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技法
一、技击运气法
武术运动中的运气方法,无定式,无定法,是配合攻防动 作进行的。强调运气鼓劲、肌肉隆起、时张时弛。南拳运气法 一般的配合情况是:
动作吞入(收回)时吸气,要求用抓、扣、带、钩、粘等 手法配合身法,把对方的进招顺其势而引进。
动作吐出(伸出)时呼气,用虚招去诱惑对方,用实招乘 隙而入,出奇制胜。
动作上浮时吸气,用顶、托、掀、架等手法,借力过势,使 对方失去平衡而露败势。
动作下沉时呼气,用压、罩、扣等手法把对方的手臂压、沉, 使之无法提起,造成对方难进、难收、难变之势。
连续进攻时,往往自然闭气,出手对准子午,动作要求简 练,干脆利落。
在躲、闪、后退时,应有意吸气,防守不离中门,沉肩坠 肘不离胁。
在用劲发招时,口轻启,让其自然而短促地呼气,以此配 合丹田内气和腰背内力一并外发。
在使猛劲之际,应发声助威,以气催力。
二、以势蓄劲法
发劲是南派拳术中最关键的一部分,素有“金刚劲力”之 称。强调劲从足生,发之于腰。蓄劲时,以腹式深吸气,将气 聚蓄丹田,将内力聚蓄腰脊,闭住气息。发劲时,力从腰发。其上行,以腰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使气力达到指尖;其 下行,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使气力达到趾端。总 之,腰、肩、臂、腿劲力必须一致,气力合一,贯达四肢。当 气力传至肢体梢端的瞬间,突然加速呼气冲开声门,发声吐气, 以气催力,以声助威。从而发出浑厚的刚强之劲,以达到强打 猛攻之能。发劲方式可分为六种:钻劲(螺旋劲)、冲劲(寸 劲)、弹劲、抖劲、内顶劲和咬劲。这些劲力均须“发于腿、宰 于腰,形于手.
三、正沉含敛法
正沉含敛法是南拳身形的基本技法。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敛臀收腹是南拳静止姿势的身形。“牙关起而颈直” 说明起牙关与颈部的关系。要起牙关,必须依靠颈部肌肉的收 缩,而颈部肌肉一收缩,颈就自然强直起来。头部也就自然端 正了。但要注意切不可使劲收缩颈部肌肉,否则会僵直。沉肩 含胸是人体的自然状态,而含胸之后,背部自然拔起。把肩部 稍微下沉,双肩略微内含,是一种自然姿势,把这种自然姿势 略加调整就成了沉肩、含胸的身形。胸自然成圆形,颈直有助 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胸圆则有利于气沉丹田,沉气实腹。沉 气实腹则使臀部收敛。南拳这一身形要求,使上下完整成一体, 周身劲力将会凝结到一处。坠肘是技击的需要,肘关节下坠不 但可以保护两胁,而且上肢不受限制,能攻守自如。
四、稳马硬桥法
南拳是以四平马为主,其次是四六马、二字马,称之谓大 马、小马、半马。初学时,一般先站马(桩步)再学拳。不论 什么形式的桩步,都要求五趾抓地、有定力、稳如盘石、落地 生根。由于定步站法是活动步法的终结,故稳健的定步法(良好的平衡状态)将为活动步法达到快而不浮与灵而不乱打下良 好的基础。“桥”,南拳把前臂称之为“桥”,把运用前臂进行攻 防的方法叫做“桥”法。“桥”法可分为“长桥”和“短桥”两 种。对练的双方以前臂的内外侧进行对碰的练习,目的是让桥”(前臂)强硬起来,能够经得起碰击,使臂刚硬、内蓄劲 力。练得硬桥硬把,方能稳扎稳打。
五、发声助威法
南拳一般有呼出声音的习惯,当发劲时,则要求随动作而 呼出声音,以助发劲之威。南拳的发声有两种:一种是发劲的 发声,发劲时以短促的呼气配合丹田气发声,以气助力、以声 助威。另一种是结合象形的发声,例如虎形、鹤形,当练习该 动作时,往往会发出虎啸或鹤鸣声。这是南拳独特的技法。虽 然发声是随着拳势变化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呼喝声,一是助威 势,二是助劲力,三是助形象,但不可以无原则地乱喊乱叫。
第四节器械技法
一、刀术技法
(一)步疾刀猛:步疾刀猛指以敏捷的远跳、高纵和疾速的 步法配合猛勇的刀法,这是刀术的基本技法。
刀是短器械,在技击中要达到“持短入长、倏忽纵横”“舒 之可刃人于数步之外”,就必须步快身灵、前纵后跃、左右闪展, 配合势如疾风的刀法。正如吴殳在《手臂录》中所言:“短兵进 退须足利,足如黛兔身如风尤其是应付长兵器时, 关键在于步法疾快、身法敏捷、穿阻避锋。“短见长,脚下忙”, 逼近对方,发挥短兵利于近战之长。刀术套路中亦强调步疾刀猛。刀术中的刀法多在步法的快速移动、奔跑、跳跃中完成,力 劲势猛,如猛虎下山,威武剽悍,锐不可当。刀术尚猛还不仅 仅表现在刀术的气势上,更主要的是刀法的密集和力度。“刀之 利,利在砍”,劈砍是刀术中的主要方法。为攻势,讲求力大、 快疾、猛狠、干净利落。要做到这几点尚须刀借腰力,以拧腰 转体来增加劈的长度,加大劈的幅度和力度。如劈法之始,要 以腰的拧转和伸展带动持刀臂上举,下劈时则以腰的回转和屈 收带动手臂挥刀。劈砍虽贵在力猛势急,但仍然要刚柔相济、攻 防一体。一般说来,缠头与裹脑是先防后攻,由柔入刚。缠头 后多接一斜劈动作,劈为攻,宜刚;裹脑后也常接一砍。在此 过程中,始动于腰,再经肩臂到手,直至刀器,由慢起动到快 加速,依次发力,完整一气。
(二)寻虚击实:寻虚击实是刀术应敌时的技法辩证规律。 寻虚指逢重器械时,应避其实、寻其虚而攻之。其法在于“斜 步偏身,避其重器,去其身手”(《手臂录•单刀图说自序》九 道理是器械重来势多凶猛激烈,若直挡其械,易为其折断或脱 手,应视其招式,察其虚实,掌握住器械重、变化难、来势虽 猛但不易回守的弱点,寻其虚处,发而制之。
击实指遇见剑、枪等轻器械时,应避其虚而击其实。《手臂 录•单刀图说自序》中说:“枪之虚处,变幻百出,必非刀所能 御,而实处惟有一杆,枪杆被砍,不断折必粘住,杆被粘住,则 不能闪赚颠提,刀更进步,必伤人矣。”说的是刀对枪之击实法。 刀对剑时的击实法在于剑刃虽锋利,但宜攻不宜防,刀则不然, 刀刃可劈砍扎刺,刀背厚重可拦截防守,故刀与剑对时,可用 刀背实击硬碰剑刃。若击虚,剑轻富于变化,击之,易受其后 发先至之害,而其实处一旦出现,则不易变化。
(三)刀快法诈:刀快指刀的运行速度要快,刀论中素有 “短见长,不可缓”之说,因此不论在练习中或在实战时,刀贵神速,以快取胜。
法诈指刀法运用的诡秘性、“非法性”。“刀走黑”之说不仅 仅指刀法快疾、狠毒、无情,更有“秘密”与“非法”的解释。 “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常败于 刀”(《单刀法选》)。诡秘性存在于刀法的虚实变换中,虚中含 实、实中隐虚,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学时有定规,用时无定 法,变化莫测。
(四)刀手配合,刀术练习中厉来讲究“单刀看手,双刀看 肘”,即“单刀看闲手”,指刀与不握刀的闲手(左手)的配合。 刀手配合得协调与否,是反应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方面。因 此,运动中要求刀、手、身紧密配合。配手的一般原则是“顺 领合击,反向对称J如向右侧劈刀,击法要求刀在体侧由上向 下力劈,配手则在体左侧由下向上做“反向对称”配合。初级 刀术中由“马步劈刀”接“弓步撩刀”时,左手领先运行,以 手引刀撩出谓之“顺领缠头动作,当屈臂收刀时,两臂交叉, 两手做相向运动谓之“合击掌握好刀、手配合的原则,动作 便可紧凑无隙,攻防意义也就突出了。刀、手配合的意义还在 于:一是有助于身躯四肢在运动中的和谐;二是有助于维持运 动中的平衡;三是有助于刀法力量在运动中的发挥。做到这三 点,刀术动作就会更加协调、衡稳、有力。
二、剑术技法
(一)轻快敏捷:“剑器轻清,其用大与刀异”(《手臂录》), 虽然刀剑同属短器械,都具有倏忽纵横、以短乘长的技击特点, 但用法迥异,素有“剑走轻,刀走黑”之别。剑具有两面刃,持 剑既不能触身,也不能像刀术那样贴身缠绕去缠头裹脑。实战 中也应尽可能不用剑刃去架格对方兵械,而应以“巧闪旁扼”之 法闪躲避让来势,以敏捷、快速的身法、步法斜身闪进,以剑 锋崩点对方手腕,扼制其攻势。剑术演练中的点、崩、绞、截、 拦等剑法,同样要求在快捷的步法配合下完成动作。
(二)刚柔兼用:剑术的劲法刚柔兼备,参互运用。有刚有 柔主要体现在剑术中刚柔动作的交替焚火之中,即动作过程要 柔,动作完成时宜刚。刚柔相间还体现在一个动作中或刚中含 柔,或柔中寓刚。如截腕与绞剑之法是典型的柔中寓刚;抹、带 剑法又明显体现出刚中含柔;穿、撩等剑法,由于运行路线长 则更能体现出刚柔相兼的剑术技法。刚柔还突出表现在动作的 攻防技法上,轻快流畅的步法.潇洒飘逸的腾跃、闪赚迭逞的 避让等动作过程中,无不以刚柔参互运用为基础。劲力的运使 多柔中含刚,或以柔带刚,或刚中蕴柔,但在敏捷的出击、吞 而即吐的击刺、倏忽纵横的劈点中'还要柔而化刚。
浏览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