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为真教拳时,综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三家所著拳论的内涵衍变, 结合时代需求,遂以起、承、开、合作为走架打手的指导方针。郝月如解释说: “走架每一势分四字,即起承开合是也。”又说:“开是大,非顶撞也;缩是小, 非躲闪也。”(见郝月如《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指明“开”要舒展,肌肉筋骨 关节要放松,以利气血通畅,手眼身腰步协调合一,一动皆动,势如张弓,内 气周旋,外应百变。“合”要紧凑,精神内固,双掌各护半边身躯,护中用中, 步法稳健,腿法快捷,发如放箭,一吐即收。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舒展不离 紧凑,紧凑胤育舒展,重心稳定,八面支撑。因此,走架时,要以起、承、开、 合为指引。“起”要神聚,心静气敛,心不静则不专,气不敛便无含蓄,势易 散乱。“承”是承上启下,要衔接自然,一气贯串。“开”要灵敏,富于变化, 不抢不坠,气势饱满。“合”要圆融,手眼身心步和谐自然,每一势的起承开 合既要清楚,更须连贯,意动势随,真气聚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隙”,灵活似 飞鹘,步活、身活、招势活,在圆融中求启机,求变化。走架每势能做到起、承、开、合,才能饱满无缺,富于变化,而不流于浮 滑潦草。在此基础上,进而做到眼有神,身有谱,脚有根,空松圆和,外柔内 刚,不散不懈,不僵不滞,内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动一静,皆有神情,外在 的形态和内在的意气神和谐统一,掌握好心静、意专、气畅、神敛、形顺“走 架五要”,始可越练越精,步入武派太极之门。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 三代人在拳理拳法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符合孔子这一深邃哲理的。没有 扎实的继承,何来发展,没有创新发展,势必僵化,谈何继承!认真处理好继 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学术流派能否健康发展,永葆新鲜朝气的关键。
(原载:《武魂》,2006年第1期)
《李称畲律》⑴挨注李经纶,字亦畲,直⑵之永年人也。邑庠生⑴,弱冠补博士弟子员既 父贻斋公,字世馨,原贡生⑸,候选训导⑹;同治元年,举孝廉方正不仕。母武儒人⑹,即禹襄之姊。生子四,亦畲长也。二承纶,光绪己 亥举人。三曾纶、四兆纶,均有声庠序⑶。友白公,亦畲世父”。也,无子。亦畲继其嗣,事世父母直如事其 所生父母,而予所生父母之晨昏定省,未尝委话群季"七 孝声闻于乡 党。亦畲于承欢之暇,尤嗜读书,颇好武艺。武禹襄皿]者,即其从学 拳法者也。先是河南陈某得宋张三峰之真传,武禹襄习焉而精,顾未轻以授 人,恐不善用滋之弊也。唯其甥李亦畲来,有无不传,传无不尽,手 足引之,身容形之;凡或向或背,或进或退,无不详示。以是二十余 年,臻至妙境。既尽得其传,复以毕生精力苦心钻研,凡一举一动, 无时无刻莫不在锻炼揣摸中,是以亦畲能登峰造极者,实非偶然。复 又得一巧妙,获一窍要,即书一纸条贴于座右,逾日觉有不安(妥) 者,即行撕下,另易他条。往复撕贴,必至神妙正确不易方止。久则 纸条遍贴满墙,遂集成书。遗有《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虚实开合论》、《撒放秘诀》及擎引松放等,皆系李亦畲审慎周详, 正确无疑,诚是术之先觉者也。是以李亦畲在咸同"3】之际名驰全国, 时有同里郝和者,亦执弟子礼焉。后有郑中丞元善网督师河南,闻名延请入幕3〕咸中要机,因无宦情"61,即行旋里。返里后颇好善也,遇有义举任之1,罔有缩胭,所 以受当时之尊崇也。其子石泉、逊之及孙福荫等习是术,而臻妙境者亦夥。唯其门生 郝和啊得太极真传,演为一派,名闻海内,尤为著名者也。
校注
[1] 本文采自手抄本《永午李氏家藏太极拳秘谱全集》卷九,系据武莱绪 《李公兄弟家传》及李槐荫《刊印先祖亦畲公太极拳谱缘起》等文损益而成, 未署改编者姓名。原件无分段标点,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试做了分段断句, 并对少数字词做了简注。
[2] 直,即直隶省,民国改称河北省。
浏览98次