性的武术传承人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在传统武术的 传承过程中,杰出人物可以领一时之骚、开风气之河,对扩大传统 武术的社会影响,延续和发展其理论与技艺都有不可估量的作 用①。根据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第4章第29条的规定,为了使民间 传统武术后继有人,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普及力度,并认定一批代表 性的传承人,对于认定的传承人才,各级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的实 际情况从财政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来资助民间武术传承 人,鼓励他们继续传承传统武术,办好民间武馆、武校、武术俱乐 部等,使传统武术能够传承发展、弘扬光大。

二、武术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自身价值

中华武术文化价值,是武术表现的文化世界及其传达的意义与 价值,武术文化的价值依托于社会文化的载体,反之,社会文化也 会作用于武术文化的价值。探究中华武术文化价值,对当下中国武 术求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新责任和新要求。

 

浏览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